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0.一位歷史學者發表看法:『北宋與南宋面對外族的軍事侵略時,常苦無招架之力,因此皆採取此種方式對付強敵,但最後卻也因此滅亡。』請問學者所說的此種方式,指的應該是下列何者?
(A)簽訂條約開放港口
(B)聯合外族攻打強敵
(C)選派公主和親異族
(D)割讓土地共同管理
(A)簽訂條約開放港口
(B)聯合外族攻打強敵
(C)選派公主和親異族
(D)割讓土地共同管理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同學討論中國在明與盛清時期的經濟發展:小美:「宋元兩代,是中國歷代中經濟最繁榮、社會最富裕的時期。」小英:「不!明清時期的經濟也非常興盛,而且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請問:小英該舉下列哪一項史實為證
- 有一位歷史人物,在晚年思索其一生事蹟,有以下的回顧:「我在位期間,積極向外擴張,平定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之亂,攻克孤懸海外的台灣島,穩定了國家的政權。」請問:這位歷史人物最可能是下列哪一位?(A)
- 晚明一位外籍傳教士來華後,開創以儒家思想作為傳播天主教的途徑。他調和兩者,認為祭祖不會構成對上帝的褻瀆,祭孔也只是在追思孔子,請問:此人是誰?(A) 利瑪竇 (B) 馬偕 (C) 宋應星 (
- 右圖為二級古蹟大溪李騰芳古宅,他五十二歲時中舉人,宅內兩座夾杆石(旗杆座)上即刻有「舉人李騰芳立」。請問:李騰芳是通過哪一關的科考後,取得「舉人」的名號? (A) 童試 (B) 鄉試 (C)
- 宋末文天祥被擄至元朝大都,在獄中作〈正氣歌〉以明其愛國之心,皇帝對其志氣才學讚賞有加,無奈他仍難逃被處死的命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文天祥被擄前,西夏與金國已被蒙古所滅(B) 與文天祥論辯
- 政策的制定是為了解決某些問題,或是要發展某些項目,不過立意良善的政策也可能會造成新的問題。下列哪一政策與其影響敘述有誤?(A) 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造成外患問題嚴重(B) 明清時期科舉規定八股文
- 中國人是最早發明使用紙幣的民族,下列何者是買賣交易中最古老的紙幣?(A)飛錢 (B)交子 (C)會子 (D)寶鈔
- 明代初年發生的『靖難』,它的性質與下列哪一事件最相近?(A) 靖康之禍 (B) 八王之亂(C) 三藩之亂 (D) 陳橋兵變
- 清朝入關後,下達全面薙髮的命令,在江陰、嘉定兩地卻激起激烈反抗,漢人寧可護髮而犧牲性命,對於這樣的行為,較為合理的解釋應為: (A) 薙髮表示臣服滿清,漢人雖被統治也不願穿戴滿人衣冠。(B) 薙
- 明朝的讀書人兆晉認為科舉考試可以使他「衣錦還鄉、出人頭地」,是因為取得功名後可以得到什麼好處 ?(甲)身分地位、生活儀制與平民不同(乙)功名可以世襲,一代傳一代(丙)享有力役、司法特權(丁)在鄉
內容推薦
- 大為的祖父是中醫師,所以他對歷史上的醫學人物頗有興趣,決定製作一篇深入的研究報告。請問:他應該蒐集以下哪些人物的資料來達成目標?(A) 張機、李時珍 (B) 沈括、蔡倫(C) 張衡、華佗 (D)
- 「明初的貨幣原以紙幣為主,但是從明中葉開始,一直持續到清末,紙幣已逐漸被白銀所取代,形成白銀與銅錢並用的制度。」這種改變是因應何種社會經濟背景而產生?(A) 因為物價上漲嚴重,所以不再使用紙幣(
- 鄭和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之一,花花上完歷史課後為鄭和下西洋做了重點整理,請問下列整理何者正確? (A) 明太祖命令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B) 鄭和乘著寶船到今天的南洋、大西洋一帶(C)
- 自漢代以來,「絲路」為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主要貿易路線,但唐代以後時因戰爭而受阻,海外貿易的發展日益興盛,政府還為此特別設立「市舶司」以加強管理,宋元之後,市舶所得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請問:「市舶司
- 『…我們的軍隊是為你們的皇帝報仇的,不是來殺你們的百姓的。我們現在要誅滅的只有流寇!我們的軍隊有嚴格的軍紀,肯定不會加害你們…』這份文告最有可能出自於?(A)契丹人 (B)滿洲人 (C)黨項人
