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條碼事件〉 陳 黎記得大約是三個月前,我在三年級班上講完「假設語法」,矮個子的班長突然站起來說︰「老師,你可不可以幫我們蒐集條碼?」我愣了一下,直覺的回答︰「什麼條碼?」底下那群女孩隨即七嘴八舌的搶著告訴我︰「班長在高雄讀大學的姐姐寫信回來說,只要蒐集各種物品上的條碼五千張,寄到XX仁愛之家,就可以換輪椅一部。」我心想這大概又是什麼愚人節的把戲。但矮個子的班長卻一臉正色的補充說,這是有關人士為了倡導正確的消費觀念並且回饋社會的善心之舉。她們準備湊集五萬張,換十部輪椅送給學校附近的老人院。我可以請別班老師或同學幫忙,但不可以告訴他們真相,因為據說每個地區最多只能換十部,如果讓別人捷足先登,我們的努力就白費了。為了貫徹學生交付給我的祕密任務,我甚至不讓也在教書的我的太太知道這件事,雖然她幾次詢問為什麼洗手間裡的衛生紙盒會破一個洞,或者她喜歡吃的洋芋片總是有人幫她開了封。她也很奇怪我怎麼關心起家裡的民生問題了,因為我老是提醒她家裡某樣東西用光了。我的英語課變成我跟學生們交換蒐集經驗的時段。大家都渴切的想知道什麼牌的什麼東西上面有條碼。如果你能在大家都已熟知的糖果、餅乾、牙膏、牙刷、進口菸酒、洗髮精、沐浴乳、面紙、衛生紙、飲料、錄音帶等等之外,說出一樣大家不知道的,你就會像發現新星座的天文學家般被大家景仰著。全班(包括我在內)都有一個特色︰隨身攜帶小刀,「路見條碼,拔刀割下」是我們每日最大的快事。福利社附近的幾個垃圾桶成為那些女生們的最愛,沒事立在一旁守株待兔,有時甚至為了爭奪垃圾,相持不下。我忘不了為了衝向終點,那些女生所顯露出來的悲情壯志︰有人勇敢的拿剪刀一一剪下鋁罐、鐵罐上的條碼;有人忍痛割下心愛的歌星寫真集、錄音帶上的條碼;有人偽稱營養不良,要父母日購雞精半打;有人發憤讀破萬卷書,不斷向圖書館借書還書,偷偷割下條碼。就在大家相信將破五萬張的那一天,英語課,我一踏進教室,卻看到童淑娟和其他人在座位上哭。講桌上是一大堆零亂的條碼以及一封信。原來她把自己蒐集到的五千張條碼搶先寄給XX仁愛之家,希望換到一部輪椅,對方卻把東西退回並且附函請她跟她的同學「好好讀書,不要亂開玩笑」。事情果然像一場夢,夢滅了,她們自然要傷心難過。我自己倒不後悔過去幾個月對條碼瘋狂的追逐,它們起碼讓我的生活有重心、有目標、有活力,並且讓我注意到許多我以前不曾注意到的人物、細節。我告訴學生︰假使她們真的換到十部輪椅並且送給學校附近的老人院,她們得到也只是精神的滿足、內心的快樂。但難道過去幾個月她們不快樂嗎?(節選自《陳黎散文選一九八三~二○○○》九歌出版社)
3.學生蒐集條碼的行動,作者是如何看待這次事件?
(A)機會人人都有,有準備的人方能擷取最後成果
(B)事件結束後,作者要學生體會「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C)因有目標而展開行動,最可貴的是過程的體驗
(D)空有夢想無法成為事實,起身行動是當務之急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