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1918 年 6 月出版《易卜生專號》,介紹及評論《傀儡家庭》。試問它與哪一項主題密切相關?
(A)民主自由
(B)婦女解放
(C)科學發展
(D)白話文運動。
(A)民主自由
(B)婦女解放
(C)科學發展
(D)白話文運動。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連雅堂誇此人「開務成物,體仁長人」,比之於諸葛亮;他也曾在臺灣蓋第一座孔廟以提倡文教,推廣寓兵於農政策,保境安民的重要人物。請問這是誰? (A)鄭成功 (B)陳永華 (C)施琅 (D)馮錫範。
- 有位大臣負責全國戶政,他在奏摺中報告一則非常重要的資料,就是江南戶口首度超過江北。請問這位大臣應是哪一時代的人? (A)東漢 (B)西晉 (C)唐代末年 (D)北宋末年。
- 陸游的〈代鄉鄰作插秧歌〉:「浸種二月初,插秧四月中,小舟載秧把,往來疾如鴻」是形容宋朝哪一種精耕細作技術的使用? (A)高轉筒車 (B)圩田(C)龍骨踏車 (D)秧馬。
- 以北京市與上海市作比較,下述何者正確? (A)二者均曾是歷代的古都 (B)二者均是臨江大邑 (C)上海的生活較北京傳統悠閒 (D)上海的發展較北京更快速的成為國際性都市。
- 1 訴訟代理人之訴訟行為,下列何者須受特別委任,方得為之?(A)收受訴訟文書之送達 (B)上訴 (C)自認 (D)抗告
- 下表是清代臺灣人口的地區分布表,請你依序填入適當答案(代號) (A) 甲、乙、丙、丁、戊 (B) 乙、甲、丙、丁、戊 (C) 甲、乙、丙、戊、丁 (D)乙、甲、戊、丁、丙
- 關於中國人口遷徙的敘述,下列哪個並非正確的? (A)從魏晉到隋唐,人口遷徙的流向是從南到北 (B)宋代以後,南方考上進士的人數已大幅超過北方(C)歷史上幾次北人大批南遷,皆引入進步的農業、手工業
- 有一個民族向東滅了渤海國,向西統治了原屬於突厥、回紇的游牧部落,但仍保有四時捺缽,春天捕鵝、釣魚,夏天放鷹,秋天射鹿,冬天獵虎,官分南面、北面,進士科只限於漢人。這民族是 (A)契丹 (B)西
- 「余維歐美之進化,凡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曰民生…是三大主義皆基本於民,遞嬗變易,而歐美之人種胥治化焉。」以上文句出自? (A)興中會 (B)《新民叢報》 (C)〈民報發刊辭〉 (D)〈中華
- 臺灣平埔族現已大多漢化,文化也已逐漸消失,在學者及民俗學家的努力下,平埔族文化日漸受到重視,其中「新港文書」中的文字,即是重要的史料之一,如附圖文字這是何人以羅馬拼音將新港社語文字化,在清朝甚
內容推薦
- 明代遺民身逢亡國巨變,部分士人開始對學術思想進行檢討,其最終目的為何?(A)返回復古經學 (B)逃避現實困境 (C)經世致用 (D)以博學為務。
- 范仲淹千古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張載〈西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兩句話是在宋代何種背景下出現? (A)中央集權 (B)重內輕外 (C)
- 不同時代的知識分子有其不同特色,下列四位同學引用文句來說明一個時代的特色,則誰說得對?甲生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西周士人。」乙生說:「『身在江湖之上,心遊魏闕之
- 在歷史上有「小堯舜」之稱的金世宗,即位後極力逆轉海陵王亮的漢化措施,大力推動女真文化復興運動,力求保持女真文化及尚武精神。請問其成效如何? (A)成功恢復女真族固有文化 (B)僅有一時成效,女
- 地名常能反映一地開發的歷史,今臺南官田鄉及將軍鄉,高雄左營、前鎮等地名的由來,便是由於圖中那一時段政權在臺灣統治的遺留? (A) (B) (C)λ (D)μ 。
- 王五是元代居住於廣東的漢人,在種族等級的劃分中,是屬於哪一階級? (A)蒙古人 (B)色目人 (C)漢人 (D)南人。
