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嫻嫻與珊珊共同撰寫一篇小論文,文中她們提到「蘭克」、「馬志尼」、「拿破崙」、「費希特」等人,請問:下列哪一段敘述,最適合最為這篇論文的主題?
(A)促進歐洲民族主義的大人物
(B)十九世紀政壇風雲人物
(C)新帝國主義的世紀
(D)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誕生
(A)促進歐洲民族主義的大人物
(B)十九世紀政壇風雲人物
(C)新帝國主義的世紀
(D)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誕生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我並不是要給匈牙利一個與奧地利帝國全新的關係,我只是要恢復匈牙利原有的地位而已。..奧地利帝國的皇帝將兼任匈牙利王國的國王……。我不是要分裂奧地利帝國,而是要讓匈牙利與奧地利彼此諒解……。
- 日本開始進行明治維新之後,取得不少海外殖民地及領土,例如:(甲)琉球群島、(乙)臺灣及(丙)朝鮮半島。請依照你的認識,排列日本取得這些地區的先後順序 (A)(丙)(乙)(甲) (B)(乙)(丙)
- 承上題,由此結論可推測,國際剛果協會應該是隸屬於哪一國的組織? (A)英國 (B)比利時 (C)美國 (D)義大利
- 以下歷史事件請就時間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排列:(甲)牡丹社事件;(乙)明治維新;(丙)黑船事件;(丁)馬關條約;(戊)大政奉還 (A)丙戊乙甲丁 (B)丙乙戊甲丁 (C)丙戊甲丁乙 (D)丙戊甲乙
- 維也納會議期間,幾個主要參與國集會討論時,各國政治領袖分別就自身的重要利益表達意見。甲:歐陸的事務與我何干?我只希望專注於內政及海外貿易。乙:有些人計畫破壞秩序,我要以一切力量撲滅他們挑起的「燎
- 【題組】c)acetoacetyl CoA (1 point)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研究所、轉學考(插大)-生物化學- 104 年 - 台灣大學 104 碩士班研究所生物化學C#82427討論私人筆記
- 1854年,美國准將培理再度率艦抵日,幕府將軍被迫與美國簽訂哪一個不平等條約,從此結束鎖國狀態? (A)《江戶川條約》 (B)《長谷川條約》 (C)《和歌川條約》 (D)《神奈川條約》
- 十九世紀中期,英國政府取得十八世紀中期以來,由英國東印度公司掌控的印度統治權。請問印度統治權發生轉移的原因為何?(A)出自印度蒙兀兒王朝的要求 (B)英國政府強迫東印度公司解散 (C)東印度公司
- 1890年代初期,某地被殖民母國賦予有限度的選舉權,當地人民可以選舉中央國會代表,也可以成為高階公務員,參與市政運作,以及在總督府和各省任職。請問某地所指為何? (A)印度 (B)臺灣 (C)賴
- 某一時期的日本,對外實行鎖國政策,禁止外國傳教士、商人與平民進入日本,只有荷蘭與中國的商人被允許在原本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繼續活動。請問此港口是 (A)廣島 (B)江戶 (C)長崎 (D)京都
內容推薦
- 在二十世紀世紀的亞洲國家中,某一政黨是從少數上層分子依靠憲政手段從事活動的團體,變成一個有廣泛群眾基礎、依靠群眾直接進行反帝國主義鬥爭的政黨。此政黨是 (A)印度的國大黨 (B)臺灣的國民黨 (
- 小明翻閱一本法國史的書籍,其中有一個章節如下:「第X章:曇花一現的第二共和:第一節:從革命中誕生第二節:工人運動、共和運動、民主運動之成果第三節:成為野心家的奠基石」。請問:上述章節與下列何一史
- 臺灣曾票選出受到民眾歡迎的10道人氣菜色:分別是「10,合菜戴帽(北京菜)打滷麵(京津冀一帶)醃篤鮮(上海)7·回鍋肉(四川)6,老皮嫩肉(四川)雪菜百頁毛豆(江浙)砂鍋魚頭(江南
- 十九世紀的歐洲,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各種思潮並行:甲、民族主義;乙、保守主義;丙、自由主義;丁、浪漫主義。請問德國哲學家費希特說:「□是高級愛國心的火焰,它會燃燒全國,不僅高尚者會樂意為它捐軀
- 英國顧問卡庫德說:「日本在臺灣的統治,既無法獲得當地住民信服,也無法抑制支出成本。日本官吏完全不了解臺灣的語言與習慣,他到臺灣視察時看到,臺人前來通報有抗日武裝集團時,當場將近二十名巡查和憲兵,