- 歷代黨爭往往對政局造成惡化效果,請比較下列黨爭內容,何者錯誤? (A)(B)(C)(D)
- 右圖漫畫是從小說改寫而成,該小說的作者為何人? (A)吳承恩 (B)羅貫中 (C)施耐庵 (D)蒲松齡。
- 燒餅油條是中國傳統食物,其中油條俗稱「油炸檜」,意指油炸奸臣秦檜以洩憤。請問油條的命名反映中國人對哪一位歷史人物的同情與肯定?(A) 戚繼光 (B) 寇準(C) 岳飛 (D) 胡惟庸。
- 「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合稱中國四大科技發明,並在唐宋元時期西傳,甚至影響日後歐洲的歷史發展。下列關於中國科技西傳的史實,何者正確?(A)怛羅斯之役後印刷術西傳,對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有貢獻
- 小珊:「假期想去高雄看黃色小鴨,也好想去台東坐熱氣球。」小明:「只有一天的假期,真的是好難決定啊!」【題組】( ) 試問小珊與小明的對話,與下列何種概念「無關」?(A)有得必有失 (B)機會成本
- 宋太祖建國以後,以強幹弱枝為基本國策,一方面集權中央,一方面削弱地方財政與兵力。他採用這項政策的主要原因為何?(A)欲改正軍人干政的惡習(B)因邊族貧弱而國防無憂(C)受唐代科舉制度影響(D)盼終
- 陸游曾以85歲的高齡寫下一首〈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的背景在描寫當時外族入侵,造成北宋首都被攻陷,皇帝被俘擄,請問:這場禍事指的是下列
- 下列對遼、西夏金與元的敘述何者錯誤? (A)(B) (C) (D)
- 中國歷史上,有些朝代在立國之初,分封宗室鎮守全國重要地區,用以抵禦外患及捍衛王室。後因封建諸王勢力擴大,皇帝進行削藩,引發藩王反抗,雙方爆發戰爭。下列何者即屬於這種類型的動亂?(A)安史之亂(B)
- 歷史書中有以下描述:「部分商人在中國沿海從事貿易活動,運送茶葉、絲綢等貨品到呂宋(今菲律賓)等地販售,以賺取白銀。運貨途中,他們得冒著海盜劫掠的風險,有時因違反禁令,也須躲避官府的查緝。」此一朝代
- 明清時期,政府嚴格規定讀書人考試的文章格式與內容,有些人一旦會「兩句破題,三句承題」就洋洋得意,宣稱自己必能步入仕途。請問上述情形最能反映出哪一種選才任官制度的弊病?(A)九品官人法 (B)八股取
- 趙孟頫詠史詩岳鄂王墓:「鄂王墳上草離哩,秋日荒涼石獸危。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請問:造成詩中英雄壯志未酬的應是下列哪一組人?(A)宋仁宗、范仲淹 (B)
- 民德出版社推出歷史系列叢書,其中一本名為「從安祿山到趙匡胤」。請問:此書探討的主題最有可能為下列何者?(A)歲幣外交 (B)宦官干政 (C)世族政治 (D)藩鎮割據。
- 歷史研究顯示,清廷善於利用敵對政權的降將來消滅反對的勢力。請問:下列哪一個軍事行動結束,代表清朝統治政權穩固,完成國家統一?(A)平定地方將領叛亂 (B)攻滅南明諸王勢力 (C)攻伐臺灣鄭氏政權
- 鄭和下西洋的行動,對後世的影響為何?(A)明代聲威遠播,皇帝被稱為天可汗 (B)日本大規模明化運動,史稱大化革新 (C)奠定華僑在東南亞的社會、經濟基礎 (D)利瑪竇等傳教士東來,開啟東西文化交
- 北宋一場對抗外族的戰爭中,皇帝登上前線城樓督戰,結果「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最後交戰雙方達成停戰協議;關於此場戰役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交戰雙方是北宋與金國 (B)皇帝登
- 漫畫中國史中出現了如下圖的漫畫。這應是哪個朝代的改革措施? (A)漢朝 (B)秦朝 (C)宋朝 (D)明朝。
- 閱讀《史記》和《資治通鑑》同時可以找到何人的事蹟?(A)春秋五霸─齊桓公(B)楚漢相爭─項羽與劉邦 (C)外戚篡位─王莽 (D)天可汗─唐太宗。
- 請根據下列歌詞內容:「練成什麼丹/揉成什麼丸/鹿茸切片不能太薄/老師傅的手法不能這樣亂抄/龜苓膏/雲南白藥/還有冬蟲夏草/自己的音樂/自己的藥/份量剛剛好」選擇一個最適合的歌名?(A)青花瓷 (
- 燕雲十六州為險要之地,易守難攻。失去燕雲十六州這個北部屏障,對宋朝的衰變乃至滅亡有著重大影響。試問:燕雲十六州於後晉時割讓給哪一國?(A)遼 (B)金 (C)西夏 (D)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