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 台灣原住民至少有十二族,但卻被視為一個族群,最主要原因何在?
(A)共同語言:台灣原住民的語言多屬南島語系,各族人民可以溝通
(B)共同血緣:台灣原住民各族皆可追溯自共同祖先,因為各族都是從東南亞某地渡海來台
(C)族群認同:台灣原住民雖分成多族,近代以來則逐漸彼此認同,自認為是同一民族
(D)歷史因素:台灣原住民是近代漢人大量移民前的居民,漢人移民與各原住民族間存在著衝突,原住民漸被視為一個群體。
(A)共同語言:台灣原住民的語言多屬南島語系,各族人民可以溝通
(B)共同血緣:台灣原住民各族皆可追溯自共同祖先,因為各族都是從東南亞某地渡海來台
(C)族群認同:台灣原住民雖分成多族,近代以來則逐漸彼此認同,自認為是同一民族
(D)歷史因素:台灣原住民是近代漢人大量移民前的居民,漢人移民與各原住民族間存在著衝突,原住民漸被視為一個群體。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83333
統計:A(4),B(3),C(2),D(14),E(0)
內容推薦
- 17 園亭之妙在邱壑布置甲 非不窮極工巧乙 往往見人家園亭丙 然未久即壞丁 不在雕繪瑣屑戊 屋脊牆頭,雕磚鏤瓦己 壞後極難修葺是何如樸素之為佳乎?上段文字正確的排序是:(A) 丁乙戊甲丙己 (B) 甲
- 3 呼盧喝(ㄓˋ )
- 詠物詩多比於人事,請問文中所錄<詠炭>詩有何涵意?(A)要人活在當下 (B)描寫製作木炭的辛苦 (C)諷喻人的志節難以長保 (D)感嘆生命的消逝。
- 16 有一種人閱歷相當豐富,但也許是見多識廣,,尋常事物對他來說,都沒有感覺。社會越富裕,這種「沒感覺」的人似乎也越來越多。「沒感覺」其實是「心靈貧困」的徵候。因為心靈的富有不在於擁有許多、經歷許多,
- 日治初期,部分傳統文人選擇離開臺灣。請問下列何者為當時離臺並終身未再返台的傳統文人?(A)丘逢甲 (B)洪棄生 (C)林幼春 (D)賴雨若。
- 2 出奇(ㄓˋ )勝
- 題組一:閱讀下文後,回答 47-48 題 南通徐清惠公巡臺時,興文造士。有傳其一聯云:「一半黑時猶有骨,十分紅處便成灰。」此則賦物而兼比興,可以見其氣節矣。(連橫)「詩話」是中國文學中特
- 15 「君能使鬼 人盡呼兄」這副對聯可用於:(A) 閻羅殿 (B) 財神廟 (C) 關帝廟 (D) 城隍廟
- 根據法國學者杜維雪(Maurice Duverger)對選舉制度影響政黨制度所提出的法則,下列各項選舉制度,何者有促進多黨制的作用?(甲)一輪投票多數選舉制(乙)兩輪投票多數選舉制(丙)比例代表制
- 1 獨闢( ㄒㄧ)徑
內容推薦
- 4 見解(ㄈㄨ )淺
- 19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這首劉禹錫的詩所詠的人物是:(A)劉備(B)諸葛亮(C)劉禪(D)司馬昭
- 民國成立以來,一直力爭廢除不平等條約,目的之一就是爭回關稅自主,保障本國產業。近年來,政府一面調降關稅、開放進口,另一方面則於民國 91 年順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於此種決策的轉變,其
- 5 ( ㄅㄧˋ)補闕漏
- 6 不辨( ㄕㄨˊ)麥
- 7 (ㄓˋ )礙難行
- 下列哪一成語,出自道家典籍 (A)樂不思蜀 (B)望洋興嘆 (C)姍姍來遲 (D)冬溫夏凊
- 現今台灣有許多地名,如柳營、左營、左鎮等,可證明明鄭時期在台灣從事何種墾殖政策?(A)民屯 (B)軍屯 (C)官墾 (D)番墾
- 請根據文字風格與書寫主題,判斷何者較可能是劉克襄的作品(A) 早上整理家的後院,老海人洛馬比克起得很早,也在整理他家的後院,我燒火,此刻島嶼正吹著強勁的西南氣旋的季風,也就是說,我部落的海浪的洶
- 李商隱〈籌筆驛〉云:「魚鳥猶疑畏簡書,風雲長為護儲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請問關於本詩的說解,何者正確(A)詩中的
- 8 插科打( ㄏㄨㄣˋ)
- 6 西賓:(詞語、成語解釋 )
- 1 請寫出兩個四字組成的成語,四字中須含平上去入。如:「絕妙好辭」由「入去上平」組成,即屬之。 答:( )( )
- 十七世紀荷蘭人佔據台灣,其主要目的為何?(A)強化與中國的貿易 (B)防備西班牙佔領台灣 (C)防堵日本的擴張 (D)宣揚基督新教。
- 9 爭功( ㄨㄟˇ)過
- 7 幅 員:(詞語、成語解釋 )
- 下列各選項文句中引號內的字詞,何者用法相同?(A) 孟嘗君「固」辭不往也/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B) 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日積月「累」 (C) 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
- 30 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壓 Vac為多少伏特? (A) 6(B) 24(C) 14(D) 10
- 10 ( ㄨㄤˇ)顧民意
- 下列各段文字引自葉嘉瑩先生《照花前後鏡: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演進》,請問哪一段應是在形容蘇軾?(A) 因為他懂得音樂的樂律,知道怎樣填寫那些複雜變化的長篇詞調,他能夠掌握音樂性,所以才開啟了文人
- 4 下列有關現代作家,何者敘述錯誤? (A)楊牧勇於追求突破,作品呈現出不斷求新求變的特質,同時可謂當代重量級的全方位作家,詩、散文、評論兼擅 (B)潘希珍筆名琦君,其創作兼跨小說、散文二體類,而以散
- 近代以來,中國大陸新興港市,許多是因位於沿海,在不平等條約中列為通商口岸而崛起,結果形成內陸和沿海的懸殊發展。但是台灣卻沒有發生這種不均的現象,主要原因為何?(A)台灣輸出的茶、樟腦產於內陸山
- 古代文人常將天象變化,賦予神靈的想像,下列天象與神靈的配合,何者有誤?(A)青女:霜 (B)豐隆:雲 (C)刑天:風 (D)望舒:月
- 蘇軾〈赤壁賦〉開篇說:「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既望一詞指陰曆十六日,這種用法與下列哪個詞彙,屬於同樣的計日方式 (A)清明 (B)花朝 (C)馬日 (D)哉生魄
- 下列所引各文句,皆有數字:「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三五之夜,明月半牆。」/「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以為能相通者什九,不者什一。」/「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根據以上文句中所表述的意思,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