- 歷史上的殖民政權,都會鼓勵移民以助政府開墾、經商,並擴大勢力。在臺灣歷史上,(甲)時期以耕牛、農具和貸款為誘因,大量招募人民開荒,種植水稻及製作砂糖;(乙)時期也給予耕地、房屋、旅費的優惠,還協助
- 這個屬於「平埔族」的原住民部落,原屬生番,如其土官阿穆(阿莫)自稱:「穆等原屬化外,……原居深山窮谷…」,可見該社原居山中。後因累代充當「義番」,為政權效命多立戰功,而受器重與獎賞,如協助平定吞霄
- 在一番堅壁清野、居民淨空之後,各島上只剩下蕭涼瘡痍的街道、佈滿牆上的反共豪情與壯語、再也兌現不了的餞別留言:「我們暫時出去,不久就回來」,以及那停格於日曆紙上的1955年(民國年)2月8日……。」
- 附圖為義大利統一過程的示意圖。請問:在義大利統一的過程中,下列哪一個地區是最晚取得的? (A)甲 (B)乙 (C)丙 (D)丁
- 駐打狗(高雄)海關的英國副領事郇和如此描述:「鳳山縣(包括現在高雄及屏東一帶),擁有大量未開發土地,盛產竹、水果,土地的水質極好……。出了鳳山縣治理區以外,是後來移民與原住民的混住區,這一帶移民大
- 右表為在臺日人與臺人每日工資比較表,關於此表解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A人群薪資以B人群的兩倍為基礎(B)B人群受到同工不同酬的較差待遇(C)可知在臺日人多從事泥水工等工作 (D) A人群
- 有一電感器的電感量為2亨利,若將同一電感器的匝數增加為原來的2倍,當通過1安培電流時,則電感器儲存的能量為多少焦耳?(A)4(B)8(C)16(D)32
- 有關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Faraday’s law)之感應電勢(電壓)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感應電勢與線圈匝數成反比(B)感應電勢與線圈匝數平方成正比(C)感應電勢與單位時間內通過線圈之磁
- 【題組】此種農業有何特色? (A)主要分布在季風亞洲 (B)可分散市場風險 (C)機械化程度低 (D)以長期休耕維持地力。
- 有一磁極強度15韋伯之磁極置放於磁場中,該磁極受力為180牛頓,請問該處之磁場強度為多少牛頓/韋伯?(A)3(B)6(C)12(D)18
- 若某兩個電容串聯時,總電容量為50 μF,已知其中之一個電容器的電容量為100 μF,則當這兩個電容器並聯時之總電容量應為多少微法拉(μF)?(A) 50(B)100(C) 150(D)200
- 電荷在電場中移動,電位能及電位均會產生變化,若有一正電荷逆著電場方向移動,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電位能增加、電位下降(B)電位能增加、電位上升(C)電位能減少、電位上升(D)電位能減少、電位
- 下表為不同時期在原住民、山區所實施的治理措施: 請問上文中的(甲)、(乙)分別是?(A)甲:荷蘭時期、乙:中華民國政府(B)甲:荷蘭時期、乙:日治時期 (C)甲:清領時期、乙:中華民國政府(D)
- ◎.圖 8 為甲、乙二市附近的農業土地利用因運輸革新而產生變化的過程圖。請問:【題組】下列何種現象可以詮釋此種土地利用從 1~3 三個時期的變遷過程? (A)農業集約化 (B)農業粗放化 (C)
- 如【圖39】所示電路,開關S閉合前電容器電壓為0V,當閉合後經過1毫秒時,電容器上電壓為多少伏特?(註:e-1=0.368,e-2=0.135,e-3=0.05,e-4=0.018) (A)13
- 【題組】「7月」來臨時,圖中甲~丁等地所示之風向,何者正確?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丙。
- 蔣經國 1981 年提出「不妥協、不談判、不接觸」的「三不政策」回應中共對臺灣的「一國兩制」、「三通四流」主張。1985 年,行政院宣布對中國轉口輸出採取「不接觸、不鼓勵、不干涉」的原則。請問:
- 在漫畫「義呆利」中是將世界各國擬人化,德國時常照顧義大利,其實兩國的命運非常相似。請問:兩國在十九世紀統一過程的敘述何者錯誤? (A) (B) (C) (D)
- 【題組】從圖上A點走到B點,途中他經過的地區其降雨型態有何變化,請依序排出? (甲)夏雨為主(乙)冬雨為主(丙)終年有雨(丁)終年少雨。 (A)甲乙丁 (B)乙丙丁 (C)乙丁甲 (D)乙丁丙。
- 資料一:「德國人類學家里斯聲稱泰雅族由琉球抵達臺灣東岸,他的論點其實來自當時1895年日本的研究資料,那一年日本將臺灣納入版圖。」資料二:「1950年代後期,中國歷史學者張其昀寫道:有證據指出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