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8-30 為題組,請閱讀下文後,回答 23-25 題
     1998年西班牙一家報紙報導了一位律師的房產被拍賣償債的新聞。事後這位律師還清債務,可是這篇報導卻被轉到Google上,任何人以律師的姓名上Google搜索,就可見到他房產被拍賣償債的紀錄。2010年這位律師向「西班牙資料保護署」(Spanish Data Protection Agency)投訴,請求該署命令上述報紙將該筆資料自其網站移除,同時請求該署命令Google公司將這筆資料的連結刪去,以落實法律對個人隱私權的保護。
     2012年西班牙法院雖以新聞自由駁回律師刪除報紙網站上該筆新聞的要求,但卻判決Google敗訴,認為Google應刪去該律師拍賣房屋償債的連結。在Google向歐盟法院上訴後,歐盟法院判決表示,個人應該有「被遺忘權」(a rightto be forgotten),若以某人姓名進行搜尋,出現不利或錯誤的資訊,則資料主體(個人)可向網路營運商要求刪除該網頁的連結。
     2016年歐洲議會通過資料保護規例(簡稱《2016年規例》),確立「被遺忘權」的合法性,其影響廣泛而深遠,網際網路業者都極力反對,怕不利搜索引擎相關業務。「被遺忘權」雖看似簡單和直接,卻引起很大爭議,支持和反對的陣營各有一定理據,旗鼓相當。
    支持者認為,在數位時代有必要推動「被遺忘權」成為個人隱私法規,因為任何個人資料及其連結久存網路上,只需使用搜索引擎就能輕易找出。因此,法律必須加強個人資料的保障,讓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行使「被遺忘權」,阻止一些個人負面或錯誤資料繼續被連結轉載。然而,反對者認為被遺忘權的界限和內涵不易釐清,「被遺忘權」一旦成為法律,可能用於隱瞞個人不光彩的過去,甚至有助竄改和否認重要事實,這會剝奪公眾的知情權、損害公眾利益,更可能會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產生巨大的衝擊。

28. 請問若要為此篇文章訂立一個標題,下列何者最恰當?
(A)不想被 Google──被遺忘權與言論、新聞自由的權衡
(B)Google 惹出爭議?未妥善保護使用者的資訊
(C)科技資訊時代下,誠實與說謊的美德
(D)隱私權與公眾利益的糾葛,孰對孰錯?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