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十一世紀,東羅馬帝國因何故與羅馬教宗發生爭執,而導致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A)教義解釋分歧及爭奪領導權 (B)羅馬教宗涉入東羅馬帝國王位之爭 (C)東羅馬帝國皇帝不滿教宗為查理曼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
- 歷史課時學生們討論東羅馬帝國的歷史地位,請問那些論點錯誤?(A)間接屏障西歐的安全,免受蒙古西征的波及 (B)將東方的文物傳入西方,例如中國的蠶絲 (C)對俄羅斯的宗教與文化有重要的影響 (D)保存希
- 在印度河古文化中,有一個時期留下許多著名的梵文文學,為印度古典文化的黃金時代,請問此時期為何?(A)孔雀王朝 (B)阿育王在位時 (C)笈多王朝 (D)佛教全盛時期
- 伊斯蘭教產生的背景是(A)波斯人佔領阿拉伯半島商路所經的葉門,阿拉伯人要求統一以禦外侮 (B)種姓制度的不平等 (C)不滿猶太教狹隘的民族思想 (D)阿拉伯人飽受東羅馬帝國的壓迫
- 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主要動機是(A)想統一阿拉伯世界 (B)改革部落間血戰根源的多神信仰 (C)想利用宗教經商 (D)效法耶穌基督
- 使回教成為整個印度與東南歐地區主要信仰的是何人?(A)突厥人與蒙古人(B)阿拉伯人與蒙古人(C)匈奴人與突厥人(D)阿拉伯人與波斯人。
- 《大憲章》、《權利請願書》、《權利法案》三文件中,共同強調的一項重要規定是什麼?(A)國王徵稅須經議會批准(B)議員有言論免責權(C)未經法院裁判,國王不准囚禁貴族(D)未經法院判罪,政府不得拘捕
- 歐洲於十五至十七世紀盛行「重商主義」的概念,其主要主張可能有:(a)鼓勵出口;(b)禁止進口;(c)金銀存量為國家財富指標;(d)禁止出口。請問,下列何者才具體指涉重商主義的核心思維?(A)abc
- 有關明朝實施朝貢貿易制度的說法,下列說法何者錯誤?(A)其主要目的是政治的(B)其主要目的是文化的(C)其主要目的是經濟的管理(D)此制度協助提供了一個「國際」貨幣制度。
- 眾所皆知,十五世紀明朝鄭和所率領的艦隊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而強大的海上武力,後來中國卻未能稱霸海上,為何?下列何者錯誤。(A)中國政府向來主張國內和大陸事務才是施政的主要重心所在(B)中國政府過度干
- 下列有關十五、十六世紀歐洲人介入亞洲內部貿易所產生影響的說法,何者錯誤?(A)十七、十八世紀仍存在著一個在地的亞洲人貿易網絡,甚至好幾個這樣的網絡,與歐洲來的闖入者所建立的網絡並駕齊驅。(B)歐洲
- 下列有關「離散社群(diaspora)」的說法何者正確?(A)離散社群是一種嵌入寄居地社會的暫時性或永久性的聚落(B)對寄居地而言,離散社群成員都是外地人或外國人,皆是他族而非我族(C)離散社群之
- 有關被稱為「沒有帝國的商人」者,下列何者正確?(A)係指近世以降在海外貿易的華商(B)係指近世以降前來亞洲貿易的歐洲商人(C)係指日本北前船貿易的海商(D)係指遊走海峽兩岸的郊商。
- 下列有關十六世紀台灣在台漢人活動的說法,何者正確?(A)已有漢人於台灣西南平原僑居(B)至晚十六世紀中葉以後,漢人的漁、商船相繼來到台灣活動(C)漢人海盜已經在台建立統治政權(D)以上皆非。
- 他是十七世紀初著名的海盜商人,以日本為據點發展海上貿易,貿易網絡橫跨菲律賓、日本與台灣等地,曾替荷蘭東印度公司擔任通譯,也把荷蘭人引介入台灣,曾積極提攜鄭芝龍。請問此人應該是(A)林鳳(B)林道
- 1624年至1661年間,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領有台灣,該公司以台灣為基地發展出亞洲區間貿易。試問,台灣哪一種在地產品最具國際競爭力和知名度?(A)稻米(B)茶葉(C)砂糖(D)樟腦。
- 十七世紀初期,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全力發展亞洲地區的貿易網絡,相對地,日本在哪個政權主導下進入鎖國時代?(A)織田信長(B)豐臣秀吉(C)足利義昭(D)德川家光。
- 一座中世紀都城如此被描述:「喧鬧吵雜,商人們經由海路和陸路從世界各地雲集於此;……由於他們不服從羅馬教皇,他們自己蓋了許多教堂,一年中有多少天,這裡就有多少座教堂。來自各個島嶼的財富皆滾入這些教
- 近代以前阿拉伯人有那些科學成就?下列何者正確。(A)發明零的觀念和代數(B)發展出進步精緻的冶鐵術(C)醫學方面接受希臘的傳統而發揚光大,產生許多有關疾病的觀察和治療的作品(D)在天文學方面有偉
- 下列關於中古歐洲封建制度的陳述何者不適當?(A)領主以采邑交換附庸軍事支持與服務(B)人民生活很辛苦,如同奴隸(C)社會階級是世襲的(D)不管是自由農或農奴,都須每週為領主作工數天。
- 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有些文人稱呼第五世紀至第十五世紀之間為「黑暗時代」;另外,十九世紀時,歐洲人多半稱呼非洲為「黑暗大陸」。以上兩個名詞反映了那一種共同的心態?(A)以民主政治的程度衡量其他政治
- 宗教改革對近代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下列敘述中,何者不正確?(A)新教徒多強調個人主義,散播民主思想的種子(B)新教改革也促成羅馬公教自身的改革(C)喀爾文教派提倡勞動致富,培養資本主義的精神(
- 十六、十七世紀時,毛織業成為英國的主要生產事業,對羊毛需求量急遽增加,於是富豪、地主使用暴力或退佃方式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然後把土地圈圍起來變為牧場,從事大規模的牧羊。試問此一歷史現象反映當時英
- 中國古代,政府通常以徭役方式徵調工匠,在官府作坊從事生產。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改變,約自何時起,政府開始從民間僱傭工匠,甚至不再經營手工業作坊,改成直接向民間購買。(A)漢晉之際(B)唐宋之間(C
- 依據相關研究指出,中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劇變,其影響之深遠大概只有清末到現在的變化可以比擬。試問下列何者不是春秋過渡到戰國時期所發生的變化情形?(A)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體制形成(B)武器裝備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