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9.( ) 明緯常在上課時拍打鄰座同學,為減少該行為,教師與明緯約定,只要上課沒有拍打同學,下課就可蓋「好寶寶」印章一枚,此種方式是屬於下列何者?
(A)區別性增強其他行為
(B)區別性增強替代行為
(C)區別性增強不兩立行為
(D)區別性消弱不好行為
(A)區別性增強其他行為
(B)區別性增強替代行為
(C)區別性增強不兩立行為
(D)區別性消弱不好行為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246609
統計:A(200),B(238),C(90),D(209),E(0)
內容推薦
- 英國教育哲學家(R.S.Peters)提出教育的活動或歷程要符合三項規準,何者不包括(A)合自願性(B)合價值性(C)合社會性(D)合認知性
- ( ) 記憶痕跡(Memory trace)認為經由學習時的神經活動,在大腦中產生變化,留下各種痕跡,即為記憶痕跡。如學習後一直練習不停,己有的記憶痕跡也就繼續保持,如學習後長期不再練習,既有的
- ( )王小明的數學能力已經到了形式運思期的階段,但是卻非常沒有人際智慧,很難瞭解別人的心意;這種 認知發展現象稱做? (A)不對稱性 (B)失衡狀態 (C)領域特定性 (D)不限領域性
- ( ) .「比較1929年與2008年世界金融風暴的背景,說明金融風暴的成因」此一題目,係屬Bloom等人早期在認知目標分類中的哪一個類別? (A)理解(B)分析(C)綜合(D)評鑑
- ( ) 學生討厭數學老師,跟著也不喜歡數學,這個現象可以用以下何者來說明? (A)動機原則 (B)古典制約 (C)增強原則 (D)操作制約
- ( ) 小國面試沒通過,就說是自己不想要,沒盡力爭取。小立是個受虐兒,長久下來也認為暴力是解決的唯一方法,試問小國和小立分別產生何種防衛機制,用來保護自我避免受傷。(A)合理化、內化(B)酸葡萄
- ( )「一個小女孩說她自己剛出生的妹妹有多忌妒她,但事實上是她忌妒妹妹」。上述例子是佛洛伊德所指的「部分防衛機制」的 哪一種?(A) 反向作用 (B) 投射 (C) 壓抑 (D) 昇華
- ( ) 個體經驗過厭惡刺激的痛苦後,學到在厭惡刺激出現前即逃離現場,避免遭受打擊。這是:(A) 領悟學習 (B)逃脫學習 (C)迴避學習 (D)古典制約學習。
- ( ) 下列對於防衛機制的敘述何者正確?(A)有外遇的先生限制自己太太外出,怕紅杏出牆,是為投射作用(B)一位內心軟弱的人,卻裝出冷漠強硬的姿態,為認同作用(C)王曉明在校被老師責罵,回家後罵弟
- ( )心理學家讓一群受測者觀看ABC三位學生解答三 十道難題的錄影帶:A的回答起先都迅速而正確,但後來卻越錯越多;B開始時一再碰壁出錯,但後來則越答越順越對;C則一開始就有對有錯,沒有一個軌跡可
內容推薦
- 與教育無關的活動是何種教育?(A)非教育(B)反教育(C)教育(D)以上均非
- 那一個國家至目前為止並未實施過全國性的公民投票:(A)美國(B)俄羅斯(C)南非(D)瑞士
- ( ) 下列有關橫斷法與縱貫法資料收集方法的敘述,何者不正確?(A)縱貫法是對同一群人做多次的測量(B)橫斷法是同時對不同年齡的人測量(C)縱貫法的缺點是忽視個體之間的差異(D)橫斷法的優點是省
- ( ) 何者不屬於GUILFOR擴散性思考的特色 (A)多元(B)流暢(C)重要(D)原創
- 羅馬時期的教育目的(A)文雅(B)實用(C)宗教(D)人文
- 何者為狹義的教育?(A)學校教育(B)家庭教育(C)學校以外廣大的社會教育(D)以上皆是
- 存在主義的代表,認為個體雖無奈來於世上,唯應透過自我覺醒,肯定生命存在意義,進而回饋社會。故教育應鼓勵自我反省,勇於面對情境,涵養自我負責的主體人。(A)齊克果Kierkegaard(B)海德格Hei
