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 下列各段文字引自葉嘉瑩先生《照花前後鏡: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演進》,請問哪一段應是在形容蘇軾?
(A) 因為他懂得音樂的樂律,知道怎樣填寫那些複雜變化的長篇詞調,他能夠掌握音樂性,所以才開啟了文人詞客為長調填寫歌辭的先例。
(B) 這是一種境界,一種逍遙的境界……讀到《莊子》,他說:「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在他的作品之中表現他對於人生的一種體會、一種覺悟、一種超然的曠觀。
(C) 他不透露主觀的感情,只客觀描寫房子裡邊的家具、房子裡邊的裝飾,好像旁觀一名女子的化妝,始終沒有很主觀的、很強烈的、很明白的感情的直述。
(D) 所「擔荷」的不是人世間的罪惡,而是人世間所有的悲哀,人間所有的痛苦無常的悲哀。我們人類共同的悲哀是什麼?是無常。生命是短暫的,一切在變化之中。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84821
統計:A(35),B(131),C(17),D(2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