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中國經濟開放初期採「讓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再帶動整體發展,卻也出現哪種後遺症?
(A)上述的「部分地區」難以發展帶動經濟
(B)使中國境內族群更加分歧複雜
(C)使輕重工業比重更加失衡
(D)使地區間的經濟差距愈來愈大
(A)上述的「部分地區」難以發展帶動經濟
(B)使中國境內族群更加分歧複雜
(C)使輕重工業比重更加失衡
(D)使地區間的經濟差距愈來愈大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歷史上,萊因河與多瑙河共同構成羅馬帝國北界,並兼具貿易交通的用途。下表關於此兩河流特色的整理,何者有錯誤﹖(A)(B)(C)(D)
- 附圖為某地的氣候圖,依據圖中資料判斷,該地的年溫差應為何? (A) 18℃(B)28℃(C)13℃(D)3℃
- ( )附圖是小英總統出訪友邦的路線圖。請問:專機的航行往返方向依序為何? (A)東北—西南向 (B)西北—東南向 (C)東南—西北向 (D)西南—東北向。
- 【題組】20( ).如果想要到山中的溪谷去踩踩水,應該要往何處走去?(A)甲 (B)乙 (C)丙 (D)丁
- ※小雨要規劃「西歐」自助旅行,想先初步了解西歐的國家位置和特色,請由圖中選擇符合敘述的國家代號:【題組】該國為工業革命發源地,可以到工業都市「伯明罕」了解過往歷史。(A)戊 (B)己 (C)庚
- 下列有關平方根的敘述,哪一個是正確的?(A) 0沒有平方根(B) 0.2是0.4的平方根(C) -13是-169的平方根(D) 9的平方根是-3
- 瑞典的汽車、機械、高科技產業均相當發達,該國有利工業發展的條件為下列何者? (A)人口眾多 (B)生長季長 (C)鐵礦豐富(D)殖民地多。
- 美好國中的六位地理小尖兵:ㄚ豪、雅慧、伊辰、小茹、玄同、阿嘉。因為對地理非常有興趣,希望能夠實際地體驗各種地理現象,所以組成了「美好地理搜查隊」,展開台灣走透透之旅。就讓我們跟著這六位地理小尖兵,一起
- 如果要將相同大小圖幅比例尺,從 變成圖中表示的內容會有何種變化? (A)涵蓋地表範圍變小(B)地圖內容變得簡略 (C)方位隨之向右旋轉10° (D)從大比例尺變小比例尺。
- 【題組】後來甲退出對臺的經營,除因「草茀瘴毒,居者輒病死」外,還有什麼原因?(A)原住民的反抗(B)漢人政權的挑戰(C)臺灣失去對日的貿易價值(D)倭寇不斷侵擾,造成嚴重損失。
內容推薦
- 到了新營休息區,小國沿一直線以等速步行到賣場大快朵頤,再以原來的速率步行返回原處。如果往休息區的方向為正,則能近似描寫其運動情況的速度(v)-時間(t)關係圖為何? (A) (B) (C)
- 有一額定為220V、6400W之電熱器線,若將這電熱器線的長度剪去15後,接到110V之電源上,則其消耗功率為何?(A)800W(B)1250W (C)1600W (D)2000W
- 16 假設週期函數 f (t ) = t 2 , − 1 ≤ t
- 歐洲西半部國家的經濟發達,其人口結構較接近下列哪張人口金字塔圖?(A) (B)(C) (D)
- 地理老師請同學對歐洲做簡單描述。請問哪一位同學對歐洲的敘述完全正確?(A)小吾:歐洲像一巨型半島深入海洋,氣候深受太平洋影響。(B)小昇:歐洲因經濟繁榮,各國鼓勵生育,因此出生率高,人口成長快
- 丁丁調查家鄉的河流,將這條河流的水系繪製成圖1。請問:河流的主流方向大致是呈現什麼方向?(A)西北方 (B)東南方(C)西南方 (D)東北方
- 若在光滑桌面上施力將玩具車推出,使之滑行至桌緣而後墜落地面(如下圖),結果發現,墜落處與桌緣地面常有一段距離 R(如圖一),而不為垂直墜落(如圖二)的情形,其原因可能為何? (A)玩具車墜落時已
- 下圖是傳統單眼照相機構造示意圖,熊大將單眼相機對著詹姆士拍攝,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相機的光圈相當於人類眼睛的瞳孔(B)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實像(C)若透鏡組的焦距是30cm,詹姆士在
- 宋太宗曾向異國使臣言:「河東逆命,所當問罪,若北朝不援,和約如舊,不然則戰。」請問史料中所謂的「河東」指的是:(A)西夏 (B)遼國 (C)大理 (D)北漢
