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1.1929 年領導「平教總會」,在河北定縣實驗改造鄉村。這項創舉具有多種特質,即:革命的、教育的、科學的、民主的和布道的。請問該領導人是誰?
(A)梁漱溟
(B)陶知行
(C)晏陽初
(D)胡適。
(A)梁漱溟
(B)陶知行
(C)晏陽初
(D)胡適。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小童查閱新詩文選,發現了一首詩:「文字沒有古今,卻有死活可道。古人叫作『欲』,今人叫作『要』。古人叫作『至』,今人叫作『到』。古人叫作『溺』,今人叫作『尿』。本來同是一字,聲音少許變了。並無雅俗可
- 王五是元代居住於廣東的漢人,在種族等級的劃分中,是屬於哪一階級? (A)蒙古人 (B)色目人 (C)漢人 (D)南人。
- 地名常能反映一地開發的歷史,今臺南官田鄉及將軍鄉,高雄左營、前鎮等地名的由來,便是由於圖中那一時段政權在臺灣統治的遺留? (A) (B) (C)λ (D)μ 。
- 在歷史上有「小堯舜」之稱的金世宗,即位後極力逆轉海陵王亮的漢化措施,大力推動女真文化復興運動,力求保持女真文化及尚武精神。請問其成效如何? (A)成功恢復女真族固有文化 (B)僅有一時成效,女
- 不同時代的知識分子有其不同特色,下列四位同學引用文句來說明一個時代的特色,則誰說得對?甲生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西周士人。」乙生說:「『身在江湖之上,心遊魏闕之
- 范仲淹千古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張載〈西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兩句話是在宋代何種背景下出現? (A)中央集權 (B)重內輕外 (C)
- 明代遺民身逢亡國巨變,部分士人開始對學術思想進行檢討,其最終目的為何?(A)返回復古經學 (B)逃避現實困境 (C)經世致用 (D)以博學為務。
- 某一部史書寫道:「其部長曰孛堇(ㄅㄟˋ ㄐㄧㄣˇ),行兵則稱曰猛安、謀克,從其多寡以為號。猛安者,千夫長也,謀克者,百夫長也。」描寫該民族初起時之軍事編制。這部史書是 (A)《宋史》 (B)《
- 1918 年 6 月出版《易卜生專號》,介紹及評論《傀儡家庭》。試問它與哪一項主題密切相關?(A)民主自由 (B)婦女解放 (C)科學發展 (D)白話文運動。
- 明代中葉以後,中國東南山地、丘陵地區大量開發,其主要原因是 (A)山地、丘陵發現大量礦產資源 (B)政府獎勵與提倡 (C)美洲糧食作物(番薯、玉米、馬鈴薯等)傳入 (D)北方移民遷徒到南方拓墾。
內容推薦
- 「有髮頭陀寺,無官御史臺」指的是 (A)宋代太學生重氣節,關心國事,抨擊政府,雖權相亦不敢得罪太學生 (B)反映御史臺之職權旁落 (C)宋代書院講學重實踐,關心國事,以自覺啟發為主 (D)宋代
- 根據外電報導:中國古代最大的民間窯場──景德鎮湖田窯,正在當地的民窯博物館展出五代至明代出土的遺物;湖田窯位於景德鎮市郊湖田村,在每個朝代燒製的瓷器皆不同。請問湖田窯在哪個時代燒出青瓷(影青瓷
- 明初哪位學者在靖難之變中以身殉道,是「從道不從君」的典型代表人物?(A)王守仁 (B)顧炎武 (C)方孝孺 (D)顧憲成。
- ( )請根據以下的陳述,判斷可能屬於哪一個年代?(甲)蔗作面積十六萬七千餘甲、占耕地總面積的 19 %(乙)蔗農十四萬六千餘戶,占全農家戶數的 30 %,等於臺灣總戶口 15 %(丙)產糖量達一
- 根據一位外國人在西安的描述:一支軍隊從 1931 年二十五萬人,減少至 1936 年的十三萬人,他們無家可歸,思念故土,厭倦內戰。這支軍隊最可能是? (A)東北軍 (B)西北軍 (C)北伐軍 (
- 有一位文人,在有關他的家鄉蘇州的著作裡,記載當地連「沼澤都已開闢作農田」(圩田),成為全國穀倉;他奉命到廣西任職,將沿途見聞寫成一部遊記,記載了他看到江西西部的山地,開墾成「層級而上的稻田」,
- 下列何者為唐設市舶司之意義? (A)代表政府重視海外貿易 (B)顯示商人地位的提高 (C)顯示銀銅之充足 (D)標示著行業分工的精細。