- ( ) 有關需求層次論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由Carl Rogers提出 (B)最高層的需求為自尊需求 (C)可以解釋為何~衣食足才能知榮辱 (D)不可能有低層需求尚未滿足卻去追求高層需
- 甲公司X1年至X3年的帳列淨利都是$300,000,若X4年初發現:X1年底存貨低估$15,000,X2年底存貨高估$15,000,X3年底存貨高估$30,000,則該公司X1年至X3年正確的淨利應是
- 國家主義的代表,在法軍的佔領下,發表「告德意志國民書」,其目的在喚起人民愛國情操,培養忠勇為國的國民(A)法國的孟泰因Mortaigne(B)英國的培根Bacon(C)盧梭Rousseau(D)德國的
- 「教育無目的說」(A)杜威Dewey(B)康德Kant(C)拿托普Ntorp(D)羅素Russell
- 所謂(A)國家化(B)民族化(C)社會化(D)教育化 是指個人在家庭、同儕團體及其它社會團體中受文化規範、內化至個人心靈,形成人格特徵的過程
- ( ) 訊息處理論中雙向的心理運作歷程,可將外在的具體物理事件轉換為抽像的心理事件,也可隨時取出核對,從而認識該事件的心理表徵稱為 (A)編碼 (B)解碼 (C)檢索 (D)譯碼
- 「行為養成說」認為人類的心意活動純粹是一種刺激與反應的機械式活動,教育即是有系統的制約刺激與反應的關係(A)洛克J.Locke(B)赫爾巴特J.F.Herbart(C)桑代克E.L.Thorndike
- 政府透過教育來培養忠於國家且有能力的國民,以謀求國家富強,政權穩固(A)美國(B)德國(C)英國(D)法國
- 中世紀的教育目的(A)文雅(B)實用(C)宗教(D)人文
- 就文化而言教育具有何種功能?(A)傳遞文化遺產(B)可選擇並繁衍文化(C)可創造文化遺產,協助文化更新(D)以上皆是
- ( ) 人本心理學者羅吉斯(Rogers)指出,在諮商過程中,造成當事人改變的主要原因是什麼?(A)心理諮商者的技巧(B)治療關係(C)當事人自我實現的能力(D)當事人的支持系統
- 教育在民主政治中有何功能?(A)滋長民主政治的意識型態(B)可培養政治領導人才(C)可維護政治和平,促進民主政治發展(D)以上皆是
-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其中教育二字為最早見於我國的古書(A)孔子‧學兒篇(B)孟子‧盡心篇(C)禮記‧學記篇(D)中庸
- 主張教育的目的在為「完美生活」作預備(A)英國的斯賓賽Spencer(B)英國的培根Bacon(C)盧梭Rousseau(D)德國的斐希特Fichit
- 學習之後與先前比較並未發生轉變是何種教育?(A)非教育(B)反教育(C)教育(D)以上均非
- 1 客體關係理論(Mahler,1968)重視「分離/個體化」(separation/individuation)階段對人格發展的影響,此一階段約始於何時?(A)出生4 至5 個月左右 (B)1 至3
- ( ) 輔導學習成績不錯的指導成績不佳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類似西洋教育發展史上哪一種制度? (A)文納特卡制 (B)道爾頓制 (C)班長制 (D)鷹架制
- 實驗主義的代表,認為凡有生命的個體均能向上生長,故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的論點,以行動哲學啟示教育,是經驗不斷重組與改造的歷程。(A)杜威Dewey(B)康德Kant(C)拿托普Ntorp(D)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