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06〈師說〉談的是從師問學之道,杰倫一向尊敬老師,教師節前夕寫了一封信給恩師,沒想到出現了不少錯字,也誤用了成語,請幫他挑出「沒有」錯誤的句子
(A)我知道老師投入杏壇,已界滿二十年,熱忱依舊,真令人配服
(B)聽說您今年榮獲師鐸獎,真可說是名至實歸
(C)記得您教導我們時,總是敦敦教導,有教無累,而且誨人不倦
(D)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冥頑不靈的我們,常讓您失望了。
(A)我知道老師投入杏壇,已界滿二十年,熱忱依舊,真令人配服
(B)聽說您今年榮獲師鐸獎,真可說是名至實歸
(C)記得您教導我們時,總是敦敦教導,有教無累,而且誨人不倦
(D)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冥頑不靈的我們,常讓您失望了。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1),E(0)
內容推薦
- 在印度的佛教中,「過午不食」是其信仰,也沒有燒香的行為,然佛教傳入中國後,佛教徒卻加入了燒香的儀式,試問我們應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A)改變儀式的佛教已經失去它原本的意義(B)為佛教與中國民間信
- 0下列各「如」字的意義共有幾種?(甲)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乙)「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丙)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丁)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戊)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
- 12〈田園之秋—九月一日〉一文呈現了陳冠學耕讀生活之樂,而下列這首詩也是以農家作背景:「水自潺湲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其中所表現之內容主題與下列何者最為相近 (A)
- 下列有關現代社會中多元價值的說法,何者就為恰當?(A)提倡宗教信仰是導致現代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B)講求效率和科技運用是世界不同文化和文明的共通精神(C)處理文化衝突時,應先建立能兼顧文化差異的
- 【題組】根據學者研究台灣地區降雨的變化(1940~2004 年),有以下趨勢:(1)降雨量的南北區域差異逐漸擴大(平均值不變,但北增南減) (2)全島降雨日數逐漸減少 (3)降雨強度日趨升高。綜
- 0下列詩句「」中的時間,何者與〈再別康橋〉中所寫的「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最為接近 (A)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B)「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C)洞房昨夜停紅燭
- 11顧炎武〈廉恥〉一文認為馮道寡廉鮮恥,卻肯定了同樣歷仕多朝的顏之推,主要原因是 (A)顏之推勤政愛民,深獲地方百姓的愛戴 (B)顏之推表現出不奉承外族的氣節,並以此教育子孫 (C)顏之推熟讀儒家經典
- 積土成山,(13)□□□□;積水成淵,(14)□□□□;(15)□□□□,而(16)□□□□,聖心備焉。【題組】12
- 故木受繩則直,(10)□□□□□;君子博學而(11)□□□□□,則(12)□□□□□□矣。【題組】10
- 下列何者可導致氣孔的關閉? (A)保衛細胞內K+ 濃度升高 (B)保衛細胞內滲透壓降低 (C)葉肉細胞產生的離層素增加 (D)保衛細胞內CO2 含量升高 (E)藍光照射葉細胞時
內容推薦
- 弱勢族群資源分配相較於其他強勢族群來得劣勢,因此,政府一直強調弱勢族群的權益必須受到保障,試問:下列哪一項措施或行為,「無法」對弱勢民族的權利,提供真正有效的保障?(A)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欲族群
- 下列省略或倒裝的句子,經調整或補足之後意義改變的選項是 (A)以吾一日長乎爾:以吾長乎爾一日 (B)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吾不復夢見周公久矣 (C)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吾非斯人而與斯人之徒同群
- 居住在北極圈的因紐特人(Inuit)對各種不同的下雪情況,會發展出不同的詞彙來描述他們所看到的「雪」;生活在熱帶的斐濟人(Fjij),因其生活經驗中從來沒有看過下雪,故其原有的語言中則根本沒有雪
- 我國針對原住民的政策從「讓原住民適應現代社會」轉變成「積極創新並維護原住民傳統文化」,下列哪一項敘述最能解釋上述政策的轉變?(A)原住民的人口正急速減少中(B)政策隨政黨輪替而改弦易轍(C)現代
- 小新在美國留學期間,收到美國朋友贈送的禮物,發現禮物盒內附有收據一張,經過朋友的解釋才瞭解,如果認為禮物不合自己使用,可以憑收據到購買商店退、換貨。這種東西方送禮文化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哪一方面?
