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附表是有關蘇聯1920~1938年的工礦統計數字。這表中的變化情形顯示了下列哪項政策實施的結果?
(A)列寧新經濟政策
(B)史達林的五年計畫
(C)各地鄉村公社成立
(D)列寧的和平法令。
(A)列寧新經濟政策
(B)史達林的五年計畫
(C)各地鄉村公社成立
(D)列寧的和平法令。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附表是1905-1935年間臺灣四個都巿(高雄、臺南、臺北、基隆)的人口變化統計表,表中的「丁」是指哪一個城巿? (A)高雄 (B)臺南 (C)臺北 (D)基隆。
- 有部臨時憲法的條文有:「一、總統與副總統各選出一名;總統為國家元首。二、開設議院作為立法機關,制訂律令章程,公舉議員。……六、以臺北為首都。」請問這部憲法的「總統」最有可能是何人? (A)唐景崧
- 某個時期中國私人的棉紡織廠由 22 家增至 64 家,紗錠由 70 萬枚增至 220 萬枚;織布機由 2,254 臺增至 12,459臺;棉紡織廠無論大小,大都能獲得厚利。全國的繅絲廠,由 17
- 關於荷蘭統治臺灣的措施,何者敘述錯誤? (A)政策上有鎮壓、安撫、教化三種 (B)兩次攻打大肚番王 (C)採地方會議制,各社以長老行使司法權,授予權杖 (D)荷蘭人對漢人施以高壓統治,引起朱一
- 「他被封為「大帝」、「祖國之父」,他的成就主要是引導他的國家向西方學習,他派代表團去西方考察,還化名彼得米哈依爾一同前往,還親自在荷蘭造船廠當木匠,他大刀闊斧的改革,促進國家資本主義的成長,也不
- 「一位畫家,父親原為喀爾文教派律師,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到德意志地區。稍後又隨母親回到家鄉,並接受了羅馬公教洗禮,宗教也成為他繪畫生涯中重要的主題。他曾在一個伯爵家服務,並接受正式教育,精通多
- 「林獻堂氏等在此間聲望大為增加,使林氏被三百萬蒼生仰如慈父者,實係總督政治之無定見有以致之也。」文中林氏係由倡組何項活動而來? (A)臺灣同化會 (B)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C)臺灣文化協會 (
- 「1917 年十月革命後建立政權的俄共,組織了○○,派到中國宣傳□□。」文中○○和□□分別代表了 (A)第三國際、愛國主義 (B)第三國際、資本主義 (C)共產國際、民族主義 (D)共產國際、社
- 37-38 題:「單一選區兩票制」也稱為「混合制」,即是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和比例代表制的混合,選民有兩票的選擇,第一票是選擇候選人,第二票是選擇政黨,此制度另可區分為「聯立制」與「並立制」。若某國政
- 亞當斯密(Adam Smith)於《國富論》一書中寫道:「十六世紀歐洲黃金與白銀的價值大幅滑落,降低到過去幣值的三分之一,引發物價飆漲,西班牙上漲四倍,英、法上漲三倍」請問導致此一現象的原因為何
內容推薦
- 中國這次移交土地的方式和以往不太一樣。負責移交手續的中國官員因為擔心受到被割讓土地人民的傷害,堅持留在船上與戰勝國代表完成交接手續,而且,被割讓土地上絕大多數人民都認為,使他們失去中國臣民身分的,
- 黃金十年是國民政府比較能夠發展建設的關鍵時段,請問這十年是在哪一段時期? (A)北伐前,抗戰後 (B)辛亥革命後,袁世凱下臺前 (C)全國統一後,抗戰之前 (D)西安事變後,抗戰前。
- 以下為甲、乙兩方的談判。甲方要求:援朝鮮例,不薙髮,世守臺灣,稱臣納貢而已。乙方反駁:臺灣非朝鮮,難以援朝鮮之例。甲方、乙方分別為何? (A) 甲方:荷蘭東印度公司;乙方:鄭成功 (B) 甲方:
- 上歷史課時,老師講述到一個時代的精神:「『理性』是這個時代衡量一切的標準,他們相信在自然狀態下,人人都是平等的,他們也相信今人可以勝過古人,相信人類的未來會更為光輝美好。」(A)此敘述的時代應為
- 「袁世凱、段祺瑞、吳佩孚之後,接著主張武力統一的,是奉系的張作霖、國民黨的孫中山與蔣介石。北伐在表面上是武力統一政策的一個成就。但北伐之後,中國仍然為各派系的軍力所分割。除了表面上服膺三民主義的
- 蔡元培在 1918 年撰文說:「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哲學之唯心論與唯物論;文學之崇實論與理想派;經濟學之干涉論與放任論並列其中,此大學之所以為大也。」請問:蔡元培說「大學之所以為大
- 1628年日本船隻來台,卻遭荷方扣留貨物與人員,日人濱田彌兵衛乃率隨從至熱蘭遮城,趁隙挾持荷蘭駐大員長官Nuyts,逼迫其簽訂協約並交換人質。濱田回到日本後將荷蘭人質下獄,並使日本關閉位於平戶的
