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 下列哪一項不是阿德勒學派的主張?
(A)人格的統整性。
(B)聚焦在重新體驗童年的經歷。
(C)行為含有目的性是目標導向的。
(D)獨特的生活方式(lifestyle)是一種生活目標的形式。
(A)人格的統整性。
(B)聚焦在重新體驗童年的經歷。
(C)行為含有目的性是目標導向的。
(D)獨特的生活方式(lifestyle)是一種生活目標的形式。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333333
統計:A(3),B(2),C(0),D(1),E(0)
內容推薦
- 下列哪一項敘述不符合輔導倫理原則?(A)輔導老師向學生解釋人格測驗的結果。(B)輔導老師向求助同學說明輔導的保密原則。(C)輔導老師與督導討論其個案之狀況與輔導過程。(D)輔導老師向學生保證絕
- 根據本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家長會設置自治條例」規定,班級家長應有幾分之幾以上會員出席,始得開會?(A)1/2(B)1/3(C)1/4(D)1/5
- 「小銘下課主動擦黑板被老師讚美,小強也想被老師讚美,於是下課也主動去擦黑板。」何者最能反映上述情形?(A)刺激類化(B)替代增強(C)霍桑效應(D)自我應驗預言
- 何者不屬於認知取向的動機理論?(A)歸因理論(B)ERG理論(C)自我效能論(D)期望價值論
-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第十點明定輔導與管教學生之目的不包括哪項?(A)增進學生良好行為及習慣(B)維護教學秩序(C)促進教育正義伸張(D)維護校園安全
- 下列哪種教育領導理論最強調改善和增進課程發展與實施品質?(A)教學領導(B)學習領導(C)課程領導(D)科技領導
- Corey 將團體的發展分成數個階段,而團體成員出現較多抗拒、焦慮情形,通常是在團體發展過程中的哪一階段?(A)定向階段 (B)轉換階段 (C)工作階段 (D)鞏固階段
- 甲生在某項智力測驗之 T 分數為 65,而該智力測驗之平均數 50,標準差 15,則甲生的 PR 值為:(A)84 (B)80 (C)65 (D)95
- 有關性侵害的預防教育下列何者是錯誤的?(A)應該教導學生「身體自主權」的觀念。(B)教導學生判斷「危險情境」的時間和地點。(C)清楚指出「受害者並沒有錯」的觀念。(D)告訴學生施暴者常是陌生人
- 依「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通報作業要點」第四點規定,媒體關注之負面事件屬於哪類校安通報事件?(A)非校安事件(B)一般校安事件(C)法定通報事件(D)緊急事件
內容推薦
- 「自習課時,教室原本十分安靜,小明率先和鄰座同學竊竊私語,老師看到並沒有加以糾正,結果不一會兒,老師發現全班同學都在喧譁。」最能描述此一現象的效應是(A)初始效應(B)破窗理論(C)比馬龍效應
- 依教育部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通報及調查處理程序規定,校內通報之疑似性騷擾事件需於多久時間內移交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處理?(A)24 小時內 (B)3 日內 (C)20 日內 (D)30
- 2 下為敘述何者恆真?(A)V 為向量空間(vector space),W 是 V 的子集合(subset),則 W 是 V 的子空間(subspace) (B)空集合為任意一向量空間的子空間 (C)
- 學生於個別談話時說:「我現在覺得很緊張,因為你似乎對我很生氣」,輔導老師接著說:「我也覺得緊張,但是我很高興你跟我分享內心深層的個人感受。」請問輔導老師此時使用的諮商技巧為何?(A)解釋 (B
- 黃老師在開始教導新單元時,都會主動且明確地告訴學生這個單元的學習目標。依據蓋聶(R.M.Gagné)的觀點,黃老師的這種行為可以引發學生何種內在歷程?(A)增強作用(B)產生回應(C)感應接收
