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4有關〈廉恥〉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這段乃是亭林先生引用管仲的話,來評論馮道缺乏羞恥心
(B)「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意指夏、商、周三代社會風氣敗壞,惡習相沿至今
(C)「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是作者慨嘆亂世之中,無潔身自好者
(D)「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猶為此言。」顏之推本梁人,遭亂奔齊,無復資蔭,兼以北方政教嚴切,全無隱退者,故不得已而出仕,但仍有羞恥心
(E)「彼閹然媚於世者,能無愧哉?」是指與顏氏同時的知識分子曲意迎合,顧炎武在此暗諷當世之意。
(A)「《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這段乃是亭林先生引用管仲的話,來評論馮道缺乏羞恥心
(B)「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意指夏、商、周三代社會風氣敗壞,惡習相沿至今
(C)「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是作者慨嘆亂世之中,無潔身自好者
(D)「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猶為此言。」顏之推本梁人,遭亂奔齊,無復資蔭,兼以北方政教嚴切,全無隱退者,故不得已而出仕,但仍有羞恥心
(E)「彼閹然媚於世者,能無愧哉?」是指與顏氏同時的知識分子曲意迎合,顧炎武在此暗諷當世之意。
參考答案
答案:D,E
難度:困難0.2
統計:A(3),B(5),C(1),D(6),E(10)
內容推薦
- 多元文化論者認為族群的認同和差異,應屬於公共和政治領域,族群差異不能化約為個人差異。請問對臺灣原住民族而言,下列何者最符合多元文化論的精神?(A)為維護原住民語言與文化直接列入「憲法增修條文」(
- 28有關〈再別康橋〉一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為徐志摩第三次造訪康橋時所作的詩 (B)康橋是徐志摩「永遠的精神依戀之鄉」,此詩自始至終皆表現出繾綣依戀之情,惆悵而落寞 (C)每節四行,偶數句押韻,
- 有關「次文化」的敘述,下列哪些是正確的?甲、次文化意味若干小團體所發展出的文化,屬於低等的文化。乙、次文化團體的產生,有可能受到年齡、性別、區域等因素的影響。丙、次文化是可以重疊的,同一個人可能
- 下列何者為《論語》之內容 (A)關於人格修養的語論 (B)關於人生哲理的議論 (C)孔門弟子的言論行事 (D)孔子與弟子、時人的談論與應答 (E)時人及門人眼中的孔子形象。
- 下列成語的使用,何者正確 (A)在「改朝換代」之時,方能辨識忠貞與否 (B)林老臨別的一席話,最「耐人尋味」 (C)在「風雨如晦」的天氣裡,松柏一定後凋 (D)李君「耿介絕俗」,其不變節之志,不苟
- 小洋在寫公民與社會科的報告時,寫道:例如豌豆又稱為「荷蘭豆」,火柴又稱為「番仔火」,水泥有稱為「紅毛土」等。請問小洋報告的主題最可能是下列何者?(A)臺灣移民社會文化的多元現象(B)臺灣面對全球
- 注音(10分,每題1分)【題組】天「涯」海角:
- 大眾文化商品為了提高銷售率或閱聽率,「不會」產生下列哪些問題?(A)文化內容對社會有負面影響(B)社會大眾缺乏文化的主導權(C)文化過於精緻造成曲高和寡(D)文化迎合流行很難均衡發展。
- 小憲發現很多住在台灣的外國人,生活形態已經能完全融入臺灣的生活,例如:和臺灣人一樣騎機車會搶黃燈,彷彿除了膚色的差異外,根本就是個道地的臺灣人。對於小憲的觀察,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文化是經由
- 16以下各句皆出自〈師說〉:(甲)或「師」焉,或不焉(乙)吾「師」道也(丙)於其身也則恥「師」焉。三句中的「師」,其義 (A)全同 (B)只有(甲)(乙)同 (C)只有(乙)(丙)同 (D)全異。
內容推薦
- 言論自由是民主制度的基本價值,我國除了以「憲法」第11條明文保障人民的言論與意見表達自由外,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509號解釋文也指出,言論自由有實現自我、溝通意見以形成社會共識,並促進各種合理的政治
- 【題組】以「攲」為美:
- 下列何者不屬於流行文化的範圍?(A)民眾蒐集便利商店及點贈送的憤怒鳥商品(B)政府提倡英語學習以因應國際化之來臨(C)星光幫歌手簽唱會到處擠滿瘋狂歌迷(D)各電視台競相播放甚至重播韓國電視劇。
