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 美洲作物的引進對近代世界人口成長帶來巨大的影響,下列作物的原產地何者不是來自美洲?
(A)芋頭
(B)花生
(C)玉米
(D)馬鈴薯
(A)芋頭
(B)花生
(C)玉米
(D)馬鈴薯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下圖是傳統單眼照相機構造示意圖,熊大將單眼相機對著詹姆士拍攝,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相機的光圈相當於人類眼睛的瞳孔(B)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實像(C)若透鏡組的焦距是30cm,詹姆士在
- 若在光滑桌面上施力將玩具車推出,使之滑行至桌緣而後墜落地面(如下圖),結果發現,墜落處與桌緣地面常有一段距離 R(如圖一),而不為垂直墜落(如圖二)的情形,其原因可能為何? (A)玩具車墜落時已
- 丁丁調查家鄉的河流,將這條河流的水系繪製成圖1。請問:河流的主流方向大致是呈現什麼方向?(A)西北方 (B)東南方(C)西南方 (D)東北方
- 地理老師請同學對歐洲做簡單描述。請問哪一位同學對歐洲的敘述完全正確?(A)小吾:歐洲像一巨型半島深入海洋,氣候深受太平洋影響。(B)小昇:歐洲因經濟繁榮,各國鼓勵生育,因此出生率高,人口成長快
- 歐洲西半部國家的經濟發達,其人口結構較接近下列哪張人口金字塔圖?(A) (B)(C) (D)
- 16 假設週期函數 f (t ) = t 2 , − 1 ≤ t
- 有一額定為220V、6400W之電熱器線,若將這電熱器線的長度剪去15後,接到110V之電源上,則其消耗功率為何?(A)800W(B)1250W (C)1600W (D)2000W
- 到了新營休息區,小國沿一直線以等速步行到賣場大快朵頤,再以原來的速率步行返回原處。如果往休息區的方向為正,則能近似描寫其運動情況的速度(v)-時間(t)關係圖為何? (A) (B) (C)
- 中國南部地區常可見到騎樓或高腳屋,形成當地的聚落特色。這種建築分布和該地區何種氣候現象的關係最大?(A)年均溫高(B)多雨潮溼 (C)風向多變(D)日照較長。
- 中國經濟開放初期採「讓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再帶動整體發展,卻也出現哪種後遺症? (A)上述的「部分地區」難以發展帶動經濟 (B)使中國境內族群更加分歧複雜 (C)使輕重工業比重更加失衡 (D)使地
內容推薦
- 今日桃園龍潭埤安置的一位作曲家銅像,他以「四、月、望、雨」聞名於世,作品充分反映了時代的心聲,至今仍在華人世界傳唱不已。這位作曲家是何人?(A)李臨秋 (B)鄧雨賢 (C)江文也 (D)黃土水
- 某一部日常生活史的著作中有以下的描述:「我們發現來浴場的有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小孩,手藝人和軍人,富人和奴隸……,公共浴場把所有的人都匯集在一起了,毫無區分,……人們逐一交給看門的奴隸一塊硬幣,
- 在中國歷史中,中國曾為了某一國家而先後在明朝末年、滿清末年與 1950 年與外國開戰,請問這個國家是:(A)蒙古 (B)朝鮮 (C)越南 (D)緬甸
- 某一首史詩:「憶昔陳橋兵變日,欺他寡婦與孤兒,誰知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又被欺。」請問:詩中前後兩個欺負孤兒寡婦的人是誰?(A)楊堅、李淵 (B)李淵、朱全忠 (C)朱全忠、趙匡胤 (D)趙匡胤
- 臺灣俗諺:「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其出現的時代背景是在何時?(A)荷據 (B)明鄭 (C)清領 (D)日治
- 在民主政治的發展過程中,一開始並非每個公民都擁有選舉權。試以英國與美國為例,這兩個國家的成年婦女全面獲得選舉權是始於何時?(A)1850 年代 (B)1890 年代 (C)1920 年代 (D
-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曾有詩云:「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請問上述詩句所描述的是哪座古都?(A)西安 (B)洛陽 (C)開封 (D)南京
- 1963 年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金恩發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他述說黑人追求的是什麼夢?(A)平等 (B)民主 (C)自由 (D)參政