- 「真宗時,張詠鎮蜀,患蜀人鐵錢重,不便貿易,設質劑之法,一交一緡,以三年為一界而換之,六十五年為二十二界,謂之□,富民十六戶主之。」上文是某種貨幣發行的由來,這貨幣是 (A)飛錢 (B)交子
- 清末熱心立憲人士,轉而支持革命的原因是 (A)庚子之亂的刺激 (B)日俄戰爭的教訓 (C)革命力量聲勢浩大,西瓜效應 (D)皇族內閣的成立,敷衍立憲。
- ( )西來庵事件平定後,第一批受審的二千多人中,竟有 866 人被判處死刑,如此嚴酷的判決,日本法院係引用下列何者來裁判? (A)民法 (B)「三一法」 (C)「六三法」 (D)「懲治叛亂條例」
- 侯配岑想要了解近世中國人口的變動,請問她可以參考什麼書籍以獲得相關資料? (A)通典 (B)黃冊 (C)實錄 (D)魚鱗圖冊。
- 黃靖輪要寫一篇有關於中國科舉制度演變的報告,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A)科舉制度始於隋文帝,目的是要除去九品官人法所帶來的流弊 (B)唐時科舉已漸完備,造成社會階層劇烈的變動 (C)宋代著重考試
- ( )帶給清代中晚期臺灣各方面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臺灣設省 (B)民變消弭 (C)出口貿易迅速擴張 (D)原住民漢化。
- ( )臺灣的土地制度在清領時期曾出現一田多主的現象,請問這種不合理的現象至何時才廢除? (A)丁日昌治臺時 (B)劉銘傳治臺時 (C)日治時期 (D)國府撤退來臺時。
- 這些人在地方上具有影響力,雖不能直接插手地方行政,但地方官員常要和他們共商公共事務,他們也代表民間向官府表達意見。此外,他們常組織百姓,訂定行為規範,要大家共同遵守,官府並容許他們依此賞罰百姓
- 37-39題為題組題:有一皇帝以用兵失利為由,出令斬一大臣。宰相曰:「祖宗以來,未嘗殺士人臣事,不意自陛下始。」上沈吟久之,曰:「可與刺面而配遠惡處。」門下侍郎曰:「如此,即不若殺之。」試根據上文,回
- 故宮日前舉辦雍正大展,匯集兩岸的精品文物以完整呈現雍正王朝的繁盛,有關於雍正皇帝的施政何者正確? (A)政治:設立內閣,主掌中央決策事務 (B)財政:推行攤丁入畝,使全國稅制走向單一化 (C)
- ( )右表是 1905 ~ 1940 年間臺灣某項統治資料,請詳細閱讀,然後選出正確的選項 (A)這是臺灣男女性別比例分布圖,加起來不到 100 %,是因為 2 歲以下的嬰兒不納入統計 (B)這
- ( )一位外國人士對清廷官員表示:「為清國爭回土地難,為臺灣保臺則易,必須臺灣自立,有自主之權」、「臺灣能自立,才可保住臺灣」。這個建議與何事的發生有密切關聯? (A)臺灣開港 (B)日本兼併琉
- 下列哪位學者曾嚴厲抨擊君主專制,反對民族歧視壓迫,主張工商皆本,促成「經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A)康有為 (B)王陽明 (C)黃宗羲 (D)魏源。
- 【題組】文中所謂「祖宗以來,未嘗殺士人臣事」是指何事? (A)關隴集團建國有功,因此不殺士人與臣事 (B)為鼓勵士大夫的勇於直諫,因此特准免死 (C)為彰顯皇帝的英明賢能,特別禮遇士大夫 (D
- 周結輪與蔡依淋在討論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以下何者正確? (A)周:西洋指西方各國,西方各國即因鄭和的刺激才有海外拓殖之舉 (B)蔡:其出航的船隻數量、噸位與航程距離,在當時非世界上其他各國所能望
- ( )右圖是「時的紀念日」宣傳海報,其譯文為:「時間是金,時間不待,請相互遵守時間。」請問這是哪一時期所推行的政策? (A)清領時期 (B)日治時期 (C)臺灣戰後初期 (D)民國 50 年代。
- ( )光緒 7 年(1881 年),哪一港口的貿易總額已經超越其他港口,成為全臺最大的貿易港? (A)大稻埕 (B)基隆 (C)打狗 (D)淡水。
- 由於清初帝王大興文字獄的關係,促成何派學風的盛行? (A)理學 (B)經世致用之學 (C)玄學 (D)考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