- 美洲作物的引進對近代世界人口成長帶來巨大的影響,下列作物的原產地何者不是來自美洲?(A)芋頭 (B)花生 (C)玉米 (D)馬鈴薯
- 中國大陸現正大力推動所謂「一帶一路」之跨國經濟政策,請問下列何者不屬於古代陸上絲綢之路上的國家?(A)大夏 (B)于闐 (C)占婆 (D)康居
- 今日桃園龍潭埤安置的一位作曲家銅像,他以「四、月、望、雨」聞名於世,作品充分反映了時代的心聲,至今仍在華人世界傳唱不已。這位作曲家是何人?(A)李臨秋 (B)鄧雨賢 (C)江文也 (D)黃土水
- 某一部日常生活史的著作中有以下的描述:「我們發現來浴場的有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小孩,手藝人和軍人,富人和奴隸……,公共浴場把所有的人都匯集在一起了,毫無區分,……人們逐一交給看門的奴隸一塊硬幣,
- 在中國歷史中,中國曾為了某一國家而先後在明朝末年、滿清末年與 1950 年與外國開戰,請問這個國家是:(A)蒙古 (B)朝鮮 (C)越南 (D)緬甸
- 某一首史詩:「憶昔陳橋兵變日,欺他寡婦與孤兒,誰知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又被欺。」請問:詩中前後兩個欺負孤兒寡婦的人是誰?(A)楊堅、李淵 (B)李淵、朱全忠 (C)朱全忠、趙匡胤 (D)趙匡胤
- 臺灣俗諺:「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其出現的時代背景是在何時?(A)荷據 (B)明鄭 (C)清領 (D)日治
- 在民主政治的發展過程中,一開始並非每個公民都擁有選舉權。試以英國與美國為例,這兩個國家的成年婦女全面獲得選舉權是始於何時?(A)1850 年代 (B)1890 年代 (C)1920 年代 (D
-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曾有詩云:「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請問上述詩句所描述的是哪座古都?(A)西安 (B)洛陽 (C)開封 (D)南京
- 1963 年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金恩發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他述說黑人追求的是什麼夢?(A)平等 (B)民主 (C)自由 (D)參政
- 施耐庵的〈無題〉詩:「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請問:最後結束五十多年動亂的是何人?(A)隋文帝楊堅 (B)唐高祖李淵 (C)宋太祖趙匡胤 (D)元世祖忽必烈
- 臺灣原是孤懸海外的島嶼,但進入歷史時代後,立即成為國際商貿活動的據點。當時臺灣所以被納入世界貿易體系之中,主要是受哪一潮流的影響?(A)商業革命 (B)工業革命 (C)新航路發現 (D)新帝國
- 1931 年之後,日本發動對外戰爭,總督府如何在臺灣從事與戰爭相關的建設?(A)幣制統一使用日圓(B)臺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C)完成烏山頭水庫水力發電,軍需供電增加(D)興建高雄港第三期工程,
- 在西周時期,當時所實施的政治制度為封建制,請問下列何者不是周代封建制度下諸侯王對周天子的義務?(A)巡狩 (B)勤王 (C)討伐不聽周天子號令之諸侯 (D)朝覲
- 都德(Alphonse Daudet)的著名短篇小說〈最後一課〉,所描寫的背景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A)克里米亞戰爭 (B)滑鐵盧之役 (C)七年戰爭 (D)普法戰爭
- 有一首詩形容太學是:「戴髮頭陀寺,無官御史臺」。意思是說,太學生追求學術真理,勇於批評時政。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最能反映這首詩的意義?(A)黨錮之禍 (B)朋黨之爭 (C)新舊黨爭 (D)公車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