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0. 下列四圖中,何者最接近甲、乙兩國的都市規模分布?
(A)
(B)
(C)
(D)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附圖(一)是非洲氣候分布圖,圖(二)是某城市氣候圖。請問:【題組】圖(二)表示這個城市的氣候,在柯本氣候分類中屬於Csb型,請問這個城市應該在圖(一)中的哪一區? (A)1區 (B)3區 (C
- ◎.圖 7(a)為某地土地利用圖和圖 7(b)為農業產值比例,請問:【題組】該區域的農業類型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放牧業 (B)熱帶栽培業 (C)混合農業 (D)商業性穀物農業。
- 大雄在書上看到了臺灣「某時期」諸羅縣大埔莊男女人口比例統計圖:關於上表,應當如何理解?(A)此時人民在地緣上、血緣上產生對臺灣土地的認同(B)此時社會領導階級以士紳為主(C)此時的臺灣社會階級快速
- 右邊曲線圖應是下列什麼主題的圖形? (A)社會組織的數量 (B)日語普及的狀況(C)中等學校的數量 (D)吸食鴉片的人數
- 附圖是某帝國主義國家瓜分勢力想像圖,由圖中可判斷該國是哪一個國家? (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德國
- 民國年間一篇社論談到:「解救臺灣危機之道唯有『是什麼,就說什麼』。這個原則看似簡單、自明,卻是極權與民主的分水嶺,也是科學與玄學的大界線。……民主對極權的抗爭,科學對玄學的衝突都是為了這一條基準。
- 資料一:二戰中美軍為了對時為軸心國的日軍反擊,1944年提出以奪取臺灣為目標的「棧橋作戰計畫」,分析登陸所需兵力、補給及可能的傷亡,最後此計畫並未實施。學者指出,除了作戰計畫本身不夠周全外, 也考
- 【題組】下列哪個地區與 b 地區農業相似? (A)剛果盆地 (B)地中海地區 (C)美國玉米帶 (D)西印度群島。
- ◎「南美洲革命英雄切.格瓦拉,大學時攻讀醫學系,1951~1952,這一年,他24歲,與友人一同騎著摩托車,做了一趟環繞南美洲的旅行。兩人從故鄉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發,先到智利,再進入秘魯,轉往哥倫比亞、
- 《福建省例》中談到:「舊例:臺灣鼓鑄鍋皿、農具之人,向須地方官舉充,由藩司給照,通臺祇二十七家, 名曰鑄戶,其鐵由內地漳州采買,私開、私販者治罪。」根據上述資料,下列何者解讀正確?(A)臺灣移民必
內容推薦
- 【題組】切.格瓦拉由智利到秘魯首都利馬這段旅程,路線呈現向北方向,乃因山脈牽制所致,下列描述何者正確?(甲)所謂「山脈」牽制指的是「安地斯山脈」(乙)這座山脈是新褶曲山(丙)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
- 如【圖33】所示之電路,試求兩節點V1及V2的電壓值分別為多少伏特(V)? (A)V1=10 ,V2=7(B)V1=7 ,V2=10(C)V1=6 ,V2=32(D)V1=32 ,V2=6
- 七月革命後,歐洲各國也紛紛爆發革命,但先後都被政府撲滅,唯一成功的是 (A)比利時 (B)荷蘭 (C)波蘭 (D)普魯士
- 1853年,美國將領率領四艘「黑船」東來日本,要求開港通商,日本幕府將軍竟然不敢與他發生正面衝突。它的背景原因是什麼? (A)日本事前就已知道美國是一個所向無敵的強國 (B)日本一向就有與西方強
- 一位十九世紀初期的政治人物表示:人民以為談一談社會契約,革命就完成了!事實上,對於所有國家而言,最重要的絕對不是改變,而是保持體制的穩定,以及不中斷地執行既有法律,因此應該讓現存的政府繼續執政。
- 十九世紀中期以前,歐洲人對非洲的了解仍非常有限,但有位英籍傳教士多次前進非洲,進行傳教與醫療的工作,並曾完成跨非洲大陸的壯舉。由於他的探險與報導,引發西方人極大興趣,但也自此改變了非洲原住民的命
- 十九世紀,歐洲國家積極在非洲建立殖民地。甲國占領了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的領土。乙國在1882年占領名義上屬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埃及,並因此控制了蘇丹與部分的索馬利亞。剛剛崛起的丙國也在1884年
