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 亞當斯密(Adam Smith)於《國富論》一書中寫道:「十六世紀歐洲黃金與白銀的價值大幅滑落,降低到過去幣值的三分之一,引發物價飆漲,西班牙上漲四倍,英、法上漲三倍」請問導致此一現象的原因為何?
(A)黑死病肆虐
(B)發現美洲
(C)宗教戰爭
(D)科學革命。
(A)黑死病肆虐
(B)發現美洲
(C)宗教戰爭
(D)科學革命。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1 AB = AC , 則 B = C 恆成立(A)O(B)X
- 有位治理臺灣的謀臣,對佃農及番民收的官田稅比文武官田稅多出五倍(如附表)。請問:這是哪一政權治理臺灣時期的措施? (A)西班牙 (B)荷蘭 (C)明鄭 (D)清代。
- 某生上歷史網站時發現一圖(見右圖),但未附標題,以地圖的內容判斷,該圖最恰當的標題為何? (A)周初封建形勢圖 (B)平王東遷後諸侯並立圖(C)春秋霸主演變圖 (D)戰國七雄形勢圖。
- 兩百多年前,在今日東非肯亞外海的貝尊群島發現一批「從宋代到明代的中國瓷器」,根據上文資料,哪一解釋的可信度較高? (A)這應是明朝鄭和寶船所帶去的貿易商品,當時鄭和已繞過好望角,活躍於非洲貿易
- 某人指出:我發現四顆行星,銀河系是一團星體,這是之前科學家所未曾見到的。我藉助於「望遠鏡」,古往今來煩擾哲學家們的爭辯都為我們所看到的證據所證實。此人應生活於哪一時期? (A)哥白尼 (B)牛
- 【題組】(3)根據文中所述,恰恰國今年的實質國民生產毛額成長率為多少? (A)40% (B)80%(C)100% (D)400%。
- 上海是現代中國的大都市,其開啟發展關鍵與哪一歷史事件密切相關?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 28-30 為題組下圖表為歐洲近代人口成長曲線圖,請根據此圖表回答下列問題:【題組】「甲」時期歐洲人口急遽下降的主因為何?(A)日耳曼蠻族南侵(B)塞爾柱土耳人入侵 (C)黑死病流行 (D)出
- 「《費正清論中國》一書中提及中國某一時代存在著一種現象:一方面在工技發明、物質生產、政治哲學、士人文化等等方面,領先世界;另一方面來自北方的外族侵略者在軍事上逐漸控制中國的政府與人民」請問這是中
- 一位學者表現他對宗教的看法:「宗教應該也與自然法則相吻合,上帝創造宇宙後便退居幕後,不再介入。」因此他堅信宇宙自此依照一個機械法則運行。這位學者最可能生活在下列哪一個時期? (A)十三世紀中古
內容推薦
- 「1917 年十月革命後建立政權的俄共,組織了○○,派到中國宣傳□□。」文中○○和□□分別代表了 (A)第三國際、愛國主義 (B)第三國際、資本主義 (C)共產國際、民族主義 (D)共產國際、社
- 「林獻堂氏等在此間聲望大為增加,使林氏被三百萬蒼生仰如慈父者,實係總督政治之無定見有以致之也。」文中林氏係由倡組何項活動而來? (A)臺灣同化會 (B)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C)臺灣文化協會 (
- 「一位畫家,父親原為喀爾文教派律師,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到德意志地區。稍後又隨母親回到家鄉,並接受了羅馬公教洗禮,宗教也成為他繪畫生涯中重要的主題。他曾在一個伯爵家服務,並接受正式教育,精通多
- 「他被封為「大帝」、「祖國之父」,他的成就主要是引導他的國家向西方學習,他派代表團去西方考察,還化名彼得米哈依爾一同前往,還親自在荷蘭造船廠當木匠,他大刀闊斧的改革,促進國家資本主義的成長,也不
- 關於荷蘭統治臺灣的措施,何者敘述錯誤? (A)政策上有鎮壓、安撫、教化三種 (B)兩次攻打大肚番王 (C)採地方會議制,各社以長老行使司法權,授予權杖 (D)荷蘭人對漢人施以高壓統治,引起朱一
- 某個時期中國私人的棉紡織廠由 22 家增至 64 家,紗錠由 70 萬枚增至 220 萬枚;織布機由 2,254 臺增至 12,459臺;棉紡織廠無論大小,大都能獲得厚利。全國的繅絲廠,由 17
- 有部臨時憲法的條文有:「一、總統與副總統各選出一名;總統為國家元首。二、開設議院作為立法機關,制訂律令章程,公舉議員。……六、以臺北為首都。」請問這部憲法的「總統」最有可能是何人? (A)唐景崧