- 20一位教授來向禪師問「禪」。禪師以茶相待,他將茶水注入杯中,滿溢而不止。教授言:「已經漫出,不要再倒了!」禪師言「你就像這個杯子!裝滿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弄空,教我如何對你說禪?」
- 【題組】擔任閱聽人媒體監督聯盟顧問的林教授,某次在公共電視新聞評議節目中提到:縱使憲法及釋憲文保障了人民言論自由及媒體近用的權利,但要維持民主多元社會的進步,就應該讓公民擁有分析、批判媒體之能力
- 過去「台客」被視為俗到不行的行為,然而近幾年來,臺灣主體意識高漲與本土文化教育下,「台客」又逐漸成為年輕人所標榜、具有本土色彩的一種青少年次文化,許多明星、歌手都不避諱自稱為「台客」,整個臺灣竟
- 下列有關移民的敘述,何者正確?(A)移民對移出國或移入國而言,都具有絕對的利益(B)來自落後國家的移民,造成移入國文化的低落(C)面對文化的差異,應截長補短來促進社會進步(D)造成族群衝突的根本
- 「多元文化社會」是以機會均等為原則,並實踐自由、民主與正義的社會,請問下列何者作法最有助於此目標的達成?(A)尊重個人選擇族群文化歸屬自由(B)依族群人口比例決定民意代表民額(C)劃定民族自治區
- 改錯(6分,每題1分)【題組】偽鈔膺幣
- 17所謂「移情作用」,乃個體將自身的感受、情緒投注於某一特定個人、事物上的一種心理歷程。在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此等「移情作用」的詩句,〈再別康橋〉一詩就用了這種手法,試問下列文句何者「不屬之」 (A)
- 日本殖民臺灣時,雖以強制的方式實施「皇民化運動」,要求臺灣人民說日本話、穿日本和服等,然而最後終究還是沒能法臺灣人變成日本人,臺灣光復後,大家又逐漸回復原來的生活方式,試問,下列哪一種形塑文化的
- 【題組】其漸之「滫」:
- 【題組】不「屑」之教:
- 29關於《論語》,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全書分二十篇,始於〈學而〉,終於〈堯曰〉,宋趙普曾言:半部《論語》治天下 (B)是孔子與弟子、時人談論與應答的語錄;由孔子與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C)十三經
- 18張潮《幽夢影》云:「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依此原則,下列各古籍,最適合冬季讀的有幾部? (甲)日知錄 (乙)道德經 (丙)論語 (丁
- 下列何者為同義詞 (A)稍欲通解/不求甚解 (B)行己有恥/剛毅木訥 (C)一朝一夕/俯仰之間 (D)獨醒之人/辟人之士 (E)歲寒松柏/疾風勁草。
- 【題組】「蹞」步千里:
- 二、多重選擇題 (每題3分,共30分)21〈再別康橋〉一詩中用「金」形容「柳」,用「青」形容水中的「荇」,可見「色彩」的運用在詩文中的重要性,請閱讀下列各詩句,判斷□內所填入的顏色配對正確的是 (A)
- 「十二年國教」為台灣目前的教育重點與目標,但很多民眾對於十二年國教的想法還是有疑慮,甚至有人認為這樣的教育制度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問題,因此,若某甲號召一群有志一同的人士,一起投入反對「十二年國教」的政策
- 19「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是對韓愈的讚美,下列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A)是蘇軾讚頌韓愈之語 (B)「八代」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 (C)「道」指儒家學說 (D)「溺」是指天下
- 知名連鎖咖啡星巴克在北京故宮設點已經十年,但去留仍是中國各界關注的焦點,中國某電視台的主持人曾於2007年發表「請星巴克從故宮裡出去」的文章中表示,星巴克的商業成就非凡,但做為西方符號卻成為世界對中國
- 【題組】「鍥」而不舍:
- 22關於陳冠學與《田園之秋》,選出敘述正確者 (A)他日治時代出生,曾任教師、編緝,精研儒家和道家思想 (B)作者藉自然景象,抒發了勇於接受四季各項天候的考驗 (C)作者感受田園給他如詩人般的恬靜富麗
- 30關於〈廉恥〉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作者顧炎武終其一生,不斷從事反清活動,不事異姓 (B)出自《日知錄》一書 (C)引《管子.牧民》篇中所論之「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為立論依據 (D)作者借
- 【題組】對於故宮星巴克的議題,有人以狹隘的種族主義思想批判,但真正多數人反對的理由是:星巴克破壞紫禁城所保留的文化情感,試問:這顯示多數民眾擔憂的是哪一種議題?(A)新移民文化(B)古蹟保存(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