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裏盡而毛無所恃邪?」明年,東陽上計(「上計」意為「呈交朝廷賦稅總計的冊本」),錢布十倍,大夫畢賀。文侯曰:「此非所以賀我也。譬無異夫路人反裘而負芻也,將愛其毛,不知其裏盡,毛無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廣,士民不加眾,而錢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聞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賀我也。」(劉向《新序.雜事》)根據上文,下列所述何者錯誤?
(A)魏文侯由路人「反裘」的行為領悟到「下不安者,上不可居」的治國之理
(B)路人之所以「反裘」,是因為愛惜皮襖,深怕背著的柴草磨損了皮襖上的外毛
(C)「反裘而負芻」在本文中是用來警示人們無論思考或是做事都必須辨別本末,切勿捨本逐末
(D)魏文侯不認同路人反穿皮襖的原因是:皮襖珍貴、值錢之處正在於皮襖的「裏皮」而非「外毛」
(A)魏文侯由路人「反裘」的行為領悟到「下不安者,上不可居」的治國之理
(B)路人之所以「反裘」,是因為愛惜皮襖,深怕背著的柴草磨損了皮襖上的外毛
(C)「反裘而負芻」在本文中是用來警示人們無論思考或是做事都必須辨別本末,切勿捨本逐末
(D)魏文侯不認同路人反穿皮襖的原因是:皮襖珍貴、值錢之處正在於皮襖的「裏皮」而非「外毛」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91892
統計:A(78),B(140),C(127),D(657),E(0)
內容推薦
- 甲午戰後,李鴻章為清議所不容,鬱鬱不得志,曾慨嘆道:「言官制度,最足壞事,故前明之亡,即亡於言官。此輩皆少年新進,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實得失、國家利害,但隨便尋個題目,信口開河,暢發一篇議論,藉此
- 老王對於財政部高雄市國稅局核定其應納所得稅款 10 萬元不服,試問老王應如何救濟?(A)向高雄市政府申請復查(B)向財政部高雄市國稅局申請復查(C)直接向財政部提起訴願(D)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行
- 「桂布白似雪,吳綿軟於雲。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餘溫。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誰知嚴冬月,支體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撫裘起逡巡。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
- 某甲於民國 101 年 12 月 20 日簽約出售土地與某乙,並於民國 102 年 1 月 5 日申報土地增值稅,若 101 年當期該土地公告現值為500 萬元,102 年度當期公告現值為 55
- 下列有關我國地價稅之稅率敘述何者錯誤?(A)合於規定之自用住宅用地,其地價稅按千分之二計徵(B)國民住宅及企業或公營事業興建之勞工宿舍,自動工興建或取得土地所有權之日起,其地價稅按千分之二計徵(
- 「老人問題是目前臺灣社會問題裡面,最具人文矛盾的問題。今天有多少老年人,分別紛紛被留在漁農村落的鄉間,構成偏遠地方高齡社區的社會生態。他們縱然子孫繁多而不能齊聚一堂,過著孤苦的日子。」(黃春明《放
- 陳先生在 101 年 4 月 1 日贈與長子 280 萬元現金,6 月 4 日贈與次女土地,其公告現值 300 萬元,市價 600 萬元,均依法申報贈與稅,則第二次贈與應繳贈與稅多少元?(A)8
- 營利事業自 102 年度起,出售上市櫃或興櫃之有價證券之交易所得如何課稅?(A)出售 101 年 12 月 31 日以前上市之股票,且出售前一交易日臺灣證券交易所發行量加權股價收盤指數超過 850
- 財政部發布之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或倍數參考表變更時,有利於納稅義務人者:(A)自發布日起發生案件才能適用(B)至發布日尚未裁罰案件才能適用(C)至發布日尚未核課案件才能適用(D)對於尚未核課確定
- 下列《論語》中的文句,何者最可看出孔子「懷才致用」的精神?(A)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B)子曰:「富而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C)子聞之曰:
內容推薦
-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自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 蜀之諺曰:「學書者紙費,學醫者人費。」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試之學,而驟出于政,其費人豈特醫者之比乎?(蘇軾〈墨寶堂記〉)上文主旨應是:(A)學醫比學書困難,更費人力(
