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5.下列何種裝備無法提高煞車時的安全性
(A)TRC 循跡控制系統
(B)ABS煞車防鎖系統
(C)EBD 電子煞車分配系統
(D)BAS 煞車輔助控制系統。
(A)TRC 循跡控制系統
(B)ABS煞車防鎖系統
(C)EBD 電子煞車分配系統
(D)BAS 煞車輔助控制系統。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下列哪一項是屬於可變電阻的汽車電器零件 (A)喇叭 (B)中控鎖馬達(C)燈泡 (D)燃油浮筒總成。
- 下列何者是電功率的單位 (A)焦耳 (B)伏特 (C)瓦特 (D)安培。
- 汽車電路中,電流的流動方向為 (A)由正極流向負極 (B)由負極流向正極 (C)不一定,視電路特性而定 (D)以上皆非。
- 造成變速器換檔困難之最主要原因 (A)離合器打滑 (B)輪軸承鬆動 (C)離合器不能分離 (D)煞車咬死。
- 汽車底盤中影響行駛安全最重要的因素為 (A)車架 (B)煞車及轉向(C)懸吊系 (D)傳動系。
- 前輪轉向是採用何種原理設計 (A)第五輪原理 (B)巴斯卡原理 (C)阿克曼原理 (D)阿基米德原理。
- 踩下煞車踏板會有跳動現象,主要原因是 (A)煞車油太多 (B)煞車鼓失圓 (C)煞車油管中有空氣 (D)煞車來令磨損。
- 變速箱在空檔而離合器接合時 (A)副軸不轉動 (B)主軸轉動 (C)離合器軸不轉動 (D)副軸轉動。
- 傳動軸上萬向接頭的功用為 (A)配合傳動軸的角度變化 (B)增加傳動軸的扭力 (C)配合傳動軸的長度變化 (D)改變傳動軸之轉動方向。
- 電瓶分電池組內,極板數目増加時,則増高的是 (A)電阻 (B)電容量 (C)電壓 (D)電流。
內容推薦
- 汽油的抗爆性以異辛烷值表示之,辛烷值號數愈大,則燃燒時抗爆性愈高。(A)O(B)X
- 汽車用引擎是利用燃料的熱能,經燃燒過程轉變為化學能,以產生機械動力的機器,即一般所稱內燃機。(A)O(B)X
- 衝撞力與(A)車速平方成反比 (B)車重成反比 (C)兩車衝撞開始至結束移動的距離成正比 (D)車重成正比。
- 車輪動平衡不良,當行駛時會產生(A)跳動 (B)擺動 (C)晃動 (D)簸動。
- 某駕駛人的反應時間為 0.8 秒,當車速為時速 108 公里時,其反應距離為(A)50 公尺 (B)18 公尺 (C)24 公尺 (D)30 公尺。
- 若物體不受外力則靜者恆靜,動者恆作(A)等速直線加速度 (B)等加速度(C)等速直線 (D)等加速直線 運動。
- (A)TCS (B)ABS (C)STC (D)BAS 是在濕滑路面起步或加速時防止驅動輪打滑,或在摩擦係數相差很大的非對稱路面,防止單側驅動輪打滑。
- 由汽車肇事案件中分析其肇事原因,出於(A)人為 (B)自然 (C)機械 (D)天災 之因素高達 96%。
- 當視野的明視範圍小於(A)200 (B)160 (C)100 (D)40 度時,此時謂之坑道視野。
- 駕駛人上車的要領,注意前後來車確認安全後再開啟車門,用左手打開門鎖將車門打開約(A)90 (B)45 (C)30 (D)10 度,上車時右腳先跨入駕駛室。
- 左右兩邊照後鏡之調整,以照後鏡內緣起(A)1/2 (B)1/3 (C)2/3 (D)1/5之部份能出現自己車體,餘能出現車後及車側之狀況。
- 當汽車轉彎時,內側前輪與內側後輪行經輪跡產生的徑向差,謂之(A)外輪差 (B)前輪差 (C)內輪差 (D)後輪差。
- 方向盤操作要領左右手各放置在方向盤 (A)9 點及 3 點 (B)10 點及 2點(C)11 點及 1 點 (D)4 點及 8 點 之時鐘方位上。
- 離合器踏板操作要領(A)快踩快放 (B)慢踩慢放 (C)慢踩快放 (D)快踩慢放。
- 下車時轉身以右手開啟車門約 15 公分,確認無人、車通過後再推開至 45度。此即所謂(A)二段式 (B)三段式 (C)一段式 (D)全段式 開車門法。
- 車輛於上坡路段停車,手排車應將排檔桿置於(A)R (B)1 (C)3 (D)4 檔。
- 某大型汽車時速 90 公里行駛於高速公路,前後兩車間之行車安全距離應保持(A)45 (B)90 (C)70 (D)50 公尺以上。
- 駕駛人應在轉彎或變換車道(A)50 (B)30 (C)20 (D)15 公尺前開啟方向燈預告行車動向。
- 夜間行車當燈光照射距離變近表示(A)上坡 (B)下坡 (C)直線 (D)無法判斷 行駛。
- 車速愈快,視力(A)增加 (B)不變 (C)降低 (D)沒有影響。
- 從駕駛人看到危險物起,到車輛完全煞停為止所需要的最短距離,稱為(A)反應 (B)煞車 (C)滑行 (D)停車 距離。
- 22 車速增大為 2 倍時,煞車距離增大為(A)4 倍 (B)2 倍 (C)1 倍 (D)以上皆非。
- 物體受外力作用時沿力的方向必產生一加速度,此加速度的大小與作用力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此為牛頓第(A)一 (B)二 (C)三 (D)四運動定律。
- 大型車行駛高、快速公路應行駛(A)外側車道 (B)中內車道 (C)內車道(D)路肩 ,並得暫時利用緊鄰外側車道之車道超越前車。
- 在行車危險狀況出現的瞬間,能立即瞭解可能發生車禍之潛在危險性,是防衛駕駛行為(A)感知判斷 (B)了解認知 (C)反應執行 (D)思考研判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