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書齋之前有石盆池。家人買魚子食貓。見其煦沫①也,不忍,因擇可生者,得百餘,養其中,大者如指,細者如箸。支頤②而觀之者竟日。始舍③之,洋洋④然,魚之得其所也;終觀之,戚戚⑤焉,吾之感於中也。吾讀古聖人書,觀古聖人之政禁⑥,數罟不得入洿池⑦,魚尾不盈尺不中殺⑧,市不得鬻⑨,人不得食。聖人之仁,養物而不傷也如是。物獲如是,則吾人之樂其生,遂其性,宜何如哉?思是魚之於是時,寧有是困耶?推是魚,孰不可見耶? (節錄自程頤養魚記)  注釋:①煦沫:用唾沫互相濕潤,喻不幸者互相扶持。 ②頤:腮,下巴。 ③舍:放掉。 ④洋洋:舒緩搖尾貌。⑤戚戚:心中有所感觸的情態。 ⑥政禁:政府發佈的施政禁令。 ⑦數罟:細密的網。洿:低凹之地,亦指池塘。 ⑧不中殺:不合殺,不得殺。 ⑨鬻:賣。
6.本文作者興發感懷的鋪陳次序為?
(A)魚子→眾魚→萬物→人
(B)眾魚→魚子→人→萬物
(C)萬物→眾魚→魚 子→人
(D)人→萬物→眾魚→魚子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