- 附表是1905-1935年間臺灣四個都巿(高雄、臺南、臺北、基隆)的人口變化統計表,表中的「丁」是指哪一個城巿? (A)高雄 (B)臺南 (C)臺北 (D)基隆。
- 1652年,一位歷史人物深恨荷人的殘暴,乃邀請荷蘭的官吏商人至其府上參與宴會,於席間殺之,並趁機占領熱蘭遮城。然消息洩露,荷人出動軍艦。參與反抗的多是農民,缺乏訓練且武器落後,終為荷人擊敗。史
- 附表是有關蘇聯1920~1938年的工礦統計數字。這表中的變化情形顯示了下列哪項政策實施的結果? (A)列寧新經濟政策 (B)史達林的五年計畫 (C)各地鄉村公社成立 (D)列寧的和平法令。
- 1913 年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按照傳統會黨的形式重建中華革命黨,強調對領袖個人效忠。以討伐袁世凱,建立民主政府,反對專制為宗旨,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黨旗。請問:這是孫中山在何地所進行的改
- 中國這次移交土地的方式和以往不太一樣。負責移交手續的中國官員因為擔心受到被割讓土地人民的傷害,堅持留在船上與戰勝國代表完成交接手續,而且,被割讓土地上絕大多數人民都認為,使他們失去中國臣民身分的,
- 黃金十年是國民政府比較能夠發展建設的關鍵時段,請問這十年是在哪一段時期? (A)北伐前,抗戰後 (B)辛亥革命後,袁世凱下臺前 (C)全國統一後,抗戰之前 (D)西安事變後,抗戰前。
- 以下為甲、乙兩方的談判。甲方要求:援朝鮮例,不薙髮,世守臺灣,稱臣納貢而已。乙方反駁:臺灣非朝鮮,難以援朝鮮之例。甲方、乙方分別為何? (A) 甲方:荷蘭東印度公司;乙方:鄭成功 (B) 甲方:
- 上歷史課時,老師講述到一個時代的精神:「『理性』是這個時代衡量一切的標準,他們相信在自然狀態下,人人都是平等的,他們也相信今人可以勝過古人,相信人類的未來會更為光輝美好。」(A)此敘述的時代應為
- 「袁世凱、段祺瑞、吳佩孚之後,接著主張武力統一的,是奉系的張作霖、國民黨的孫中山與蔣介石。北伐在表面上是武力統一政策的一個成就。但北伐之後,中國仍然為各派系的軍力所分割。除了表面上服膺三民主義的
- 蔡元培在 1918 年撰文說:「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哲學之唯心論與唯物論;文學之崇實論與理想派;經濟學之干涉論與放任論並列其中,此大學之所以為大也。」請問:蔡元培說「大學之所以為大
- 1628年日本船隻來台,卻遭荷方扣留貨物與人員,日人濱田彌兵衛乃率隨從至熱蘭遮城,趁隙挾持荷蘭駐大員長官Nuyts,逼迫其簽訂協約並交換人質。濱田回到日本後將荷蘭人質下獄,並使日本關閉位於平戶的
- 歷史課時老師提到「中國儒學的發展史」,但茂伯上課打瞌睡,順序忘記了,請你幫他排列出來:甲、 「政治的昏暗及王朝滅亡的動盪局勢,使知識分子深覺應關心社會與政治議題,學者認為儒學要返回經典中,學習致
- 從 1510A.D.起的一段時間裡,上表甲、乙、丙三組「商品」是歐洲各國進行國際貿易的主軸。如果歐洲經由輸出、交換或生產,最後再將獲利輸入歐洲。請問從「歐洲輸出、交換或生產、再輸入歐洲」的先後
- 資料一:五四前期,他高喊德先生與賽先生的口號。資料二:他加入左派陣營,改稱德先生為「資產階級的護身符」。請問:符合上述資料的歷史人物是誰? (A)陳獨秀 (B)胡適 (C)梁啟超 (D)蔡元培。
- 「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為有效掌握亞洲事務,規定東印度總督及議會必須定期報告,台灣東印度公司也必須每年呈交熱蘭遮城日誌給巴達維亞總督,並出版《東印度事務報告》。」請問東印度公司此一做法出於何種
- 有一位治理臺灣的謀臣,對佃農及番民收的官田稅比文武官田稅多出五倍(如附表)。請問:這是哪一個政權治理臺灣時期的措施? (A)西班牙 (B)荷蘭 (C)明鄭 (D)清代。
- 國家動亂時往往造成軍隊擴張。戰事結束後,政府必須裁軍,使青年投入生產及建設,並節省國防開支。有一份政府公報提到:「縮編全國現有陸軍,至多不得超過 65 師,兵額約 80 萬人」;「縮減軍費至國家
- 從右圖中的解讀,選出正確之敘述。(A)只要繼續投入生產要素,總產量會繼續增加(B) 剛開始MP遞增是專業分工的結果(C) TP最大時,MP也最大(D) MP最後遞減是因為長期的資本設備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