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翻譯(15%,每格1分,錯一字扣0.5分) a. 1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2煥乎,其有文章 。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82217
統計:A(5),B(382),C(21),D(15),E(0)
內容推薦
- 有一位學者評論所處朝代政治,認為當時地方州郡之所以「日就困弱」,是因為朝廷把各州的「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政刑一切收了」的緣故,這個學者是誰? (A) 高歡 (B) 朱熹 (C) 王守仁 (D
- 有一份資料指出,閩粵原為漢蠻雜居之區,後經數代,廣西、廣東全境開發殆盡。但經過某一件史事,中國的經濟和文化完全轉移於東南沿海,泉州一躍發展為世界首要港口,南方於是達到全盛。這一件史事最可能是(A
- f.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9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
- 資料甲:本州本縣將應徵之田賦與力役全折合成銀兩,計算其總數。資料乙:丁銀攤入地畝,使地丁合一,丁銀與賦役合一按畝計稅,以銀繳納。資料丙:以人丁為單位,稅分粟、力役及絹等內容。資料丁:以現在居住地
- c.不違農時,_8_;_9_,_10_。【題組】8
- 有一位皇戚拜會望族王氏,王氏不但表現冷淡,甚至等他離去後更命僕人將他坐過的墊子燒毀。後來太后向皇帝抱怨王氏的行徑,皇帝卻只能無奈指責皇戚的無知。請問此種情況可能出現在那個時代? (A) 秦漢 (
- 這是康有為指責某人的一段話:「公以顧命之大臣而篡位,以共和之總統而僭帝,以中華之民主而專賣中華之國土,荼毒無限之生靈,國人科公之罪,雖謂三家磔蚩尤,千刀剸王莽,尚謂不足蔽辜。」這個被指責的人是(
- 這個條約的簽訂改變了長期以來中國與外國人之間經商的習慣和組織,開始了新的貿易制度。一夜之間,過去原本舉足輕重的行商遭到削弱。這個條約最可能是指 (A) 南京條約 (B) 天津條約 (C) 馬關條
- 【題組】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 有一本史書提到當時朝廷政治的情形是:「輔臣所擬的聖旨,是需要皇帝修改後才能頒發,有些甚至只留下幾個字,有些聖旨雖然全部符合皇帝的心意,但也要被修改變動,以示皇帝聖明的決斷;有不符帝意的,則駁回使
內容推薦
- 這一年的年號,變了二次。第一次是改成「宣統九年」,居首功的將領被封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不料,此事遭到全國強烈反對,北京十幾家報社停刊以示抗議。十二天後,前國務總理的部隊攻入北京。「民國六年」的
- 中國的城市發展史,由「城」轉向「市」的過程,觀察歷史演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新石器時代早期已有築城的紀錄 (B)西周封建諸侯到分封之地,必先築城作為政治、軍事中心(C)唐代城市的商業性質已
- 西元2002年故宮舉行「天可汗的世界」特展,其中有造型活潑的駱駝載樂俑、深目凸鼻的胡人俑、東非的胡人俑、東羅馬的金幣、波斯的銀幣、十一面觀音頭像、天王立像、鎏金老君三尊像、白瓷盒等等文物,由以上
- 辛亥革命爆發前,黃興致書上海同盟會中部總會同志,表示:「邇者蜀中風雲激變,人心益憤,得公等規劃一切,長江上下游可聯貫一氣,更能力爭武漢。」信中所說的「蜀中風雲」是指(A) 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事
- 1936年12月中下旬的泰晤士報報導提及「這個政變不是日本人、俄國人,而是中國人自己所做的,而國家的統一和紀律是絕對不容動搖的」,請問這可能是在描述何事? (A) 中國共產黨成立 (B) 西安事
-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陽儒陰法,雜王霸而用之的專制政治傳統……以人道仁義為外衣,戴上群體道德倫理的帽子。」請問:這樣的帝王政治的典型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 (A)秦代 (B)漢代 (C)唐代
- 三、短文寫作(12%)說明:限用語體散文作答,不可用小說、新詩體。文長250至300字。需分段、加新式標點,不需抄題。司馬光〈訓儉示康〉一文,以一位宰相為正例,說他生活起居始終如一,親近的人規勸他:「
