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8. 兒童在發生偏差行為時,其實會先有警訊,並非忽然發生,這便是阿德勒(Adler)主張的,認為要輔導兒童的偏差行為,必先瞭解其行為背後的意義與目的,此種警訊式的偏差行為有四種,其出現的順序為
(A)博得注意→自我放棄→尋求報復→爭取權力
(B)博得注意→尋求報復→爭取權力→自我放棄
(C)博得注意→爭取權力→自我放棄→尋求報復
(D)博得注意→爭取權力→尋求報復→自我放棄。
(A)博得注意→自我放棄→尋求報復→爭取權力
(B)博得注意→尋求報復→爭取權力→自我放棄
(C)博得注意→爭取權力→自我放棄→尋求報復
(D)博得注意→爭取權力→尋求報復→自我放棄。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52101
統計:A(11),B(25),C(52),D(507),E(0)
內容推薦
- 強調傾聽兒童的心聲,協助兒童接受行為後果、運用情緒訓練、舉行家庭會議、並運用鼓勵技巧,上述較偏向哪一學派的親職教育理論?(A)個人中心 (B)阿德勒 (C)認知行為 (D)正念認知。
- 團體領導者如何評估團體的發展階段較為正確?(A)根據團體動力與互動狀況評估 (B)根據團體進行的次數來評估 (C)根據團體成員的關係發展程度評估 (D)根據團體的方案設計的進展來評估。
- 諮商師提供個案情緒、認知、行動上的關心、鼓勵,表達對個案的支持信心的恢復信心技術又叫做何種技術?(A)再保證技術 (B)同理心技術 (C)激勵技術 (D)回饋技術。
- 卿育很喜歡侵犯別人,而且屢勸不聽。雖然理論上都希望老師多使用正增強,但偶而還是會使用懲罰以抑制不當行為,下列哪一項陳述並不適當:(A)嚴厲的身體懲罰可能引起高度焦慮,而造成負面的副作用 (B)
- Corsini 和他的同事研究發現治療的機轉因素,以下何者不是行為因素?(A)模範 (B)現實檢驗 (C)發洩 (D)互動。
- 關於動機式晤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的敘述,何者有誤?(A)以人為本的治療方法 (B)強調抗拒是一種趨力衝突的反應 (C)協助當事人自我負責 (D)是一種指導
- 當成員欲中途退出自願參加的團體時,領導者應如何因應?(A)領導者告訴該成員中途離開團體對他有害,鼓勵他留下以期待更多的收穫。(B)離開是成員應有的權利與自由,同意他離開團體。(C)讓他知道他有
- 當爸爸問韋廷:「功課做好了嗎?」,韋廷回答:「不要管我 !」,這是屬於下列哪一種 TA 的交流類型?(A) 互補型 (B)交叉型 (C)曖昧型 (D)衝突型。
- 依莉這一次的期末考,考得相當不理想,尤其最有把握的地理,卻考最差。依莉說:「雖然這次的考題是難了點,不過我應該用功一點,星期天不應該還跟媽媽參加聚餐」,那麼依莉是將自己的失敗歸因於以下哪一個敘
- 如果有團體成員在繞圈發言中表達「我不想要在這裡」,哪一個領導者的口語反應較為恰當?(A)是什麼事情讓你不想待在這裡 (B)為什麼你要這麼說 (C)你的反應是正常的,再加油點 (D)在團體中你一
內容推薦
- 領導者在團體那一階段較適合引發成員深層的自我揭露?(A)團體的每一階段 (B)工作階段 (C)轉換階段 (D)結束階段。
- 以下對系統減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的描述何者有誤?(A)由 Wolpe 所創 (B)應用操作制約模式為基礎 (C)適用於有特定畏懼症(specific
- 「行為改變技術」是進行輔導時常用的策略,下列相關的敘述何者錯誤?(A)主要技術有矛盾意向法與語意正確法 (B)可轉換不適應行為 (C)應用增強、消弱、懲罰、隔離等原理 (D)可視個案的特別狀況
- 學校的心理測驗在諮商輔導上有許多功能,下列哪一項不包含在內?(A)診斷學生精神疾病 (B)協助學生瞭解自己(C)診斷學生學習困難 (D)輔導學生做最佳選擇。
- 下列何者不是諮商理論的共同因素:(A)強調早期經驗的重要性 (B)重要他人對個體有關鍵性的影響 (C)當事人是自己問題的專家 (D)認為個體是可以改變的。
- 你的當事人是國小學童,面對家長詢問你與其子女的諮商內容時,你會如何處理:(A)請示校長、輔導主任核可後告知 (B)告訴家長基於保密原則,無法告知 (C)因為家長是監護人且基於關心子女的適應狀況