- 歷史課時老師提到「中國儒學的發展史」,但茂伯上課打瞌睡,順序忘記了,請你幫他排列出來:甲、 「政治的昏暗及王朝滅亡的動盪局勢,使知識分子深覺應關心社會與政治議題,學者認為儒學要返回經典中,學習致
- 從 1510A.D.起的一段時間裡,上表甲、乙、丙三組「商品」是歐洲各國進行國際貿易的主軸。如果歐洲經由輸出、交換或生產,最後再將獲利輸入歐洲。請問從「歐洲輸出、交換或生產、再輸入歐洲」的先後
- 資料一:五四前期,他高喊德先生與賽先生的口號。資料二:他加入左派陣營,改稱德先生為「資產階級的護身符」。請問:符合上述資料的歷史人物是誰? (A)陳獨秀 (B)胡適 (C)梁啟超 (D)蔡元培。
- 「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為有效掌握亞洲事務,規定東印度總督及議會必須定期報告,台灣東印度公司也必須每年呈交熱蘭遮城日誌給巴達維亞總督,並出版《東印度事務報告》。」請問東印度公司此一做法出於何種
- 有一位治理臺灣的謀臣,對佃農及番民收的官田稅比文武官田稅多出五倍(如附表)。請問:這是哪一個政權治理臺灣時期的措施? (A)西班牙 (B)荷蘭 (C)明鄭 (D)清代。
- 國家動亂時往往造成軍隊擴張。戰事結束後,政府必須裁軍,使青年投入生產及建設,並節省國防開支。有一份政府公報提到:「縮編全國現有陸軍,至多不得超過 65 師,兵額約 80 萬人」;「縮減軍費至國家
- 從右圖中的解讀,選出正確之敘述。(A)只要繼續投入生產要素,總產量會繼續增加(B) 剛開始MP遞增是專業分工的結果(C) TP最大時,MP也最大(D) MP最後遞減是因為長期的資本設備是固定的。
- 下列哪些為「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概念? (A)「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B)「天生我材必有用」 (C)「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D)「英雄不怕出身低」 (E)「忠孝難兩
- 請問下列何者為經濟學上所謂的「勞動」? (A)髮型師為顧客設計造型 (B)兒子陪母親爬山 (C)醫生替病人看病 (D) 教授在教室授課 (E) 與好友至運動場打籃球。
- 日本和韓國兩國皆生產「壽司」和「泡菜」,日本一天可以生產10,000個壽司,而韓國一天可以生產500個壽司;日本一天可以生產500罐泡菜,而韓國一天可以生產2,000罐泡菜。請問:當兩國互相貿易
- 三、多重選擇題:《民法》第 184 條規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下列何種行為可依此法考慮請求損害賠償?(A)花痴
- 根據下表資料研判其時代背景為? (A)張作霖死後日本軍勢力趁機擾亂中國 (B)孫中山死後共產黨發起暴動 (C)袁世凱勢力衰退後北洋軍閥混戰(D)毛澤東死後紅衛兵作亂。
- 「市場價格機能」就是當市場上發生「供不應求」或「供過於求」的現象時,產品的價格會自然調節到均衡價格的狀態稱之。請問:當石油市場發生「供不應求」的現象時,會發生哪些情況而得以改善不均衡的狀態?(A
- 從半坡村遺址判斷,維護此一村落生活安全的重要設施為何? (A)圍牆 (B)壕溝 (C)公墓 (D)陶窯。
- 重大刑事案件,檢調人員多以偵查不公開為由,拒絕透露案情發展,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權。請問在刑事訴訟中,還有哪些規定可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權?(A)實施檢審分隸,可讓法務部部長第一時間將案情呈報總
- 【題組】下列各種價格上漲的現象,何種現象不同於金針鮮蕊價格上漲的狀況?(A)風災過後,雞隻死亡數目增多,造成雞蛋價格上漲(B)情人節將至,應景玫瑰花價格上漲兩成(C)國產肉鵝進入青黃不接期,每臺
- 下列有關替代品和互補品之概念,何者正確? (A)原子筆和立可白互為互補品 (B)牛肉和豬肉互為互補品 (C)土司和麵包互為獨立品 (D)當X財貨價格上升導致Y財貨需求減少,則X和Y互為替代品 (
- 小錞錞在看一篇論文中提到「在中國發現了一個新的考古遺址文化,他的存在時間與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同樣古老,文化風貌截然不同。他的主要農作物不是習見的粟,而是人工栽培的秈稻;同時也出土了從未發掘的骨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