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翁森(四時讀書樂)有云:「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自然看似容易平淡,實則氣象萬千,仰之彌高,鑽之彌堅,需要人用心體會,方得冷暖、領略酸甜。縱然是柳柳州,不坐西亭望西山,也無法體悟悠悠洋洋之廣遠無窮。我們自當細細品嚐自然的奧妙,從最平凡的景致中照見人生中的不平凡,從最簡單的過程中發覺生命的未可知。    《幽夢影》有言:「能讀無字之書,方可得驚人妙句;能會難通之解,方可參最上禪機。」生命的本身就是奇蹟,有無窮的寶藏等待我們發掘。昔日沈復觀渺小微物,找到悠然自得的樂趣;陳幸蕙由「碧沈西瓜」而感受到收穫的歡愉;朱熹從半畝方塘中,體會學習的奧妙;蘇軾自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體會「自其不變者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的道理,因而開闊胸襟,寫下(前赤壁賦)、(定風波)等千古篇章。這些都告訴我們,自然界到處是生機盎然,我們的生活環境也到處充滿情趣,期待我們以慧眼觀察,以慧覺體會。    我從四季,感受到整個大千世界的縮影。春日,韶光淑氣,蝶亂蜂喧,充滿蓬勃朝氣,洋溢著青春的氣息,是萬象的更新;夏日的蒸溽煩躁,流金鑠石,是上天的考驗,更是生命的旺季;秋日時,長天老日,大地的日漸金黃,是農人豐收的喜悅,是生命最後的一季燦爛;冬日時,六出紛飛、天寒地凍,景致的百般蕭索,是生命的終結,也是另一輪循環的開始。從四季,我知道生命終有時盡,過程的顛簸順遂,以及感受到的欣喜憂傷,只不過是過程的片段。如同越凜冽的寒冬,人們越期待春日到來時的燦爛,面對人生的低潮困苦,我們更要虛心沈潛,將苦痛化為是成長的資糧,以更廣闊的心境來面對生命的悲喜。    自然的造物同樣是驚人的,一草一木都蘊含著它的道理。從稻穗的低垂向下,想起為人處事應謙沖度日,切莫自得自滿;望著天空皎潔的玉盤,想起人生的悲歡聚散,正如月亮的陰晴圓缺,因而更要把握當下;看著河水滾滾東去,想起「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慨,知道切莫蹉跎虛擲光陰,以免日後徒留「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遺憾;從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知道君子不願與世共浮沈的志向,因而理解屈原何以自沈汨羅,陶淵明又為何掛冠求去;從雨水對於大地的潤澤,想起自己一生總是「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所以更要飲水思源,積極為社會盡一己之能。
下列哪一個選項適合作為本文的標題?
(A)傾聽
(B)惜時
(C)靜觀
(D)力學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50505
統計:A(33),B(245),C(644),D(6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文法-否定詞用法、王羲之列傳、蘇軾-定風波注釋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