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 請嘗試將下列的詩作排出正確的順序二月黃鸝飛上林, (甲)霄漢長懷捧日心, (乙)春城紫禁曉陰陰, (丙)獻賦十年猶未遇, (丁)長樂鐘聲花外盡, (戊)陽和不散窮途恨, (己)龍池柳色雨中深羞將白髮對華簪。
(A)甲乙丙丁戊己
(B)乙丁己戊甲丙
(C)乙己丁甲戊丙
(D)丙乙丁甲己戊
(A)甲乙丙丁戊己
(B)乙丁己戊甲丙
(C)乙己丁甲戊丙
(D)丙乙丁甲己戊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93274
統計:A(21),B(110),C(59),D(13),E(0)
內容推薦
- 5 燭之武退秦師一文,燭之武說服秦穆公的論點,不包括: (A)越國以鄙遠 (B)以亂易整,不武 (C)闕秦以利晉(D)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 下列所引各文句,皆有數字:「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三五之夜,明月半牆。」/「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以為能相通者什九,不者什一。」/「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根據以上文句中所表述的意思,其
- 蘇軾〈赤壁賦〉開篇說:「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既望一詞指陰曆十六日,這種用法與下列哪個詞彙,屬於同樣的計日方式 (A)清明 (B)花朝 (C)馬日 (D)哉生魄
- 古代文人常將天象變化,賦予神靈的想像,下列天象與神靈的配合,何者有誤?(A)青女:霜 (B)豐隆:雲 (C)刑天:風 (D)望舒:月
- 近代以來,中國大陸新興港市,許多是因位於沿海,在不平等條約中列為通商口岸而崛起,結果形成內陸和沿海的懸殊發展。但是台灣卻沒有發生這種不均的現象,主要原因為何?(A)台灣輸出的茶、樟腦產於內陸山
- 4 下列有關現代作家,何者敘述錯誤? (A)楊牧勇於追求突破,作品呈現出不斷求新求變的特質,同時可謂當代重量級的全方位作家,詩、散文、評論兼擅 (B)潘希珍筆名琦君,其創作兼跨小說、散文二體類,而以散
- 下列各段文字引自葉嘉瑩先生《照花前後鏡: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演進》,請問哪一段應是在形容蘇軾?(A) 因為他懂得音樂的樂律,知道怎樣填寫那些複雜變化的長篇詞調,他能夠掌握音樂性,所以才開啟了文人
- 10 ( ㄨㄤˇ)顧民意
- 30 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壓 Vac為多少伏特? (A) 6(B) 24(C) 14(D) 10
- 下列各選項文句中引號內的字詞,何者用法相同?(A) 孟嘗君「固」辭不往也/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B) 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日積月「累」 (C) 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
內容推薦
- 清代萬華的學海書院學生多泉州人,板橋大觀義學多漳州人,大龍峒的樹人書院多同安人。造成如此地域性集結的原因為何?(A)同時來台 (B)械鬥區隔 (C)官方規定 (D)生活習性。
- 未來台灣的文化發展,應該致力於哪一工作較為合理?(A)拋棄固有的漢文化傳統以尋求本土化 (B)繼續推行統一的語文政策以凝聚國家認同(C)應將英語訂為國語以因應全球化 (D)推行多元文化教育以利
- 3 月旦人物:( 詞語、成語解釋)
- 4 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 年)中日發生甲午戰爭。請問二十一世紀第一個甲午年是民國( )年。
- 2 行不由徑: (詞語、成語解釋 )
- 8 借箸:( 詞語、成語解釋)
- 6 下列各選項「 」中的字,何者實指顏色? (A)月「黑」風高 (B)紅男「綠」女 (C)往來無「白」丁 (D)「黃」梅時節。
- 4 羝羊觸藩 : (詞語、成語解釋 )
- 大陸百姓高唱:「稻粒賽玉米,黃豆像南瓜,花生像山芋,山芋趕南瓜」,樂觀地認為人定勝天。這應是在什麼背景下形成?(A)抗美援朝時的提高農產運動 (B)大躍進時的增產報國運動(C)文革時的下放勞改
- 光緒 20 年,歲次甲午,是年中日戰爭遂稱為甲午戰爭。若依干支推算,則光緒 10 年朝鮮親日派發動政變,朝鮮人稱為什麼之亂?(A)甲申之亂 (B)乙酉之亂 (C)丙戌之亂 (D)丁亥之亂。
- 下列各組詞彙,何組的構詞方式相同? (A) 丈夫/付梓 (B) 社稷/伯仲 (C) 不一/異同 (D) 假借/將軍
- 7(甲)鸞鳳和鳴:賀新婚。(乙)桃灼呈祥:賀出嫁。(丙)鳳毛濟美:賀生子。(丁)海屋添籌:賀新居。(戊)彩帨增輝:賀女壽。上述有關題辭的敘述,何者完全正確?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丙丁戊
- 5 皮裡陽秋:( 詞語、成語解釋)
- 2 以下「 」中的字,何者不是轉品用法?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B)「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C)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D)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9 手 澤:(詞語、成語解釋 )
- 新港文書為平埔族西拉雅人的新港社一地,所留下的土地租佃和典賣契約。由現存的新港文書內容來看,可以佐證下列哪一歷史現象?(A)台南一地已經進入城市經濟體制 (B)荷蘭人將土地租佃給西拉雅人的詳情
- 6 杜甫詩 《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其中「庾開府」與「鮑參軍」分指( )、( )兩人。
- 上古時代兩河流域文化大致上能自成一個單元,這是由於哪一文化先後被該地多數民族承襲所致?(A)蘇美文化 (B)巴比倫文化 (C)亞述文化 (D)波斯文化。
- 10 芹獻:(詞語、成語解釋 )
- 3 關於諸葛亮出師表一文,下列說明何者為誤? (A)以「親賢臣,遠小人」勸勉後主,而以討賊興漢自誓,表明為國盡忠的心志 (B)文中凡稱「先帝」十三次,既表達追懷先帝之忱,同時避免專權擅政之嫌 (C)全
- 8閱讀下文,推斷作者對已逝去的愛情抱持何種態度? 但歌德說:「我愛你,但這與你有什麼關係呢?」大痛之後,情緒的渣滓沉澱之後,猶豫不決的天花發作結痂之後,我終於決定放下虛偽無效的堅強,不再遮掩或逃避那需
- 7 依經、史、子、集四部分類,以下各書分屬那一部?(A)〈日知錄〉…………………( )部 (B)〈太平廣記〉………( )部(C)〈本草綱目〉………………( )部 (D)〈說 文〉………( )部
- 9 (甲)左忠毅公軼事。(乙)漁父。(丙)赤壁賦。(丁)桃花源記。(戊)司馬季主論卜。以上文章的作者,若按年代順序由先而後排列,應為: (A)(乙)→(丁)→(丙)→(戊)→(甲) (B)(乙)→(丁
- 10 以下對於各篇文章意旨及作法的分析,何者錯誤? (A)桃花源記可以看作是陶淵明對理想生活的憧憬,對汙濁現實的唾棄 (B)赤壁賦藉由問答方式,抒發作者的種種感悟,顯現曠達的人生態度 (C)陽春曲知幾
- 今日印度人的信仰,以哪兩大宗教為主?(A)佛教、回教 (B)印度教、基督教 (C)印度教、佛教 (D)印度教、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