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明清時期,政府嚴格規定讀書人考試的文章格式與內容,有些人一旦會「兩句破題,三句承題」就洋洋得意,宣稱自己必能步入仕途。請問上述情形最能反映出哪一種選才任官制度的弊病?
(A)九品官人法
(B)八股取士
(C)封建世襲
(D)孝廉選官。
(A)九品官人法
(B)八股取士
(C)封建世襲
(D)孝廉選官。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中國歷史上,有些朝代在立國之初,分封宗室鎮守全國重要地區,用以抵禦外患及捍衛王室。後因封建諸王勢力擴大,皇帝進行削藩,引發藩王反抗,雙方爆發戰爭。下列何者即屬於這種類型的動亂?(A)安史之亂(B)
- 下列對遼、西夏金與元的敘述何者錯誤? (A)(B) (C) (D)
- 陸游曾以85歲的高齡寫下一首〈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的背景在描寫當時外族入侵,造成北宋首都被攻陷,皇帝被俘擄,請問:這場禍事指的是下列
- 宋太祖建國以後,以強幹弱枝為基本國策,一方面集權中央,一方面削弱地方財政與兵力。他採用這項政策的主要原因為何?(A)欲改正軍人干政的惡習(B)因邊族貧弱而國防無憂(C)受唐代科舉制度影響(D)盼終
- 小珊:「假期想去高雄看黃色小鴨,也好想去台東坐熱氣球。」小明:「只有一天的假期,真的是好難決定啊!」【題組】( ) 試問小珊與小明的對話,與下列何種概念「無關」?(A)有得必有失 (B)機會成本
- 「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合稱中國四大科技發明,並在唐宋元時期西傳,甚至影響日後歐洲的歷史發展。下列關於中國科技西傳的史實,何者正確?(A)怛羅斯之役後印刷術西傳,對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有貢獻
- 燒餅油條是中國傳統食物,其中油條俗稱「油炸檜」,意指油炸奸臣秦檜以洩憤。請問油條的命名反映中國人對哪一位歷史人物的同情與肯定?(A) 戚繼光 (B) 寇準(C) 岳飛 (D) 胡惟庸。
- 右圖漫畫是從小說改寫而成,該小說的作者為何人? (A)吳承恩 (B)羅貫中 (C)施耐庵 (D)蒲松齡。
- 歷代黨爭往往對政局造成惡化效果,請比較下列黨爭內容,何者錯誤? (A)(B)(C)(D)
- 『…我們的軍隊是為你們的皇帝報仇的,不是來殺你們的百姓的。我們現在要誅滅的只有流寇!我們的軍隊有嚴格的軍紀,肯定不會加害你們…』這份文告最有可能出自於?(A)契丹人 (B)滿洲人 (C)黨項人
內容推薦
- 民德出版社推出歷史系列叢書,其中一本名為「從安祿山到趙匡胤」。請問:此書探討的主題最有可能為下列何者?(A)歲幣外交 (B)宦官干政 (C)世族政治 (D)藩鎮割據。
- 歷史研究顯示,清廷善於利用敵對政權的降將來消滅反對的勢力。請問:下列哪一個軍事行動結束,代表清朝統治政權穩固,完成國家統一?(A)平定地方將領叛亂 (B)攻滅南明諸王勢力 (C)攻伐臺灣鄭氏政權
- 鄭和下西洋的行動,對後世的影響為何?(A)明代聲威遠播,皇帝被稱為天可汗 (B)日本大規模明化運動,史稱大化革新 (C)奠定華僑在東南亞的社會、經濟基礎 (D)利瑪竇等傳教士東來,開啟東西文化交
- 北宋一場對抗外族的戰爭中,皇帝登上前線城樓督戰,結果「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最後交戰雙方達成停戰協議;關於此場戰役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交戰雙方是北宋與金國 (B)皇帝登
- 漫畫中國史中出現了如下圖的漫畫。這應是哪個朝代的改革措施? (A)漢朝 (B)秦朝 (C)宋朝 (D)明朝。
- 閱讀《史記》和《資治通鑑》同時可以找到何人的事蹟?(A)春秋五霸─齊桓公(B)楚漢相爭─項羽與劉邦 (C)外戚篡位─王莽 (D)天可汗─唐太宗。
- 請根據下列歌詞內容:「練成什麼丹/揉成什麼丸/鹿茸切片不能太薄/老師傅的手法不能這樣亂抄/龜苓膏/雲南白藥/還有冬蟲夏草/自己的音樂/自己的藥/份量剛剛好」選擇一個最適合的歌名?(A)青花瓷 (
