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8.在人性論方面,古代中國有兩位學者提出不同的的見解。第一位學者糅合了二程和張載的觀點,對「性即理」的命題發揮得更為細緻,他繼承張載的「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這兩個概念,並賦予其具體的內容。第二位學者主張「心即理」,加上他認為「心」只有一個,因此人性只有善質。但人為何會有不善呢?他指出人會為惡,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不能存養「本心」。請問:這兩位學者各為何者?
(A)前者朱熹,後者王陽明
(B)前者陸九淵,後者王陽明
(C)前者朱熹,後者陸九淵
(D)前者陸九淵,後者朱熹。
(A)前者朱熹,後者王陽明
(B)前者陸九淵,後者王陽明
(C)前者朱熹,後者陸九淵
(D)前者陸九淵,後者朱熹。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寫作時,將某一種感官的感覺描寫,代之以另一種感官的感覺描寫,這種感覺轉移的手法,往往可以強化表達效果。如(明湖居聽書)一文中「唱了數十句之後,漸漸愈唱愈高。忽然拔了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
- 請閱讀下列三個朝代的官學教育概況,回答第25題。資料一:「某一朝代的統治者仿照前朝制度,在中央設立國子學、回回國子學等學校。地方上各級行政區域除設立普通官學外,亦設立培養專門人才的醫學、陰陽學。在農村
- 有一本書是中國有名的道醫所著,是世界上最早記載天花和結核病症的文獻這本書的書名是?該書作者是誰? (A)葛洪《抱朴子》 (B)陶弘景《肘後備急方(C)葛洪《肘後備急方》 (D)陶弘景《本草經集注
- 傳統儒家講:「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但元朝的儒者許衡卻說:「不如此,則道不行。」請問:許衡所說的「如此」主要是指什麼? (A)研究儒家思想 (B)選擇出仕為官 (C)強調夷夏之防 (D)融合
- 7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或相倍蓰而無算」,其「倍蓰而無算」是指:(A)後天的行為表現 (B)先天的本性 (C)事業的成敗 (D)學問的高低 差很大。
-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的原因是:(A)社會的觀感不好(B)授予的食物不合(C)布施的時機不對(D)施惠的
- 有群考古隊在臺灣北部進行挖掘的工作,他們根據哪些出土的文物,研判它是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A)陶罐有繩紋,顏色有灰黑、褐、紅色 (B)磨製的石斧、石錛、石刀等 (C)貝類、魚骨、獸骨等 (
- 9「壞宮室以為汙池」意謂:(A)奢侈浪費 (B)地盡其利 (C)暴政虐民 (D)治水之法。
- 關於臺灣的開發歷史,我們常說:「鄭成功開之,陳永華營之。」下列哪些是鄭氏在臺的措施? (A)引進中國保甲制,建立地方行政系統 (B)募民墾田 (C)建立全臺首學以承接中國孔廟與學校結合的制度
- 中古時期伊斯蘭帝國的名醫及大學者阿爾-拉齊(Muhammad ibn Zakariya ar-Razi, 865~925)在其著作《天花與麻疹》有如下的分析:「患麻疹者,背痛不如患天花者之重;患
內容推薦
- 朱一貴的起事,不僅使清朝嚴懲逃到澎湖的臺灣各級文武官員,同時檢討在臺的統治機制,於是在雍正元年時,在大甲溪與虎尾溪之間及北部地區增設的行政組織為何? (A)彰化縣 (B)卑南廳 (C)埔里社廳
- 二、多選題:每題2分、共20分下列有關臺灣「新石器」文化的敘述,何者正確? (A)大坌坑文化 又稱「粗繩紋陶文化」,屬新石器時代早期 (B)圓山文化 以貝塚聞名 (C)十三行文化 已使用
- 「千喚不一回」的「千」是誇飾格,形容其多,是虛數。下列各文句中的數字,屬於虛數者(A)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B)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C)「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D) 「千」
- 孟子去齊之途中,頗有不豫之色,是因為:(A)未見五百年一現之王者(B)天下尚未能平治 (C)責備齊君不知己之能力 (D)埋怨上天尚不欲平治天下。
- 漢代華北地區的民眾遇到不明原因的大瘟疫時,常會在歲末的時候舉行驅疾趕疫的儀式,此一儀式稱為什麼? (A)扶乩將筆 (B)(燒)王船祭 (C)觀落陰(D) 大儺(舞)。
- 「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叟為父,而有舜。」此例在說明:(A)人性本善,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B)性無善無不善(C)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D)有性善,有性不善
