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 開放台灣黨禁、報禁的總統是
(A)蔣中正
(B)李登輝
(C)馬英九
(D)蔣經國。
(A)蔣中正
(B)李登輝
(C)馬英九
(D)蔣經國。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台人第一次投票經驗,主要是哪一團體的重要成就?(A)台灣民眾黨 (B)國民黨 (C)民進黨 (D)台灣地方自治聯盟。
- 台灣第一位由人民直接投票選出的總統,是哪位?(A)蔡英文 (B)陳水扁 (C)李登輝 (D)馬英九。
- 林尚晨,台灣台南人,生於1895年,下列哪一個是他一生最有可能會經歷的事? (A)他15歲的時候看到台灣民眾黨的傳單 (B)他25歲時,跟隨台灣團體到日本陳情要求成立台灣議會 (C)他35歲時
- 政黨輪替是民主體制是否鞏固的重要指標。台灣的第一次政黨輪替是指什麼事件? (A)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 (B)民進黨取代國民黨成為執政黨 (C)台灣舉行第一屆省長、北高兩市市長選舉 (D)總統宣布
- 鴉片為毒品,下列有關日治時期的台灣,執政者在處理鴉片上採用哪些措施? (A)總督府專賣鴉片 (B) 總督府有根絕台人吸食鴉片問題的決心 (C)採用漸進政策,任何人都可買賣 (D)警察嚴格取締。
- 二二八事件後,政府採取許多措施希望彌補過失。下列哪個措施的施行與此事件無關? 甲將行政長官公署改為省政府 乙宣布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丙政府公開道歉,賠償 丁將行政長官調離台灣 (A)甲丙丁 (
- 民國六十年代以後,台灣出現許多政治及社會改革運動,挑戰政府的威權統治。下列何項敘述最不可能是這些運動的訴求? (A)反對實施戒嚴令 (B)國會全面改選 (C)籌組政黨的自由 (D)要求實施選舉地
- 台灣地區「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是在哪一位總統在任時的民主政治成就? (A)蔡英文 (B)馬英九 (C)李登輝 (D)陳水扁。
- 日治台灣50年,台灣逐漸形成現代化社會,攝影台灣照片集不會呈現哪些景象? (A)台灣牆上有一玩意兒,轉一下開關,水就自己來了,太神奇了 (B)男人流行戴西帽 (C)留著辮髮的阿公,參加工人罷工
- 中華民國歷史上,蔣中正曾連任五任總統,請問是依據下列哪項法令? (A)六三法 (B)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C)中華民國憲法 (D)戒嚴令。
內容推薦
- 家豪的爺爺離開故鄉中國重慶來台灣已40多年,終於盼到可以返鄉探視親人,不禁喜極而泣。請問:當時政府開放赴中國大陸探親,和哪一史事有關? (A)終止動員戡亂 (B)解除戒嚴 (C)日本戰敗退出台
- 台灣今已實施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在台灣史上,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制度最早在什麼時候實施? (A)日治後期 (B)日治初期 (C)光復初期 (D)二二八事件後。
- 台灣經過日本五十年的統治,民眾在許多觀念上發生許多變化,其中未包含哪方面的改變? (A)家族觀 (B)時間觀 (C)守法觀 (D)審美觀 。
- 下列漫畫,找出日治時期推動的新觀念,填入最適當的代號。: (A)養成守法習慣(B)建立現代衛生觀念(C)鼓勵放足(D)養成守時習慣。
- 日治時期台灣最高學府當時名稱為 (A)台灣大學 (B)台北帝國大學 (C)台灣帝國大學 (D)總督府醫學校。
- 以下哪項符合對台灣知識分子的敘述?甲留日知識分子學成後多留在日本,避免回台被政治社會運動拖累 乙為滿足台人日治就學需求,台灣仕紳捐錢捐地共同成立現今台灣大學的前身,培育本土在地精英 丙有志升學
