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整合題:每題2分,共14分(一)【圖一】為清領後期台灣三寶(茶、蔗糖、樟腦)產業分布圖 甲:雞籠
24.【A產區】之經濟作物,因風味獨特,廣受美國及南洋各國青睞。 乙:淡水其加工區及出口港,應為下列哪兩地? 丙:大稻埕
(A)大稻埕、淡水
(B)艋舺、雞籠
(C)大稻埕、雞籠
(D)艋舺、淡水 丁:安平
24.【A產區】之經濟作物,因風味獨特,廣受美國及南洋各國青睞。 乙:淡水其加工區及出口港,應為下列哪兩地? 丙:大稻埕
(A)大稻埕、淡水
(B)艋舺、雞籠
(C)大稻埕、雞籠
(D)艋舺、淡水 丁:安平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題組】由【資料I、J】可知先民渡台過程艱辛,但仍有哪兩省人民勇於嘗試? (A)福建、廣東 (B)福建、廣西 (C)浙江、廣東 (D)浙江、廣西
- 【題組】在光緒十四年後,李家子孫若想申辦土地開墾,應向哪一官署辦理?(A)台北府 (B)台灣府 (C)台南府 (D)台東直隸州
- 【題組】台灣至道光年間才有「開台進士」產生,此為何人? (A)郭錫瑠 (B)陳永華 (C)沈光文 (D)鄭用錫
- 【題組】「1862年,同治年間,八卦會眾攻下彰化,○○○自立為王,稱大元帥。」此為清領後期歷時最久的民變,直到1864年才被平定。
- 如圖(十二), 、 分別為∠CAD、∠BAD 的角平分線,且 ⊥ 。若∠CAB=120°,則∠BAF= (8) 度。
- 【資料I】渡台悲歌 【資料J】漢人來台示意圖 【資料K】漢人移居台灣分布圖 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 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 …… 台灣本係福建省,一半
- 【題組】李諒(李元曾孫)得以移民奇萊,應是響應何人「開禁→招墾→開路」加強管理後山的政策?(A)鄭經 (B)沈葆楨 (C)劉銘傳 (D)丁日昌
- 【題組】亞歷斯為18世紀原住民,住在中部山區,努力爭取到進入公立學校就讀機會,他最可能在何處學習?(A)社學 (B)書院 (C)義學 (D)儒學
- 【題組】藍鼎元『平台紀略』記載著一起「鴨母王」起義事件:「民間為之謠曰:『頭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五月稱永和,六月還康熙』。」請由時間判斷應為何者?
- 【題組】19 世紀後,林家所掌控的山區利益指的是下列何者? (A)稻米 (B)蔗糖 (C)茶葉 (D)樟腦。
內容推薦
- 婚姻是人生的大事,也是多數家庭組成的開始。【題組】請問: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個人應年滿幾歲才可以結婚?(A)男 ── 17 歲;女 ── 15 歲 (B)男 ── 16 歲;女 ── 15 歲 (
- 【題組】承上題,關鍵因素為何? (A)明朝遺民,欲以台灣為反清復明基地 (B)山多田地少,人口過多謀生不易 (C)海盜侵擾,為求保命而渡海 (D)官府苛捐雜稅,人民生活困頓
- 右表是十九世紀下半期,台灣對外進出口值統計表,請問何年開始反應台灣對外貿易由「入超」轉「出超」? (A)1868年 (B)1873年 (C)1878年 (D)1883年
- 【題組】蔗糖大商鴻銘,每天要到哪些港口視察其商品出口狀況? 戊:打狗(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戊
- 【題組】由【資料B】1874年告示牌內容判斷,應與下列何者有關?(A)實施開山撫番 (B)對外開港通商 (C)廢除渡台禁令 (D)台灣正式建省
- 數線上由左而右依序有 A、B、C、D 相異四點,且 = ≠ ,若 P 為 的中點,Q 為 的中點,則下列四條線段中,哪一條線段長與其他三條長度不相同?(A) (B) (C) (D