- 燕雲十六州為險要之地,易守難攻。失去燕雲十六州這個北部屏障,對宋朝的衰變乃至滅亡有著重大影響。試問:燕雲十六州於後晉時割讓給哪一國?(A)遼 (B)金 (C)西夏 (D)蒙古。
- 這本書籍可說是中西文化交流下的產物,由傳教士和中國官員共同合譯,也因此在歷史中留名。這應是指下列哪本書籍?(A) (B) (C) (D)
- 蒙古雖武力強大,但元朝在中國的統治竟不到一百年就滅亡,許多人歸因於元朝實施差別待遇的種族政策。請問:元朝種族政策中所謂的「漢人」,位於下圖中哪一地區? (A)甲 (B)乙 (C)丙 (D)戊。
-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曾說:「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宋朝」,表現出他對宋朝的高度評價,也提醒我們─其實我們活得很像宋朝。請問我們的生活哪些地方很像宋朝人?(甲)晚上逛夜市、(乙)吃烤玉米、(丙
- 請你依以下各朝代科舉發展的內容,按照歷史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甲)因科舉促使社會流動,開始形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乙)科舉考試有新規定,區分左、右榜,朱熹的《四書集注》成為考試
- 中國歷史上一分為二的朝代〈如下表〉,試問何者有誤? (A) (B) (C) (D)
- 有關宋代、元代的「文學、史學、藝術」,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元代以「詞」為代表,以關漢卿、馬致遠為著名 (B)宋代蘇東坡、李清照為著名詞人 (C)「資治通鑑」是紀傳體通史 (D)宋徽宗所畫的「
- 明清科舉制度,必須經過好幾個階段,府州縣→省→京城,最後獲得一甲「進士及第」是何等的困難!請問:進士是通過何種關卡?(A)童試 (B)鄉試 (C)會試 (D)殿試。
- 老師要同學做一份作業,比較明太祖和明成祖的措施,請指出下列那一個同學說法正確? (A)阿信(B)怪獸(C)瑪莎(D)石頭
-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最後以死殉國,部分史學家對此報以同情,認為他「非亡國之君,卻生當亡國之時」,雖然明思宗用心治國,但明朝長久累積的內憂外患太嚴重,實在無力挽救。請 問以下何者不是導致明朝滅亡
- 清朝統治期間,文治與武功曾經一度達到顛峰,史稱「康雍乾盛世」。所謂「康雍乾盛世」並不包括下列哪一位皇帝?(A)清太宗 (B)清聖祖 (C)清高宗 (D)清世宗。
- 《甄嬛傳》演出雍正王朝,引發兩岸三地陷入「甄嬛效應」,但有學生因此正史、戲劇野史分不清。例如劇中雍正周旋在數十位妃子,彷彿好色之徒,但根據正史資料,雍正其實是個工作狂,對女色並不熱衷。請問以下還
- 在「此政策之下」,其他國家須向中國進貢,才能換取貿易的機會,而中國為了展現泱泱大國的氣度,往往贈與豐厚的賞賜,顯現政治動機大過經濟效益。請問:這項政策是指下列何者?(A)天可汗制 (B)開港通商
- 清朝國祚卻較蒙古人的元朝為長,因為它對漢族並非單純地征服、鎮壓,而是實施一套高壓與懷柔相結合的統治政策。請問:以下哪些政策是屬於懷柔的部分?(A)禮遇明朝遺臣 (B)禁止集會結盟 (C)嚴禁士人
- 明清時期在文學、科技、醫藥等方面皆有突出的表現。下列明清文學成就中,請挑出配對「錯誤」的選項:(A)李時珍-天工開物 (B)吳承恩-西遊記 (C)羅貫中-三國演義 (D)曹雪芹-紅樓夢。
- 東廠總管魏忠賢極受寵信,在其全盛時期,各地官吏阿諛奉承,紛紛為他設立生祠,他也將異黨的講學書院也被全部拆毀。上文反映的「朝代—史事」最可能是下列何者?(A)東漢—外戚與宦官循環鬥爭 (B)唐代—
- 歷史上的某一群人大多與文官集團互通聲氣,或本身就是當中的一份子,他們既是朝廷的執事人物也是鄉村的地方領袖;他們只要通過科舉考試,就能享有司法上的特權及減免賦役的禮遇,身分地位與平民不同。上述某一
- 青峰閱讀中國歷史故事時,看到書上對三個不同朝代的官員描述如下:(甲)官員面對皇上戰戰兢兢,深怕一有不得聖意之處,會被處以廷杖、(乙)外族南侵,皇帝在宰相的的建議下親征,最後簽下協議、(丙)滅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