- 14以下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子路「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是鹵莽的愚痴行為 (B)子路「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是接近「狂者」的「求仁」 (C)顏回「願無
- 15〈廉恥〉引用《詩經》所言:「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其意與下列何者絕不相同 (A)識時務為俊傑,與世共浮沉 (B)時窮節乃現,危疑見明誠 (C)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D)疾風知勁草,
- 16以下各句皆出自〈師說〉:(甲)或「師」焉,或不焉(乙)吾「師」道也(丙)於其身也則恥「師」焉。三句中的「師」,其義 (A)全同 (B)只有(甲)(乙)同 (C)只有(乙)(丙)同 (D)全異。
- 小憲發現很多住在台灣的外國人,生活形態已經能完全融入臺灣的生活,例如:和臺灣人一樣騎機車會搶黃燈,彷彿除了膚色的差異外,根本就是個道地的臺灣人。對於小憲的觀察,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文化是經由
- 大眾文化商品為了提高銷售率或閱聽率,「不會」產生下列哪些問題?(A)文化內容對社會有負面影響(B)社會大眾缺乏文化的主導權(C)文化過於精緻造成曲高和寡(D)文化迎合流行很難均衡發展。
- 注音(10分,每題1分)【題組】天「涯」海角:
- 小洋在寫公民與社會科的報告時,寫道:例如豌豆又稱為「荷蘭豆」,火柴又稱為「番仔火」,水泥有稱為「紅毛土」等。請問小洋報告的主題最可能是下列何者?(A)臺灣移民社會文化的多元現象(B)臺灣面對全球
- 下列成語的使用,何者正確 (A)在「改朝換代」之時,方能辨識忠貞與否 (B)林老臨別的一席話,最「耐人尋味」 (C)在「風雨如晦」的天氣裡,松柏一定後凋 (D)李君「耿介絕俗」,其不變節之志,不苟
- 下列何者為《論語》之內容 (A)關於人格修養的語論 (B)關於人生哲理的議論 (C)孔門弟子的言論行事 (D)孔子與弟子、時人的談論與應答 (E)時人及門人眼中的孔子形象。
- 有關「次文化」的敘述,下列哪些是正確的?甲、次文化意味若干小團體所發展出的文化,屬於低等的文化。乙、次文化團體的產生,有可能受到年齡、性別、區域等因素的影響。丙、次文化是可以重疊的,同一個人可能
- 28有關〈再別康橋〉一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為徐志摩第三次造訪康橋時所作的詩 (B)康橋是徐志摩「永遠的精神依戀之鄉」,此詩自始至終皆表現出繾綣依戀之情,惆悵而落寞 (C)每節四行,偶數句押韻,
- 多元文化論者認為族群的認同和差異,應屬於公共和政治領域,族群差異不能化約為個人差異。請問對臺灣原住民族而言,下列何者最符合多元文化論的精神?(A)為維護原住民語言與文化直接列入「憲法增修條文」(
- 清朝末年,臺灣人在婚禮服裝上,出現中西合璧的情況,新郎的打扮已經全盤西化,身上穿西服、西褲,加上領帶。新娘則身穿寬袍大袖的漢式上衣,搭配直筒衫裙,頭上帶著及地的白色西式頭紗。上述情況可以展現出當
- 24有關〈廉恥〉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這段乃是亭林先生引用管仲的話,來評論馮道缺乏羞恥心 (B)
- 「精緻文化」與「大眾文化」、「流行文化」的表現方式有所不同,試問下列何者並非「精緻文化」所具有的意涵?(A)古典藝術一般都可列入精緻文化之列(B)需要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才能欣賞(C)超越實用目
- 言論自由是民主制度的基本價值,我國除了以「憲法」第11條明文保障人民的言論與意見表達自由外,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509號解釋文也指出,言論自由有實現自我、溝通意見以形成社會共識,並促進各種合理的政治
- 【題組】以「攲」為美:
- 下列何者不屬於流行文化的範圍?(A)民眾蒐集便利商店及點贈送的憤怒鳥商品(B)政府提倡英語學習以因應國際化之來臨(C)星光幫歌手簽唱會到處擠滿瘋狂歌迷(D)各電視台競相播放甚至重播韓國電視劇。
- 20一位教授來向禪師問「禪」。禪師以茶相待,他將茶水注入杯中,滿溢而不止。教授言:「已經漫出,不要再倒了!」禪師言「你就像這個杯子!裝滿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弄空,教我如何對你說禪?」
- 【題組】擔任閱聽人媒體監督聯盟顧問的林教授,某次在公共電視新聞評議節目中提到:縱使憲法及釋憲文保障了人民言論自由及媒體近用的權利,但要維持民主多元社會的進步,就應該讓公民擁有分析、批判媒體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