問題詳情

古代詩文常有「同音通用,意近通叚(假)」的情況,下列「」內之字義解釋,何者有誤?
(A)若捨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通「供」供給
(B)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同「饜」滿足
(C)「墮」軍實而長寇讎,亡無日矣:同「隳」毀壞
(D)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同「悖」違背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40787
統計:A(62),B(110),C(272),D(2350),E(1)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字義、造字、字音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