- 吉諾特(Ginott)建議,在對孩童設定限制時,應採取以下四個步驟,請問下述哪一項步驟正確:(A) 接納孩子的意願,但還是要提出批評 (B)再重申這項限制 (C) 可能的話,告訴孩子如何達成他
- 諮商師播放蟑螂的影片給害怕蟑螂的個案觀看,以降低個案的害怕程度,這是何種策略?(A)投射法 (B)洪水法 (C)過度矯正法 (D)替代法。
- 下列何種情況發生,輔導老師有義務依然謹守諮商保密原則,不能跟相關事件的人說明?(A)學生遭受家庭暴力 (B)學生有自殺意念,但無具體計畫 (C)學生在父母不知情的狀況下懷孕 (D)學生揪團並計
- 諮商員發現當事人好像對他有移情現象存在,這時候諮商員應該以:(A) 轉介 (B)面質 (C)立即性 (D)自我揭露,來處理之。【共 5 頁,第 4 頁】
- 對於來自非傳統家庭的學生主動關懷與進行輔導,是屬於三級預防概念的哪一個層級?(A)初級預防 (B)次級預防 (C)三級預防 (D)以上皆是。
- 關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診斷,以下何者有誤?(A)包含三個亞型 (B)會在兩個或以上的環境下出現部分症狀(C)持續時間至少一年以上 (D)顯著影響社交、學業和職業功能。
- 王老師認為「孩子不良適應主要是不負責任的結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特別著重學生責任感的建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學習。王老師應用了下列哪一種學習理論?(A)行為論 (B)現實論 (C)人本論 (
- 有關皮亞傑(Jean Piaget)的觀點下列何者有誤?(A)認為認知是一種結構,是知識的共同心理機制(B)兒童是按照自己經驗來詮釋世界的小哲學家(C)認知發展階段的發展有一定的順序,不可逾越
- 輔導教師目前正在設計一個國小高攻擊兒童的諮商團體,下列哪些事項不會出現在此兒童團體的設計內容中?(甲)同時有高攻擊傾向兒童及常被攻擊兒童參與 (乙)告知成員參與團體可能會有的收獲及潛在危險 (
- 關於行為規範障礙(conduct disorder) 的診斷,以下何者有誤?(A)重複且持續出現侵害他人基本權益的行為 (B)在過去六個月中出現至少三項準則中的行為 (C)未滿 13 歲而逃學
- 關於個人中心治療法,下列何者為非?(A)視個體具有自我實現傾向 (B)關心人而非問題 (C)主要技術為同情與重新導向(D)重視諮商師與治療者的人格特質。
- 有關心理性動機(psychological motive)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指一切以生理變化形成需要為基礎的動機 (B)包含單一層次,皆含有社會性意義 (C)其中成就動機與親和動機完
- 下列關於小團體諮商的開始階段的描述,何者是正確的:(A)成員因彼此不熟識,衝突會較轉換階段時來得多 (B)若成員都參加過團體前個別面談,第一次團體時不需再討論團體規範 (C)若領導者是成員們都
- 個人中心治療法創始人羅吉斯(Rogers)認為諮商目標是協助當事人最終可成為什麼樣的人?(A)功能充分發揮 (B)成就完美 (C)自我肯定 (D)自我效能。
- 兒童與青少年霸凌行為的描述,何者有不正確?(A)年級越高,關係霸凌越多 (B)年級越高,網路霸凌越多 (C)女童的關係霸凌頻率高於男童 (D)女童的網路霸凌頻率高於男童。
- 下列何者描述是正確的:(A)小一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是因為學校事物產生恐懼感而拒學 (B)小學六年級第一次出現拒學的兒童,大部分是肇因自分離焦慮 (C)自閉症的發展可能肇因自入小學後的社交恐懼
- 怡玲覺得輔導老師跟媽媽講話的樣子很像,因此在心理輔導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將她過去對母親的感受,轉到輔導老師的身上,這是哪一種現象? (A)移情作用 (B)抗拒作用 (C)反移情作用 (D)情感謬
- 遊戲含有實質的學習成長意義,有益於孩童的成長發展,下列關於遊戲發展的敘述,何者有誤:(A)嬰兒最早的遊戲就是玩或弄自己的身體某部分 (B)學步兒能從模仿遊戲中,獲得初步社交性友誼 (C)一歲左
- “ Linux ” 是屬於哪類軟體?(A) 系統軟體 (B) 文書編輯軟體 (C) 簡報軟體 (D) 資料庫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