- 施耐庵的〈無題〉詩:「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請問:最後結束五十多年動亂的是何人?(A)隋文帝楊堅 (B)唐高祖李淵 (C)宋太祖趙匡胤 (D)元世祖忽必烈
- 臺灣原是孤懸海外的島嶼,但進入歷史時代後,立即成為國際商貿活動的據點。當時臺灣所以被納入世界貿易體系之中,主要是受哪一潮流的影響?(A)商業革命 (B)工業革命 (C)新航路發現 (D)新帝國
- 1931 年之後,日本發動對外戰爭,總督府如何在臺灣從事與戰爭相關的建設?(A)幣制統一使用日圓(B)臺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C)完成烏山頭水庫水力發電,軍需供電增加(D)興建高雄港第三期工程,
- 在西周時期,當時所實施的政治制度為封建制,請問下列何者不是周代封建制度下諸侯王對周天子的義務?(A)巡狩 (B)勤王 (C)討伐不聽周天子號令之諸侯 (D)朝覲
- 都德(Alphonse Daudet)的著名短篇小說〈最後一課〉,所描寫的背景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A)克里米亞戰爭 (B)滑鐵盧之役 (C)七年戰爭 (D)普法戰爭
- 有一首詩形容太學是:「戴髮頭陀寺,無官御史臺」。意思是說,太學生追求學術真理,勇於批評時政。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最能反映這首詩的意義?(A)黨錮之禍 (B)朋黨之爭 (C)新舊黨爭 (D)公車上書
- 學者指出:「清代臺灣經濟發展的利基是土地的開發,而此應歸功於康熙末年開始的大規模水田化運動。」請問:康熙末年率先投資於大型水圳建造而居功最大的是何人?(A)施世榜 (B)陳賴章 (C)張達京
- 下列臺灣史前文化,請依照其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甲)大坌坑文化(乙)卑南文化(丙)靜浦文化(丁)長濱文化(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丁乙甲丙 (D)乙甲丙丁
- 《史記》中曾記錄一些古代民族的起源神話,請問依據《史記》的記載,商人與秦人在民族起源上都有何種傳說?(A)射日傳說 (B)狼種傳說 (C)玄鳥傳說 (D)白鹿傳說
- 某一部歐洲的文學作品中曾有下列的描述:「這場瘟疫……,它最初發生在東方,不到幾年功夫,死去的人已不計其數。……要對抗瘟疫,只有一個唯一的好辦法,那就是躲開瘟疫。…他們背離自己的城市,丟下了自己
- 清自平定三藩之後,對漢人掌兵權的防範極嚴,然而清末卻常用漢人出任總督巡撫。這種轉變是從哪一事件開始的?(A)鴉片戰爭 (B)太平天國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 有一首詩評論漢代對匈奴的政策:「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請問:此詩是在肯定何人的匈奴政策?(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武帝 (D)漢元帝
- 馬祖近來有一重要之古人類遺骸被發現,請問這個考古新發現指的是:(A)惠來人 (B)亮島人 (C)左鎮人 (D)許昌人
- 錢穆在《國史新論》一書中,提到某一個時代的知識份子說:「他們要把和尚寺裡的宗教精神,正式轉移到現實社會,要把清淨寂滅究竟涅盤的最高出世觀念,正式轉變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中國傳統人文中心的舊理想
- 依據陳第〈東番記〉的敘述,我們可推知西拉雅族成年男子之日常生活可能為何?(A)平常積極工作供養婦女(B)有紋面的習慣(C)娶妻後可將妻子接到家中同住(D)斬首敵人多者稱為壯士
- 1938 年,英國保守黨領袖邱吉爾大力抨擊:「在戰爭與羞辱兩者之中,你們選擇了羞辱,最後卻會得到戰爭。」請問:他抨擊的是哪一事件?(A)通過凡爾賽和約 (B)承認滿洲國政權 (C)支持法西斯主
- 史書評價某歷史人物說:「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請問:這位歷史人物是何人?(A)唐高宗 (B)武則天 (C)唐玄宗 (D)唐憲宗第 3 頁,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