- 「台灣省政府」及「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曾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前夕發布某文件,其中一條規定如下:「嚴禁聚眾集會罷工罷課及遊行請願等活動。」根據判斷,這份文件應該是指下列何者? (A)動員戡亂時期臨
- 以下何者始於日治時期?(A)開始使用陰曆 (B)引進西方醫療制度 (C)開放地方首長民選,實施地方自治 (D)引進一天有十二個時辰的時間制。
- 現今兩岸分裂分治的局面,始於(A)1945年 (B)1947(C)1949年 (D)1960年。
- 台灣總統的執政順序,甲蔣經國乙馬英九丙陳水扁丁李登輝戊蔣中正己蔡英文。(A)戊甲丁丙乙己 (B)戊甲乙丁己丙 (C)甲戊丁丙乙己 (D)戊甲丁乙丙己。
- 民國36年,身為台灣人的張能和,不可能遇到哪一件事?(A)遇到二二八事件 (B)白色恐怖高峰期 (C)國民黨在台灣執行「清鄉」 (D)陳儀統治台灣。
- 台灣光復節是 (A)10月25日 (B)1月1日 (C)2月28日(D) 12月25日。
- 國共內戰主要是 (A)在一次戰爭大戰結束後,二次大戰爆發前 (B)因為國共失和,爆發中國大規模內戰 (C)內戰爆發,所幸沒有影響台灣糧食價格 (D)台灣在國共內戰中,提供米糧,支援共產黨政府。
- ■請閱讀文獻,回答問題: 日治時期,台灣的知識分子以請願、集會、演講等合法的手段,推動長達十餘年的政治社會運動,希望可以制衡台灣總督的專制統治。請閱讀題目,並回答此一系列運動相關問題:【題組
- 【題組】這長達十餘年的政治社會運動,主要是在日本統治的哪一政策時期? (A)皇民化運動 (B)內地延長主義 (C)無方針主義 (D)特別統治。
- 【題組】關於「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請願運動從西元1921年至1930年為止,並未成功 (B)蔣渭水是主要領導人之一 (C)請願運動的訴求是希望可以由台人擔任台灣
- 【題組】台灣的「戒嚴時期」是在? (A)西元1921~1934年 (B)民國37~80年 (C)民國36~76年 (D)民國38~76年。
- 【題組】發行台灣民報的團體是? (A)台灣文化協會 (B)民主進步黨 (C)行政長官公署 (D)台灣民眾黨。
- 【題組】承上題,這個組織團體出版了台灣民報,而它設立的主要目的是? (A)推翻日本天皇的君主專制 (B)要求台灣人民擁有土地所有權 (C)在台推行皇民化運動 (D)為台人傳播新知,提升台人文化
- 【題組】台灣第一個合法政黨,是由哪個人所領導成立? (A)林獻堂 (B)蔣渭水 (C)陳誠 (D)雷震。
- 【題組】上述各項政治社會運動,在總督府施行的何種政策下逐漸沉寂或無疾而終? (A)推行放足斷髮 (B)無方針主義 (C)內地延長主義 (D)皇民化運動。
- 施偉的叔叔告訴他,在民國60年代,他響應某一份刊物的號召,參加國際人權日紀念大會,結果憲警與民眾爆發激烈衝突,事後許多黨外菁英人士以叛亂罪嫌被捕入獄。請問:【題組】施偉的叔叔所提到的刊物
- 【題組】這場國際人權日紀念大會的活動,是在台灣下列哪個地區舉行? (A)高雄 (B)台南 (C)台中 (D)台北。
- 【題組】下列何者最符合此次遊行活動的訴求? (A)廢除死刑 (B)爭取台灣獨立 (C)爭取民主 (D)要求重新調查二二八事件。
- 張七郎,畢業於台北醫學專門學校,曾先後在基隆醫院、台北馬偕醫院服務。後來遷居花蓮鳳林開設仁壽醫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張七郎對於新來的「祖國」極表歡迎。在花蓮籌建一個高大的牌樓,上面張燈結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