- 一本史書提到: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於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謂功臣漢族自代(郡名)來者,姓或重覆,皆改之。」請問這位魏主是誰
- 1937年12月,上海發行的報紙報導:「南京上游二十九公里處,有英、美兩國船隻遭到某國飛機轟炸沉沒。」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事件? (A) 英、美自己炸沉船隻,嫁禍中國,企圖擴大在中國利益 (B) 德
- 二十世紀前期,一位旅華美人在報紙發表他對某件事情的看法:「中國今日之主人,其為學生乎?彼等無絲毫政治權之可言,然於三(個)月之間,能使一交通總長、一駐日公使、一幣制局總裁退職,使一內閣完全傾覆,
- 有關於法蘭克赫茲的實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若第一個峰值為 9 eV,則汞原子處於第一受激態時,原子的總能量為 9 eV (B)三個峰值是代表三種穩定態 (C)右圖中有尖峰值,証實
- 國際知名的中國近代史專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於追尋現代中國(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一書對西域問題有如下評論:「主要駐守寧夏、蘭州的八旗
-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三千年未曾有之變局」,改變哪些對外關係? (A)廢除公行,使貿易方式改變 (B)通商口岸可設領事,公使可入駐京師 (C)化外人有犯,依律問斷,兇犯由中國裁判處置 (D)外人可以到
- 中國共產黨在其革命階段,以「土地改革」為號召。但其政權成立後,土地政策卻有很大的變化,以下關於中共政權成立之後的農業土地政策何者的敘述為是﹖ (A) 先實施「人民公社」型的集體農場制,其後改行小
- 某一事件發生後,學者杜聰明向記者表示:「此間紛擾暴動之遠因,自光復接收時開始,貪污時有發現,處置又欠嚴明,物價暴漲,台灣人對政府之怨恨,已達極點。」當時的《台灣新生報》並發行「號外」報導:「公署
- 民初農村建設團體以晏陽初在(甲)河北定縣的實驗最有名。其從(乙)耶魯大學畢業後,先在中國各大城市推廣(丙)衛生教育。後運用(丁)美國人的援助,在定縣做全面農村改革。上述選項錯誤的有? (A)甲
- g.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10故患有所不辟也。
- 下列有關魚類Lactococcus garvieae的敘述,何者正確?(A)屬於革蘭氏陰性菌(B)在日本感染對象主要為海鱺及石斑魚(C)主要造成敗血症(D)舊名為Streptococcus in
- 這是某人回憶一次在北京發生的事件:「……我們還有些同學對這個政府,對這個軍隊還抱有希望,他們不撤,以為頂多軍隊把大家抓去了,還在帳篷裡酣睡的同學,坦克把他們輾成肉餅!有人說廣場死了三百多學生,有
- 荷據初期台南一帶的漢人不過五千上下,到了1638年時已超過一萬人,至統治末期時更高達近五萬人。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台灣人口十二萬人,至嘉慶十六年已近二百萬人。試問中國大陸人口不斷來台的主因,何者合於
- 某位學者曾言:「今以貢舉悉朱熹私議,為貢舉之文,不知朱氏之學,可乎?」根據此文,其最可能是哪一朝代學者之言? (A)漢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 h.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11賢者能勿喪耳 。
- 下列何種魚種為 Aphanomyces invadans之主要感染對象?(A)grouper and sea bream(B)snakehead and catfish(C)eel and mi
- 典禮進行時,兩國國君為了個人在會場位置的先後而爭執不下,負責典禮的官員表示:「凡屬於我邦的同盟,同姓在前,異姓在後,這是長久以來的禮儀規範。」因而平息了這場爭議。這個場景最可能出現在哪個時期? (
- 224 以下 C 語言撰寫之程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自定函數(user-defined)search()有錯誤,無法執行(B)若輸入數值 23,則主程式第二個輸出為 23, 4 並跳行(C)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