- 【題組】【資料K】圖1至圖3,正呈現移民來台順序,其內容應為下列何者?(A)泉州→漳州→潮州 (B)漳州→泉州→潮州 (C)潮州→漳州→泉州 (D)漳州→潮州→泉州
- 王大陸觀看某本歷史漫畫時,發現附圖。這幅漫畫中的情景最初會出現在哪個事件之後? (A)鴉片戰爭 (B)太平天國 (C)英法聯軍 (D)甲午戰爭
- 【題組】哪一產區的特產,因是十九世紀工業重要原料,可製煙火及梳子、鈕釦等日常用品,國際需求大增,出產數量曾達世界第一?(A)【A產區】 (B)【B產區】 (C)【C產區】 (D)【D產
- 【題組】參考資料後比較下表,選出錯誤者: 【資料C】 【資料D】項 目沈 葆 楨劉 銘 傳(A)來台原因牡丹社事件中法戰爭(B)軍事建設安平、旗後砲台添購軍艦、二沙灣砲台(C)經濟建設
- ( )臺灣社會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志願團體,其中有來自各階層的志工,主動參與社會事務。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主要目標? (A)展現對社會愛心與關懷 (B)促進國民政治參與 (C)保障成員工
- 【題組】【資料I】中「廣東人」,即【資料K】中圖三移民,實際是指閩西、粵東漢人,來台後多居於丘陵區,也就是我們平常所 稱的何種人? (A)閩南人 (B)客家人 (C)平埔族 (D)
- 承上題,形成出口持續成長現象的關鍵原因為何?(A)台灣開港通商 (B)西方文化在台傳播 (C)鐵路的開通 (D)農業改良成效卓著
- 【題組】【A、C產區】之商品出口,帶來何種影響? 【圖二】(A)恆春縣之設置 (B)開闢通後山的北、中、南三條山路 (C)經濟重心由南往北移 (D)對外貿易維持入超
- 十七世紀後,○○同受中國、日本保護。1871年○○船員在恆春半島為生番所殺,向清庭抗議。 1874年【北京專約】內容: 給遇難家屬賠償金 給予日本在台灣所建道路、房舍 補償金 承
- 【資料L】將提供足夠線索引領你選出答案,請仔細閱讀後回答問題: 李元歷經千辛萬苦,渡海來台投靠同鄉親人,他在今日台北盆地新店一帶辛勤的墾荒拓殖,但生活是如此悲苦且充滿 不安,因此他常到「三山國王」
- ( )人與人之間在互動的過程中,有時因理念、立場,或是獲得利益的不同,而產生對立、爭執。請問:上述是屬於何種互動模式? (A)合作 (B)競爭 (C)衝突 (D)交換
- (二)【圖二】顯示某一時期台灣各項文教機構【題組】請問【?】應指哪一時期? (A)國際競爭 (B)鄭氏治台 (C)清領 (D)日治
- 【題組】【資料H】戰役,爆發主因是為爭奪何處?對台影響又如何?(A)越南;台灣建省 (B)琉球;台灣開港 (C)朝鮮;台灣割日 (D)澎湖;荷蘭占南台灣
- 【題組】為了感念渡過黑水溝時神明的護祐,李元也可能成為哪一位神明信眾? (A)王爺 (B)土地公 (C)有應公 (D)媽祖
- ( )此社會化途徑已成為我們獲得資訊的重要工具,包括報紙、雜誌、電視、網際網路等項目。上述是指下列何者? (A)家庭 (B)學校 (C)同儕 (D)傳播媒體。
- 【題組】【資料E、F、G】所指何事? (A)林爽文事件 (B)牡丹社事件 (C)中法戰爭 (D)英法聯軍
- 【題組】李元初至台灣時,最可能就近引用哪一條水圳來灌溉? (A)曹公圳 (B)八堡圳 (C)貓霧栜圳 (D)瑠公圳
- ( )民間團體對於社會上的公共事務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下列何種類型的團體對於推崇社會服務或公益活動,扮演了積極且重要的角色? (A)職業團體 (B)社會團體 (C)政治團體 (D)幫派組織。
- 【題組】李元在噶瑪蘭籌建的祠堂,應屬哪種型態的社會組織? (A)開台組 (B)唐山祖 (C)行郊 (D)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