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由於民主觀念和生活品質提升,臺灣出現許多由民間發起的社會運動,下列何者除外?(A)消費者保護運動 (B)還我姓名運動 (C)文化復興運動 (D)環境保護運動第 3 頁,共 4 頁
- 漢初以來,君臣為解決土地兼併、貧富懸殊的問題,而制定「重農抑商」的政策,下列措施何者與「重農抑商」無關?(A)漢高祖下令「重租稅以困辱之」 (B)董仲舒建議「限民名田」以遏止土地兼併(C)桑弘羊
- 東晉南朝政權曾多次實施「土斷」,主要的目的是下列何者?(A)化解南、北士族對立,促進族群融合 (B)撤銷僑郡、僑縣,劃一地方行政制度(C)增加財賦收入,鞏固政權基礎 (D)打擊僑姓士族,提高吳姓
- 下列有關「五胡十六國」的敘述,何者正確?(A)「十六國」的君長全部都是胡人 (B)許多胡人君長雅好漢文化且重用漢人士族(C)都是從塞外憑藉武力征服華北地區所建立的政權 (D)最後由匈奴劉淵的前趙
- 利用隋朝開鑿的運河,從長安到杭州,依序會經過哪幾條運河?甲.永濟渠、乙.通濟渠、丙.廣通渠、丁.江南河、戊.邗溝(A)甲―乙―丁―戊 (B)乙―甲―丁―戊 (C)乙―丙―丁―戊 (D)丙―乙―戊
- 中國歷史上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在宋代完成,之後呈現出什麼特徵?(A)北方仍繼續擁有政治、經濟上的優勢 (B)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分離(C)北方的政治變動影響南方的經濟走向 (D)北方的軍事力量保障南
- 唐代三省制度有許多優點,但是不包括下列何者?(A)君、相得以相輔相成,權責分明 (B)有分工和合議的精神(C)民政、軍政、財政三者分立,防止大臣專擅 (D)有監督和制衡的功能
- 關於明清時期天主教在中國的傳佈,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明末,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是推廣天主教的重要人士,被譽為「聖教三柱石」(B)明末清初,在中國的傳教士大多能遵奉「利瑪竇規矩」,故朝廷採取
- 清朝的密奏制度對皇權而言,主要的作用包括下列哪些?甲.使官員互相牽制,彼此監視 乙.督、撫等地方大員不能擅權丙.使人人心存戒心,不敢妄為 丁.取代內閣大學士參與決策的權力(A)甲乙丙 (B)甲乙
- 太平天國自起事以來,聲勢浩大,卻終歸失敗,究其原因,主要有下列哪些?甲.未能匯聚反清力量、乙.破壞傳統文化、丙.領導階層內訌、丁.欠缺統一信仰、戊.未能積極爭取外援(A)甲乙丙丁 (B)甲乙丙戊
- 晚清西學傳入中國,時人對西學的看法各自不同,下列哪些人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論?甲.鄭觀應、乙.倭仁、丙.王韜、丁.崇綺、戊.張之洞(A)甲乙丙 (B)乙丙丁 (C)乙丁戊 (D)甲丙戊
- 中國傳統士紳的社會領導地位,在近代漸為新知識分子所取代,主要的原因是下列何者?(A)自強運動,創辦西式教育,引進西方知識 (B)戊戌變法,設立京師大學堂,推動思想啟蒙(C)庚子新政,廢除科舉制度
-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溥儀下詔遜位,民國政府給予優待條款,仍繼續住在紫禁城內。後來,溥儀離開紫禁城,原因是下列何者?(A)袁世凱推動帝制,不允許有其他「皇帝」存在 (B)張勳復辟失
- 國共內戰後期,發生了三次決定性的戰役,導致國民黨失去在中國的政權,該三次戰役依時間先後排列是下列何者?(A)遼瀋會戰、徐蚌會戰、平津會戰 (B)徐蚌會戰、平津會戰、遼瀋會戰(C)遼瀋會戰、平津會
- 中國的儒學曾經影響亞洲許多國家,不過十九世紀末以後,哪一個國家的領導階層漸漸脫離儒家思想,轉而接受西方思想文化?(A)朝鮮 (B)馬來西亞 (C)印尼 (D)越南
- 德國學術界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開創了各種主義和學說,對於現代的發展影響頗鉅,下列哪一位學者及其學說與德國無關?(A)馬爾薩斯的政治經濟學 (B)韋伯的宗教社會學(C)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D)
-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維持相對安穩的社會狀態。關於東羅馬帝國的統治型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信奉來自羅馬教廷的正統教義,並將羅馬主教視為教宗(B)禁止宗教圖像運動的推行強化了皇權,但也
- 宗教組織建立時間愈長,俗世的力量便愈容易介入,因此宗教組織需要不斷地自我惕勵修行。下列有關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敘述,何者正確?(A)「聖騎士」是最早的清修團體(B)馬丁路德是首位針對教會腐敗提出改革
- 法國小說家大仲馬多以真實場景或人物,描寫具有時代意義的事件。下列哪部小說即是反映宗教改革後,天主教迫害新教的事件?(A)鐘樓怪人 (B)基度山伯爵 (C)瑪歌皇后 (D)三劍客
- 十七世紀被稱為「天才的世紀」,當時引發的科學革命,對日後的啟蒙運動影響甚大。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波以耳的定律,讓世人了解氣壓的存在(B)哈維對於解剖學的研究,讓歐洲的外科醫學更進步(C)培根
- 政府應積極扮演經濟發展舵手的角色,並有效控制國家財政與貨幣政策,這是哪一位經濟學家的理論重點?(A)亞當·斯密 (B)海耶克 (C)凱因斯 (D)傅立葉
- 西元 1453 年對歐洲意義重大,除了奧斯曼帝國滅拜占庭帝國外,還發生了什麼大事?(A)英法百年戰爭結束(B)英國玫瑰戰爭爆發,貴族爭奪王位(C)西班牙針對新教徒建立宗教法庭,進行強力鎮壓(D)
- 「各國國王當思量他們在未來還有多少機會可以安坐王位,宗教、道德、法律、傳統、權力種種,現在都遭受嚴重打擊;除非各國政府團結合作採取行動,維護政治體制,否則歐洲社會恐將崩解。」根據推測,這段話的出
- 什麼樣的背景因素,讓十九世紀的歐洲人開始產生「白種人的負擔」的看法?(A)吸引外籍勞工願意接受白種人資方的條件 (B)在亞、非等地推動殖民政策(C)舊、新教在第三世界的傳佈 (D)試圖傳布西方的
- 在俄國的「大斯拉夫主義」的口號下遭到瓜分的國家是下列何者?(A)奧匈帝國 (B)希臘 (C)波蘭 (D)鄂圖曼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