-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乃因君子:(A)順時安命 (B)不念舊惡 (C)逆來順受 (D)自然無為。
-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意近於:(A)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 (B)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C)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D)只許官家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孟子引此詩句用以證明:(A)聖人與我同類 (B)人人有貴於己者 (C)良心貴得其養 (D)人性本善。
- 王華在撰寫一分關於臺灣史前與原住民文化的報告,他可以從何處蒐集到相關資料? (A)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論文 (B)陳第的《東番記》 (C)荷蘭東印度公司傳教士的日記 (D)十三行博物館
- 所謂「轉品」修辭,是指一個詞彙,在語文中改變了它的詞性。下列「 」中的字,何者屬於「名詞轉品作動詞」的用法? (A)以其「郊」於大國也 (B)其「違」禽獸不遠矣 (C)若火之始「然」 (D)非所
-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意謂:(A)不能忍受屈居人下之心 (B)不能忍受屈辱之心 (C)不能忍受貧乏窮困之心 (D)不忍害人或不忍見人受害之心。
- 關於宋明儒者的學思,有人稱之為「新儒學」。請問:若將宋明儒學和先秦儒學比較,兩者論述上最大的不同點為何? (A)後者否定人性的光明面 (B)前者肯定人性的光明面 (C)前者側重人性黑暗面,並提出
- 南宋朱熹提到:「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請問:他認為知識及做人的「源頭活水」為何? (A)誠敬存之 (B)發明本心 (C)端坐澄心 (D)讀聖賢書
- 下列通同字,正確的是:(A)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通「納」 (B) 天生「蒸」民,有物有則:通「烝」(C)患有所不「辟」也:通「僻」 (D) 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邀」(E) 吾
- 西元1865年6月16日,是英國某一教會在臺傳教的開始。根據記載「是日,□□一行人在臺灣府城大西門看西街租屋並開始布教醫療。由於當時的臺人對於洋人仍心存疑懼,使得初期的醫療傳教事業頗為不順。」請
- 23「總統選戰,如火如荼,三強鼎立,齊足並馳,□□□□之心,不言而喻」。□□□□處恰當的詞語是:(A)捨我其誰(B)時不我與(C)魚與熊掌(D)逐鹿中原(E)惺惺相惜
- 下列哪些屬於自體免疫的疾病?(A)過敏性鼻炎 (B)類風溼性關節炎 (C)AIDS (D)第一型糖尿病 (E)紅斑性狼瘡。
- 一群學生正在討論臺灣在國際競逐期的發展,其中哪些人的說法正確? (A)大華:「荷蘭是臺灣歷史上第一個出現的政權,它採用西方的民主習慣,成立臺灣議會。」 (B)小明:「為了便於傳教,西班牙傳教士
- 28「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名世者」是指:按,下列何者符合孟子所謂「名世者」的條件:(A)周公(B) 孔子(C) 孟子 (D)管仲 (E) 伊尹 。
- 歷史老師摘取〈1834至1844年間中國官員看待伯駕與其醫院的態度〉一文若干段落給同學閱讀,其中5處空格供同學填充練習:「1834年,伯駕抵達 (A) ,準備展開醫療傳教的工作。翌年,於十三洋行
- 清廷對臺灣消極治理的做法,表現在哪些方面? (A)駐臺官吏不准攜家帶眷,任期三年,即刻調離 (B)駐軍採班兵制 (C)對於欲渡臺發展者,須申請渡航許可證 (D)為免增加清廷負擔,生鐵、鐵器等可
- 老師在課堂提到「此時期,在澳門的英國東印度公司高級外科醫生皮爾遜,利用葡萄牙人從馬尼拉運來的一批新牛痘苗,再次在澳門試種牛痘取得成功,此為牛痘接種醫術傳入中國之始。皮爾遜在澳門施種牛痘成功後,也
- 關於中國近代醫學的發展,下列敘述哪些為正確?(A)中國針灸學在清末有所突破,使醫者對於人類內部構造更能精確地掌握(B)英美傳教士醫生致力於譯介西醫各科相關理論,並投入編譯書書刊事業(C)為求趕上
- (一)請閱讀下列兩段資料,並回答問題。資料一:某一時期士大夫重視儒家學說,紛紛重新編注「四書」,形成「新儒學」。政府也下令封贈孟子為鄒國公,配享孔廟,孟子地位逐漸提高。資料二:某位皇帝及位後,讀『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