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四)一項新研究顯示,解決塑膠的辦法也許就藏在一些飢餓蠕蟲的肚子裡。西班牙和英國的研究人員近來發現,大蠟蛾的幼蟲可以有效分解聚乙烯(PE),也就是塑膠中 40%的成份。該團隊把 100 隻蠟蛾幼蟲放置在一個聚乙烯購物袋上 12 小時,結果這些幼蟲啃食並分解了其中約 92毫克,大約是 3%的購物袋。為了確認聚乙烯分解不只是幼蟲咀嚼的結果,研究人員把其中一些幼蟲磨成糊狀,接著塗在塑膠膜上。14 小時後,塑膠膜的重量少了 13%,推測應該是被蠕蟲胃裡的酵素分解了。該團隊在檢查經過分解的塑膠膜時,也發現了少量乙二醇,即聚乙烯分解的產物,顯示這的確是生物降解的結果。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伯托齊尼是西班牙坎達布里亞生醫與生技研究所的生物學家,她說這種幼蟲能夠消化主食蜜蠟,而此能力也能讓牠們分解塑膠。她解釋:「蠟由多種不同分子組成,其中也包含了聚乙烯的基本鍵結,也就是碳鍵。蠟蛾幼蟲已演化出可以打斷這種鍵結的機制。」接下來要進一步確認塑膠分解的原因:這種酵素是蟲自己製造的,還是來自牠肚子裡的微生物?伯托齊尼同意這點,也希望透過團隊的這項發現,未來能利用這類酵素分解垃圾掩埋場以及海洋中四處漂散的塑膠。但她認為未來的研究方向是把這種化學物質應用在某種工業製程上,而不單純只是「把數百萬隻蟲扔到塑膠上」。~節選自科學人雜誌 吃塑膠的蟲
44. 本文為「大蠟蛾的幼蟲」的研究報導,其寫作脈絡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蠟蛾幼蟲的數量→未來的研究方向
(B)蠟蛾幼蟲的培育方法→未來的研究方向
(C)分解塑膠的高效能→蠟蛾幼蟲的變異→未來的研究方向
(D)向分解塑膠的狀況→能分解塑膠的原因→未來的研究方向。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