- 小童查閱新詩文選,發現了一首詩:「文字沒有古今,卻有死活可道。古人叫作『欲』,今人叫作『要』。古人叫作『至』,今人叫作『到』。古人叫作『溺』,今人叫作『尿』。本來同是一字,聲音少許變了。並無雅俗可
- 中山先生在中華革命黨總章正式規定:「本黨進行秩序,分作三時期:一、軍政時期:此期以積極武力,掃除一切障礙,而奠定民國基礎;二、訓政時期:此期以文明法理,督率國民,建設地方自治;三、憲政時期:此期
- 1929 年領導「平教總會」,在河北定縣實驗改造鄉村。這項創舉具有多種特質,即:革命的、教育的、科學的、民主的和布道的。請問該領導人是誰? (A)梁漱溟 (B)陶知行 (C)晏陽初 (D)胡適。
-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價值觀,在哪個時代已經普遍形成?(A)漢 (B)唐 (C)宋 (D)明清。
- 「有髮頭陀寺,無官御史臺」指的是 (A)宋代太學生重氣節,關心國事,抨擊政府,雖權相亦不敢得罪太學生 (B)反映御史臺之職權旁落 (C)宋代書院講學重實踐,關心國事,以自覺啟發為主 (D)宋代
- 根據外電報導:中國古代最大的民間窯場──景德鎮湖田窯,正在當地的民窯博物館展出五代至明代出土的遺物;湖田窯位於景德鎮市郊湖田村,在每個朝代燒製的瓷器皆不同。請問湖田窯在哪個時代燒出青瓷(影青瓷
- 明初哪位學者在靖難之變中以身殉道,是「從道不從君」的典型代表人物?(A)王守仁 (B)顧炎武 (C)方孝孺 (D)顧憲成。
- ( )請根據以下的陳述,判斷可能屬於哪一個年代?(甲)蔗作面積十六萬七千餘甲、占耕地總面積的 19 %(乙)蔗農十四萬六千餘戶,占全農家戶數的 30 %,等於臺灣總戶口 15 %(丙)產糖量達一
- 根據一位外國人在西安的描述:一支軍隊從 1931 年二十五萬人,減少至 1936 年的十三萬人,他們無家可歸,思念故土,厭倦內戰。這支軍隊最可能是? (A)東北軍 (B)西北軍 (C)北伐軍 (
- 有一位文人,在有關他的家鄉蘇州的著作裡,記載當地連「沼澤都已開闢作農田」(圩田),成為全國穀倉;他奉命到廣西任職,將沿途見聞寫成一部遊記,記載了他看到江西西部的山地,開墾成「層級而上的稻田」,
- 下列何者為唐設市舶司之意義? (A)代表政府重視海外貿易 (B)顯示商人地位的提高 (C)顯示銀銅之充足 (D)標示著行業分工的精細。
- 「真宗時,張詠鎮蜀,患蜀人鐵錢重,不便貿易,設質劑之法,一交一緡,以三年為一界而換之,六十五年為二十二界,謂之□,富民十六戶主之。」上文是某種貨幣發行的由來,這貨幣是 (A)飛錢 (B)交子
- 清末熱心立憲人士,轉而支持革命的原因是 (A)庚子之亂的刺激 (B)日俄戰爭的教訓 (C)革命力量聲勢浩大,西瓜效應 (D)皇族內閣的成立,敷衍立憲。
- ( )西來庵事件平定後,第一批受審的二千多人中,竟有 866 人被判處死刑,如此嚴酷的判決,日本法院係引用下列何者來裁判? (A)民法 (B)「三一法」 (C)「六三法」 (D)「懲治叛亂條例」
- 侯配岑想要了解近世中國人口的變動,請問她可以參考什麼書籍以獲得相關資料? (A)通典 (B)黃冊 (C)實錄 (D)魚鱗圖冊。
- 黃靖輪要寫一篇有關於中國科舉制度演變的報告,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A)科舉制度始於隋文帝,目的是要除去九品官人法所帶來的流弊 (B)唐時科舉已漸完備,造成社會階層劇烈的變動 (C)宋代著重考試
- ( )帶給清代中晚期臺灣各方面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臺灣設省 (B)民變消弭 (C)出口貿易迅速擴張 (D)原住民漢化。
- ( )臺灣的土地制度在清領時期曾出現一田多主的現象,請問這種不合理的現象至何時才廢除? (A)丁日昌治臺時 (B)劉銘傳治臺時 (C)日治時期 (D)國府撤退來臺時。
- 這些人在地方上具有影響力,雖不能直接插手地方行政,但地方官員常要和他們共商公共事務,他們也代表民間向官府表達意見。此外,他們常組織百姓,訂定行為規範,要大家共同遵守,官府並容許他們依此賞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