- 「某國小分別在學期中和學期末,給全校學生做了同一份性向測驗,結果發現兩次測驗得分具有高度相關。」由此可知,這份測驗具有良好的(A)內容效度(B)再測信度(C)效標關連效度(D)內部一致性信度
- 面對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以下方法何者不正確?(A)傾聽的態度,運用同理心積極傾聽。(B)必須清楚知道自己對死亡或自殺的感受。(C)應用價值澄清與學生辯論自殺的不當性。(D)要能衡鑑出造成自殺的
- 林教授指出關於後現代課程特質的敘述,以下何者為誤?(A)課程設計強調經驗重組(B)課程是師生經歷的未知旅程(C)重視學生的聲音與故事(D)重視課程評鑑的標準化過程
- 3 試求點(2,0,0)到平面 x + 2y + 2z = 0 的距離為何?2 2 (A)1 (B)2 (C)2/√5 (D) 2/3
- 現實治療法提及行動計畫時,一個好的計畫需考慮的向度,不包括以下何者?(A)是在學生的動機及能力之內的、是實際可行的。(B)是簡單的、容易瞭解的、可重複實踐的。(C)是正向的行動、過程化的。(D
- 下列何種類型的評量目的在了解學生起點行為,以作為教學設計活動參考?(A)安置性評量 (B)形成性評量 (C)診斷性評量 (D)總結性評量
- 王老師逐步塑造學生良好行為的步驟包括:(甲)選擇有力的增強物 (乙)分段依次增強(丙)確定目標性行為(丁)連續地增強目標行為(戊)間歇地增強目標行為,其依序為何?(A)甲→乙→丙→丁→戊(B)
- 老師若想要瞭解學生在整個學期當中的學習歷程和進步狀況,應採用的評量是(A)實作評量(B)紙筆評量(C)檔案評量(D)總結評量
- 袁枚《隨園詩話》:「公所到處,便能變醨養瘠,元氣昭回:古今人若合一轍。」此處之「變醨養瘠」是(A)化腐朽為神奇(B)一切化為烏有(C)使醇酒變薄,沃土變成瘠地。比喻改變富庶繁華之地(D)使薄酒變
- 下列有關個案評估工具的敘述,哪個正確?(A)常模參照評估包含針對個案所處的環境進行完整的評估。(B)投射測驗評估個案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況下,自由反映個人感受、想法與經驗,以測量個體的心理特質。
- 在幾個治療學派中,哪一個學派強調需要詳細探索個人早期的童年回憶及原生家庭動力?(A)阿德勒學派 (B)個人中心學派 (C)現實治療學派 (D)行為治療學派
- 下列何者不屬於「最大表現測驗」?(A)智力測驗 (B)興趣測驗 (C)成就測驗 (D)性向測驗
- 老師在班級中實施代幣制度(token economy),讓學生習得適當行為。這種作法所植基的理論是(A)古典制約論(B)操作制約論(C)觀察學習論(D)情境學習論
- 成語「灌夫罵坐」,「灌夫」是(A)周人 (B)秦人 (C)漢人 (D)唐人
-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SFBT)中,當個案很難用正向眼光看待目標或是不易想到正向目標時,諮商師運用假設解決架構,邀請案主進行假想問題已經解決或是目標達成時。下列何者不屬於假設解決架構之問句?(A)
- 下列何者為成就測驗?(A)國中學業性向測驗(B)國中新生數學能力測驗(C)基本人格量表(D)國中學生學習與讀書策略量表
- 基於預防重於治療的理念,目前學校有所謂的三級預防概念,請問一個缺課時數頻頻升高的危機邊緣學生,進入諮商處理程序,這是屬於下列何者?(A)0 級安置 (B)初級預防 (C)次級預防 (D)第三級
- 當案主企圖去操縱環境,以符合其所見、所聽、所感及所作的決定,他是處於完形治療所說的精神官能症的哪一層次?(A)虛假層(the phony)(B)恐懼層(the phobic)(C)僵局(the
- 黃叔璥所著之《臺海使槎錄》提供現代研究者不少文史資料,這部書記錄的重要資料為何?(A)觀察入微臺灣原住民的樣貌,可為考證平埔族歷史之根基。(B)紀錄荷蘭時期經營臺灣之風信水程、賦餉武備、習俗祠廟
- 欣宜老師透過測驗協助學生認識自己,並評估確認其特質及潛能。試問,欣宜老師最主要是在從事哪一項的輔導工作?(A)安置 (B)衡鑑 (C)諮商 (D)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