- 《三國志》諸葛恪字元遜,瑾長子也。…恪父瑾面長似驢,孫權大會群臣,使人牽一驢入,長檢其面,題曰諸葛子瑜(諸葛瑾,字子瑜;諸葛亮之兄)。恪跪曰:「乞請筆益兩字。」因聽與筆。恪續其下曰「之驢」,舉坐歡笑,
- ( ) 以下何者不是開放教育的特徵?(A)學生主導自己的學習 (B)診斷式成績評量 (C)能力編班方式 (D)協同教學。
- 卜者子不習本業,父譴怒之,子曰:「此甚易耳。」次日,有從風雨中求卜者,父命子試為之,子即問曰:「汝東北方來乎?」曰:「然。」曰:「汝姓張乎?」曰:「然。」復問:「汝為尊正卜乎?」亦曰:「然。
- 有關〈恪別傳〉之記載,敘述正確的是:(A)諸葛恪稱讚費禕有鴻鵠之志 (B)由本文可看出諸葛恪之機智口才(C)諸葛恪與費禕借經傳言辭互相稱美 (D)費禕以鳳凰稱美孫權,以燕雀自喻
- ( ) 新加入的知識或觀念與舊有的認知觀念有衝突,以致個體必須調整或修正自己舊有的認知以求和新知和諧一致,此種認知過程稱為 (A)同化(assimilation) (B)適應(accommodat
- ( ) 葉老師在充實學生的事實知識後,透過引導學生列舉(listing),進而歸類(grouping),然後再予以分類(categorizing)或標 識(labeling)。下列何者最能反映此
- 「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劉義慶《世說新語.德
- 下列何劑型進行安定性試驗時,不須進行溶離試驗?(A)錠劑 (B)膠囊劑 (C)眼用液劑 (D)控釋劑型
- ( )小明打人,張老師請他利用下課時間在自己的座位上反省。請問張老師採行了下列哪一種懲罰方式?(A)恕道性懲罰(B)感化性懲罰(C)懲戒性懲罰(D)報應性懲罰。
- ( ) 學習時若老師所提供的新知太難而使個體無法瞭解,亦即新加入的知識無法與舊有的認知產生何種作用,使個體無法有效學習: (A)同化(assimilation) (B)適應(accommodati
- ( ) 王老師對於下列有關「操作制約」的了解和敘述,何者錯誤? (A)包含刺激弱化(消弱)的概念 (B)重視個體對刺激物的辨別 (C)藉由運用增強物以改變個案行為 (D)反應者的行為是一種嘗試錯
- 下列何者最適合形容文中「行炙人」的作為?(A)知恩圖報(B)是非不分(C)以德報怨(D)有福同享
- 李老先生剛過八十歲生日,請問他依序經歷人生那些階段?(甲)知命之年;(乙)而立之年;(丙)耳順之年;(丁)不惑之年(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乙丁甲丙 (D)甲丙乙丁
- ( )史登伯格主張智力包含三個相互影響因素,何者不為其一(A)行為發生的情境(B)個人先前的經驗(C)訊息處理的方式(D)所需的認知歷程
- ( )下列何者是郭爾堡(Kolberg)之成規期的道德發展階段?(A)市場交換(B)社會契約(C)普遍原則(D)人際和諧
- ( ) 下列哪一項想法誤解了「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的意義? (A)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予適當的協助 (B)當學生逐漸精熟之後,教師應減少支持 (
- 下列抗生素中,何者最容易引起小孩子的牙齒變色?(A) Ciprofloxacin (B) Imipenem (C) Tetracycline (D) Vancomycin
- 「知識與智慧的養成,必須依靠積累的工夫。」下列符合此一道理的選項是:(A)出於幽谷,遷於喬木(《孟子.滕文公上》)(B)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C)操千曲而後曉
- ( )增進正向遷移,教學策略首要工作是(A)教導先備基模(B)使學習意義化(C)考慮直得學習的知能(D)指導類化應用
- ( ) 在評鑑時,不僅評鑑是否達成目標,也評鑑原定目標的品質。這種評鑑稱為(A)歷程評鑑。(B)結果評鑑。(C)混合評鑑。(D)總結性評鑑。
- ( ) 傳統上,3R 常被視為基礎教育的核心目標。下列何者為3R? (A)reading, writing, arithmetic (B)reading, writing, reviewing
- ( ) 以下哪個面向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關鍵期?(A)第一語言(B)母子聯繫的形成(C)第二語言(D)自我覺察能力。
- 「沒有愁雨,則沒有亮麗的彩虹,沒有山窮水盡,則沒有柳暗花明的驚奇;太平坦的道路,使人昏昏欲睡,太甜膩的果汁,使人舌蕾麻木。挫折是生命的鹽,將人生這盤菜餚炒得更有滋味;挫折是善於著色的畫家,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