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某條約是美國與中華民國在年簽訂的正式國際條約,該條約是以軍事為基礎,包含政治、經濟、社會等合作的多目標條約,至 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時發布聲明自動失效。上文所述是指哪一條約?
(A) 《中日和平條約》
(B)《舊金山和約》
(C)《臺灣關係法》
(D)《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A) 《中日和平條約》
(B)《舊金山和約》
(C)《臺灣關係法》
(D)《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小惠在整理爺爺遺物時找到兩件舊內褲,如附圖。爸爸跟她說:「爺爺、叔公、伯公小時候都是穿著這種麵粉袋改成的內褲,他們還會根據內褲上圖案的不同,分隊玩遊戲。」請問:這些麵粉袋內褲在臺灣社會出現最高峰的
- 國民政府遷臺初期,臺灣海峽兩岸的情勢依然緊張,直到哪一事件爆發之後,臺灣的情勢乃日漸安定? (A)古寧頭戰役 (B)八二三炮戰 (C)韓戰 (D)國共內戰。
- 圖(一)為古寧頭、圖(二)為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是筱方暑假去某外島旅遊,在當地景點拍攝的照片。由照片內容推測,她應是去圖(三)中哪一地點? (A)甲 (B)乙 (C)丙 (D)丁。
- 莉妏繪製了附圖中的兩幅海報,這可用來表示哪一時期的兩岸關係? (A)政治對峙時期 (B)國際角力時期 (C)兩岸交流時期 (D)武力對抗時期。
- 這場海峽兩岸第一次正式會談,在雙方民間組織互相協商與新加坡政府斡旋下展開,這場會面最後在新加坡舉辦,雙方將其定位為民間性、事務性、經濟性、功能性,討論一些懸而未決的事務。請問:這場會面我國參與的是
- 附表是某些年分臺灣佃農每年每公頃收益統計,表中的數字演變反映出政府的哪一項政策? (A)提高農會功能並興修水利工程 (B)實施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 (C)推動六年經建計畫以振興農業 (D)推動十
- 中共與美國建交後開始對臺灣採取何種策略? (A)和平統戰 (B)三不政策 (C)彈性外交 (D)務實外交。
- 已知有A點、B點和圓O,若圓O的直徑為10,且 ,請問B點與圓O的位置關係為 (A)在圓內 (B)在圓上 (C)在圓外 (D)都有可能。
- 午陽兄弟三人討論中國地理分區,大哥說:「中國東半部可依秦嶺、淮河一線分成南部區域和北部區域。」二哥接著說:「其中北部區域包括東北和西北。」午陽趕緊接話:「南部區域在長城、山海關之外,一般稱為關外。
- 非洲地形相當單調,若彥彥由南向北前進,依序將會經過哪三個盆地地形區? (A)喀拉哈里盆地、剛果盆地、撒哈拉盆地 (B)撒哈拉盆地、喀拉哈里盆地、剛果盆地 (C)剛果盆地、撒哈拉盆地、喀拉哈里盆地
內容推薦
- 附表為我國歷年邦交國數目的變化情形。下列哪一件事與表中數字的變化有密切關係? (A)國共內戰政府失利,政府播遷臺灣 (B)中共揚言解放臺灣,衝擊我國外交 (C)我國退出聯合國,邦交國紛紛斷交 (
- 附圖中的事件發生於臺北,激動的群眾認為美國背棄了臺灣,所以拿著國旗與海報抗議來臺協商的美國代表團,並蛋洗其座車。請問:圖中激動的群眾是為了抗議何事? (A)美國宣布與中共建交 (B)臺灣退出聯合
- 有一篇新聞報導寫道:「1987年後,許多早年從中國大陸來臺的老兵,終於能夠再度踏上屬於他們的故鄉。但是,童年時的故鄉早已面目全非,親人甚至早已不在,這些老人家們不禁老淚縱橫、泣不成聲。」此一場景
- 中共於1971年進入聯合國以後,以「一個中國」的原則打壓我國的外交發展空間。因此,政府採取哪一項措施,以確保我國的國際地位? (A)積極參與國際活動 (B)封殺中共外交空間 (C)依賴美國經濟援
- 1960~1970年代,政府為鼓勵國內外的商人在臺灣投資,採取下列哪一措施,以利拓展外銷? (A)丘陵地廣植茶園 (B)致力於資訊產業 (C)設置加工出口區 (D)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2002年,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有助於達成何項政策目標? (A)促進經濟自由化和國際化 (B) 縮短貧富差距,實現均富理想 (C)減少經濟波動,穩定物價 (D)增進經濟效率,達到最大
