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題組】(2)東協國家之一的□國從 年前開始由共產主義轉往資本主義方向發展以來,其經濟已大步超越許多鄰近國家,目前為亞洲經濟成長第二快速的國家,僅次於中國,且對美出口成長的速度較中國更快。身為亞
- 【題組】(3)「某國境內多山,但可耕地仍達全國土地之半,稻米沿河岸和山坡梯田分布。這些梯田全是勤勞的農民千百年來靠著雙手,一代一代辛勤築造而成。供應全國 1/人口的生計是由大地主或美國跨國企業所
- 印度半島北倚喜馬拉雅山,左右各濱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有「次大陸」之稱。氣候上雖屬熱帶季風氣候,但與東亞季風氣候不同的是,當地夏季季風的風勢較為明顯而重要……。請問:【題組】(1)印度被稱為「次大
- 【題組】(2)相較於東亞季風氣候,印度半島的冬季風勢較弱,形成此種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
- 【題組】(3)印度半島年分涼、熱、雨季三季,其劃分的主要依據是什麼?答:
- 二十一世紀亞洲區域經濟合作進入「快車道」時期,東協積極與周邊國家會談,將成立世界人口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在經濟合作方面,雙方商定將以農業、資訊通訊技術、人力資源開發、投資促進和流域開發為重點,並
- 【題組】(2)合作項目中提及的流域開發計畫,意指哪一河流流域?答:
- 有一個東歐國家,曾經是十六世紀時東歐地區的強國,但在十八世紀時,卻遭到強鄰的三次瓜分,在拿破崙獨霸歐洲時,曾成立公國,但拿破崙失敗後,又再度為俄國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終於恢復獨立,但二次大戰時
- 一位女士回憶某一事件說:「當時全家被困在政治孤島之中,物資極度缺乏,連牛奶、衛生紙及冬天取暖用的煤,都是美軍利用飛機,搭起空中橋梁運送進來。這種生活大概持續了一年,直到蘇聯軍隊解除封鎖,情況才得以
- 有一張政治廣告告訴投票者,只有投希特勒的票,才能把德國從枷鎖中解放出來。這是納粹黨的文宣,而「枷鎖」指的是何者?
- (甲)英倫大轟炸(乙)希特勒入侵波蘭(丙)偷襲珍珠港(丁)雅爾達會議(戊)諾曼地登陸。以上有關二次大戰史事請排出順序(代號)
- 一本史書描述﹕「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介入此次衝突,這是聯合國成立以來第一次的軍事聯合行動,也是冷戰的最佳範例,美蘇兩強在遙遠的國度進行軍事對抗。」這次事件是指何者?
- 下圖顯示:~ 年間,「地球」生病了,躺在床上,有三位當時掌握世界權勢的醫生聯合診斷。這三位中,最右邊的是史達林,中間的是羅斯福。試問,左邊那位最有可能的是誰?
- 幾位歷史學者評論:年起,德國採取一連串的對外侵略行動,波蘭、捷克、挪威相繼為德國控制,年以後,只有一個歐洲國家能與德國抗衡。他們指的是哪一個國家?
- 「敵方坦克與大炮已進入首都郊區,美軍直昇機在建築物樓頂與航空母艦之間往返不停,將美國公民與少數當地領導人送到安全處。數萬名曾經支持美國政策的當地人在最後關頭都遭到拋棄,甚至連他們替美國提供情報的紀
- 「它是冷戰的轉捩點。雙方都認識到他們的衝突使世界逼近核戰邊緣。這一經歷大大提高了雙方進行裁軍談判的意願。」而《驚爆十三天》(Thirteen Days)便是根據此重大史事及檔案所拍攝的影片。片中
- 「回顧□當政的六年多,『改造』-改革開放內涵可歸納出幾個要點,包括:學習市場經濟、準備接受多黨制、放棄外交政策意識型態化、以多元世界取代兩極世界。保守派終於在 年 月 日,
- 三、簡答題(每題3分,共30分)相信地圓之說認為如果由歐洲向西航行,可達中國,這個信念後來由西班牙王室贊助海外探險的人是(36)。
- 中世紀後期銀行業已成為西方社會的主要營利事業,較著名的有義大利的(37)家族與日爾曼的(38)家族。【題組】37
- 日治中期以後,台灣社會運動的領袖人物主要是哪些人?(A)擁有傳統科舉功名的地方士紳 (B)從事地方基層行政工作的人員(C)擔任醫師律師工作的專業人士 (D)榮獲紳章獎勵的社會領導菁英
- 近代西方思想上的兩大主流包括培根的歸納法以及笛卡兒的(39)。
- 美國獨立後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因此各州在1787年派代表於費城集會制定憲法,採用孟德斯鳩的理論,將政府權力分由(40)、(41)、(42)三個部門執掌,並相互制衡。【題組】40
- 日治時期,有位作曲家因反對一味崇尚西洋音樂而致力鄉土音樂創作,留下(望春風)、(雨夜花)等膾炙人口的歌謠。請問:這位作曲家是何人?(A)黃土水 (B)張我軍 (C)江文也 (D)鄧雨賢
- 1920 年代的台灣社會菁英,由於哪些外來因素的刺激而喚醒了民族自決意識,進而對日本殖民統治展開十餘年的社會運動?甲:俄國共產革命 乙:朝鮮三一運動 丙:美國人權運動 丁:中國革命運動 戊:日本
- 自中世紀以來,法國一直維持封建社會,(43)為第一階級、(44)為第二階級、(45)為第三階級,到十八世紀仍然沒有太大的改變。【題組】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