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0 ( ) 馬可波羅在其《東方見聞錄》中提及在中國當官的所見所聞:「離福州後……抵刺桐城。此城臣屬大汗,居民使用紙幣而為偶像教徒。……此刺桐港者,則有船舶百餘,所以大汗在此港徵收稅課,為額極巨」。
- ( ) 學者認為西周封建乃是一種侵略性的武裝移民和軍事佔領。以下敘述何者最為合理?(A) 周代只是以封建為一種政區與政權之分割者 (B) 周穆王西征旨在擴張領土,與封建秩序無關 (C) 周代封
- ( ) 撰〈封建論〉,主張「彼封建者,更古聖王堯、舜、禹、湯、文、武而莫能去之。蓋非不欲去之也,勢不可也」,「封建,非聖人意也」,從而申論封建制度有百害而無一利,以證郡縣制之優越性。該文作者是
- ( ) 李白詩云:「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請問他詩中詠嘆的城市是下列何者?(A) 長安 (B) 洛陽 (C) 南京 (D) 杭州
- ( ) 《宋史‧姦臣傳》所錄幾乎是南方人,以下理解何者最為合理?(A) 編纂者刻意污衊與醜化北方人 (B) 姦臣多出南方只是歷史的巧合 (C) 王安石新政確與南方興起有關 (D) 北方司馬光等
- ( ) 十七世紀一位荷蘭冒險家來到臺灣探險,他遊歷了當時臺灣的各部落民族,採集到各部落的習俗、神話與傳說故事。以下是他的記錄:後來他又參加了一個正在舉行「矮人祭」的部落民族祭典。這個族群是:(
- ( ) 某本歷史著作評論晚清一位人士:「他挽救了一次迫在眉睫的中俄戰爭,並以較少的代價,索還了已經喪失的部分要地……他實為當時中國外交界的一朵奇葩」。請問這位人士應是下列何者?(A) 左宗棠
- ( ) 歷史穿梭劇中,正上演一個情節:一位年輕人在戶籍上屬軍戶,時屬無事,他回到地方衛所,正在家耕墾。當今皇上也正誇口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以上情節所呈現的最可能是什麼時代?(A
- ( ) 王安石變法,對宋代政局發展影響深遠。請回答以下問題:王安石變法項目中,被梁啟超評價為「有類於官辦之勸業銀行」者為何?(A) 青苗法 (B) 市易法 (C) 均輸法 (D) 方田均稅法
- ( ) 阿龍參觀一處臺灣史前文化遺址,看到導覽解說上提到:「該遺址人類居住在海邊洞穴,以漁獵和採集為生,已形成群體社會,不會製作陶器,也不懂經營農業。」請問該遺址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A) 大
- ( ) 魏晉南北朝佛教發展迅速,以下敘述何者正確?(A) 魏晉反對儒學解佛經,成為格義佛學 (B) 南朝佛道衝突,主要起因於政治實務 (C) 北朝佛道衝突,主要起因於思想言辯 (D) 梁武帝以
- ( ) 郭廷以《臺灣史事概說》論及某人:「從民族革命的觀點來論,他應是一個罪人;從國家統一的觀點來論,則是一位功臣;而其力爭臺灣之斷不可棄,則於民族、國家均有功。」請問此人是誰?(A) 鄭成功
- ( ) 一位漢代的商人,因經商致富,正想好好誇富炫耀一番,不巧剛好遇到皇帝下詔:「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稅租以困辱之」的政策,這位商人所處的時代應該是?(A) 漢高祖 (B) 漢惠帝 (C) 漢
- ( ) 王安石變法,對宋代政局發展影響深遠。請回答以下問題:承上,哪一項變法內容具有社會治安維護的作用?(A) 保馬法 (B) 保甲法 (C) 置將法 (D) 軍器監法
- ( ) 歷史上一個著名的詔令說:「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
- ( ) 某位中學生正在進行一個關於臺灣史前史的作業,因而蒐集許多臺灣考古遺址的資料。請協助他判斷以下問題:他發現某個遺址出土很多陶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人面陶罐」。另外還有許多瑪瑙珠、玻璃手燭、
- ( ) 某位中學生正在進行一個關於臺灣史前史的作業,因而蒐集許多臺灣考古遺址的資料。請協助他判斷以下問題:該生又發現某個遺址範圍相當大,面積超過 30 萬平方公尺,是目前臺灣所發現最大的史前聚
- ( ) 東漢和帝時,「涼州緣邊,家被凶害,男子疲於戰陣,妻女勞於轉運」;到安帝時,「邊方擾亂,米穀踴貴,自關以西,道殣相望」,此處所說擾亂邊方的「凶害」,指的是?(A) 匈奴 (B) 烏桓 (
- ( ) 連橫《臺灣通史》評論某位歷史人物:「乃籌長治之策,盡心經畫,建保里之方,布屯田之制,開魚鹽之利,伐林木之材;內課農桑,外興貿易。十數年來,移民大至,多至數十萬人,拓地遠及兩鄙,臺灣之人
- ( ) 經濟學家的主張經常深遠地影響世界的發展。18世紀一位經濟學家說:「每個人,只要他不違反正義法則,就可以完全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身利益,就可以完全自由地以自己的勤奮和資本與其他任何人
- ( ) 文藝復興運動對西方歷史發展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請回答以下問題:文藝復興運動是從哪個國家開始興起?(A) 法國 (B) 英國 (C) 荷蘭 (D) 義大利
- ( ) 18 世紀末,一位塞爾維亞的修道士在他的著作中有以下文字:「我有兩個主要目的:首先,說明寺院對社會是無用的;其次,說明充分地學習的巨大必要性,它能使人們擺脫迷信,從而可以擁有理性的虔誠
- ( ) 美國人亨利來臺灣旅遊,發現臺灣的古老洋式建築以台南、淡水兩地為最多。他向某位歷史老師請教原因,該老師告訴他這種現象與下列某項條約的簽訂有關。請問這個條約應該是哪一個?(A) 天津條約
- ( ) 文藝復興運動對西方歷史發展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請回答以下問題:以下哪一本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是以黑死病為背景的著作?(A) 但丁的《神曲》 (B) 薄伽丘的《十日談》 (C) 馬基維利
- ( ) 工業革命造成新的世界經濟的發展。其中金本位開始成為國際貨幣的基礎,最早實施這項制度的國家是?(A) 荷蘭 (B) 法國 (C) 英國 (D) 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