- 1970~1980年代時,曾發生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政府藉由何種方式將影響降至最低? (A)政府不再收稅,直至危機解決 (B)公務人員薪資減半 (C)推動大型建設,增加就業機會 (D)禁止輸入汽車
- 臺積電、聯電等知名半導體業者,進駐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享受政府各項租稅、研究費之優待,這種吸引資金投入科技工業,是屬於臺灣經濟發展的哪一階段? (A)經濟重整期 (B)進口替代期 (C)出口導向
- 附圖為臺灣某一時期的經濟建設,圖中的院長是領導此建設的關鍵人物。請問:這位院長應該是下列何人? (A)蔣中正 (B)蔣經國 (C)李登輝 (D)陳水扁。
- 下列臺灣土地改革的措施,若依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何者正確?(甲)公地放領(乙)耕者有其田(丙)三七五減租 (A)乙丙甲 (B)丙甲乙 (C)甲乙丙 (D)丙乙甲。
- 同學們在討論「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下列何者說法正確? (A)甲生說:「1949年起,在土地改革成效卓著下,配合美援挹注和中國人才移入,使得臺灣經濟逐漸復甦。」 (B)乙生說:「1950~196
- 中壢人有個玩笑話,說想去東南亞旅遊,只要周末時到中壢車站周遭,就可以感受到東南亞的氛圍。請問:中壢車站周末時很容易體驗東南亞氣氛真正的原因應該是下列何者? (A)傳統產業人力不足,需國際移工補充
- 臺灣由於對美貿易連年順差,累積龐大外匯存底,不僅引起美國施壓要求我方開放市場,同時,也有新臺幣升值與通貨膨脹的壓力。於是,政府在1980年代後,提出何種經貿政策以因應此問題? (A)改行保護國內
- 福伯在日治時期是一個貧苦的佃農,但在臺灣光復後不到十年,他就擁有屬於自己的耕地,家境也逐漸小康起來。請問:這是政府在公地放領之外,又實施哪一項土地改革政策的結果? (A)三七五減租 (B)農工業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撤退來臺,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獲得某國的援助,所以跟該國關係密切,亦有利於西方文化的傳入。請問:此國家為下列何者? (A)美國 (B)日本 (C)韓國 (D)中國。
- 1970年代以後,臺灣一群年輕人開始主張唱自己的歌,開啟民歌時代。請問:這個時期在臺灣的文化演進上正值下列何者興起? (A)中華文化 (B)美國流行文化 (C)鄉土文學 (D)原住民族文化。
- 臺灣解嚴後,原住民的音樂重獲重視,且由部落走向國際。阿美族長老郭英男的歌聲曾響徹美國哪一項活動的開幕典禮? (A)奧斯卡金像獎 (B)奧運會 (C)艾美獎 (D)總統就職典禮。
- 臺灣電影近年來擺脫過去的低迷,而有較佳的票房與口碑。回顧臺灣電影發展歷史,臺灣新電影時期出現了內容改編自知名作家,強調鄉土情感、關懷本地人民生活的電影,可以舉下列哪一部電影為例? (A)兒子的大
- 年代,我國在內政與外交面臨嚴厲挑戰,一些知識分子開始關懷臺灣在地人民的生活,其原因為何? (A)中國在國際上拉攏臺灣 (B)經濟起飛,造成城鄉差距問題 (C)國際懷舊氣氛盛行 (D)
- 【題組】1987年,政府開放赴中國大陸探親、文化交流及間接貿易,當時的總統是下列何者? (A)蔣中正 (B)嚴家淦 (C)蔣經國 (D)李登輝。
- 【題組】設立加工出口區,是下列何者的經濟政策? (A)進口替代 (B)出口導向 (C)十大建設 (D)產業升級。
- 【題組】1980年代以後,政府推動下列哪一項經濟政策? (A)進口替代 (B)出口導向 (C)十大建設 (D)產業升級。
- 圖(一)是四個假想的城市,其人口規模甲市28萬人、乙市19萬人、丙市10萬人、丁市41萬人。某冰品連鎖店想在人口密度最高的三座城市加開六間分店,那必須避開下列何處設點?(A)甲(B)乙(C)丙(D
- 非洲幾內亞灣沿岸氣候炎熱多雨,但每年10月至隔年4月期間,這裡會吹起來自撒哈拉沙漠的熱風,並夾帶沙塵,使得風愈大,天愈濛,造成交通停擺、農作物受損。請問這風主要與哪一個行星風系有關? (A)東南
- 關於溫帶海洋性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