- 某一時期的日本,對外實行鎖國政策,禁止外國傳教士、商人與平民進入日本,只有荷蘭與中國的商人被允許在原本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繼續活動。請問此港口是 (A)廣島 (B)江戶 (C)長崎 (D)京都
- 1890年代初期,某地被殖民母國賦予有限度的選舉權,當地人民可以選舉中央國會代表,也可以成為高階公務員,參與市政運作,以及在總督府和各省任職。請問某地所指為何? (A)印度 (B)臺灣 (C)賴
- 十九世紀中期,英國政府取得十八世紀中期以來,由英國東印度公司掌控的印度統治權。請問印度統治權發生轉移的原因為何?(A)出自印度蒙兀兒王朝的要求 (B)英國政府強迫東印度公司解散 (C)東印度公司
- 1854年,美國准將培理再度率艦抵日,幕府將軍被迫與美國簽訂哪一個不平等條約,從此結束鎖國狀態? (A)《江戶川條約》 (B)《長谷川條約》 (C)《和歌川條約》 (D)《神奈川條約》
- 【題組】c)acetoacetyl CoA (1 point)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研究所、轉學考(插大)-生物化學- 104 年 - 台灣大學 104 碩士班研究所生物化學C#82427討論私人筆記
- 維也納會議期間,幾個主要參與國集會討論時,各國政治領袖分別就自身的重要利益表達意見。甲:歐陸的事務與我何干?我只希望專注於內政及海外貿易。乙:有些人計畫破壞秩序,我要以一切力量撲滅他們挑起的「燎
- 以下歷史事件請就時間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排列:(甲)牡丹社事件;(乙)明治維新;(丙)黑船事件;(丁)馬關條約;(戊)大政奉還 (A)丙戊乙甲丁 (B)丙乙戊甲丁 (C)丙戊甲丁乙 (D)丙戊甲乙
- 承上題,由此結論可推測,國際剛果協會應該是隸屬於哪一國的組織? (A)英國 (B)比利時 (C)美國 (D)義大利
- 日本開始進行明治維新之後,取得不少海外殖民地及領土,例如:(甲)琉球群島、(乙)臺灣及(丙)朝鮮半島。請依照你的認識,排列日本取得這些地區的先後順序 (A)(丙)(乙)(甲) (B)(乙)(丙)
- 「……我並不是要給匈牙利一個與奧地利帝國全新的關係,我只是要恢復匈牙利原有的地位而已。..奧地利帝國的皇帝將兼任匈牙利王國的國王……。我不是要分裂奧地利帝國,而是要讓匈牙利與奧地利彼此諒解……。
- 某場國際會議的結論截取如下:剛果自由邦正式被定為國際剛果協會的私有財產。全體十四個與會國將於剛果盆地全境、馬拉威湖及其以東鄰近地區享有自由貿易之權利。尼日河與剛果河將開放船隻自由航行。
- 嫻嫻與珊珊共同撰寫一篇小論文,文中她們提到「蘭克」、「馬志尼」、「拿破崙」、「費希特」等人,請問:下列哪一段敘述,最適合最為這篇論文的主題?(A)促進歐洲民族主義的大人物(B)十九世紀政壇風雲人
- 「十九世紀有一起國際戰爭,戰爭爆發的原因是甲國蓄意策動的,結果甲國進軍神速,消息傳回,乙國國內發生政變,建立新政府。甲國後來進入乙國國都,並在其宮殿舉行慶祝大典,也迫乙國簽訂喪權辱國的合約。這樣
- 在二十世紀世紀的亞洲國家中,某一政黨是從少數上層分子依靠憲政手段從事活動的團體,變成一個有廣泛群眾基礎、依靠群眾直接進行反帝國主義鬥爭的政黨。此政黨是 (A)印度的國大黨 (B)臺灣的國民黨 (
- 小明翻閱一本法國史的書籍,其中有一個章節如下:「第X章:曇花一現的第二共和:第一節:從革命中誕生第二節:工人運動、共和運動、民主運動之成果第三節:成為野心家的奠基石」。請問:上述章節與下列何一史
- 臺灣曾票選出受到民眾歡迎的10道人氣菜色:分別是「10,合菜戴帽(北京菜)打滷麵(京津冀一帶)醃篤鮮(上海)7·回鍋肉(四川)6,老皮嫩肉(四川)雪菜百頁毛豆(江浙)砂鍋魚頭(江南
- 十九世紀的歐洲,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各種思潮並行:甲、民族主義;乙、保守主義;丙、自由主義;丁、浪漫主義。請問德國哲學家費希特說:「□是高級愛國心的火焰,它會燃燒全國,不僅高尚者會樂意為它捐軀
- 英國顧問卡庫德說:「日本在臺灣的統治,既無法獲得當地住民信服,也無法抑制支出成本。日本官吏完全不了解臺灣的語言與習慣,他到臺灣視察時看到,臺人前來通報有抗日武裝集團時,當場將近二十名巡查和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