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 關於警察救濟法制,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 人民對警察分局關於道路障礙之罰鍰處分不服,向地方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B) 人民對警察分局廢止集會遊行許可之處分不服,向其上級警察機關(警察局)申復
(C) 人民對警察分局沒入警械之處分不服,向其上級警察機關(警察局)訴願
(D) 人民對直轄市警察局關於不許可購置警械之處分不服,向該直轄市政府訴願
(A) 人民對警察分局關於道路障礙之罰鍰處分不服,向地方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B) 人民對警察分局廢止集會遊行許可之處分不服,向其上級警察機關(警察局)申復
(C) 人民對警察分局沒入警械之處分不服,向其上級警察機關(警察局)訴願
(D) 人民對直轄市警察局關於不許可購置警械之處分不服,向該直轄市政府訴願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13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關於警察事權,依均權主義之精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警察制度」之立法權,分屬中央、地方(B) 「地方警政之實施」,專屬直轄市(C) 「地方警衛之實施」,歸屬所有地方自治團體(D) 內政部
- 關於警察法第 9 條規定之警察職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違警處分」由廣義的警察為之 (B) 「違警處分」相當於警察機關所為之行政罰(C) 縣轄市之行政機關得發布「警察命令」 (D) 每一職
- 依警察法第 10 條:「警察所為之命令或處分,如有違法或不當時,人民得依法訴請行政救濟。」其中所稱警察所為之「命令」 ,屬下列何種行政行為?(A) 命令處分 (B) 職權命令 (C) 行政規則
- 「高雄市妨害交通車輛處理自治條例」之法規屬性為:(A) 法律 (B) 法規命令 (C) 地方法規 (D) 法律兼地方法規
- 依據相關組織法規,直轄市政府警察局所隸屬之「保安警察大隊」其組織屬性為:(A) 中央警察機關 (B) 地方警察機關(C) 地方警察機關之內部單位 (D) 內政部警政署組織法所稱之勤務單位
- 0十七世紀,鄭成功、鄭經父子先後來到臺灣,建立政權。當時他們除實施墾殖外,亦採行下列何種方法維持財政?(A)實施公有共享制度 (B)對外拓展海上貿易 (C)與原住民交換貨物 (D)引進西方開礦制度
- 依公文程式條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稱公文者,謂處理公務之文書。行政官署對於人民所為之行政處分所製作之通知,非為本條例所稱公文書之一種 (B)公文程式之類別,分為令、呈、咨、函、公告及其
- 各機關公文蓋用印信及簽署規定,下列敘述何者為非?(A)公告、獎懲令、證明書等蓋用機關印信及機關首長職銜簽字章 (B)「函」上行文之文末署機關首長職銜、姓名、蓋職章 (C)公文發文在兩頁以上時,應
- 有關公文時效,下列敘述何者為非?(A) 公文處理時效分為急件、最速件、普通件 (B) 最速件應使用紅色卷宗 (C) 具時效性公文承辦人應親自持會 (D)各單位公文辦理時效及品質列為個人及單位績效
- 依公文行文體系(例),下列敘述何者為非:(A)公文分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B)各縣(市)警察局、消防局行文各該地方政府為上行文(C)報告與簽依其內容性質分為上行文與平行文 (D)警專行文各
內容推薦
- 警察人員執行職務不法使用警械, 致第三人財產遭受損失時,依警械使用條例,應由各該級政府支付下列何種費用?(A) 無須支付任何費用 (B) 慰問金 (C) 補償金 (D) 賠償金
- 依據「警械許可定製售賣持有管理辦法」規定,以下敘述何者有誤?(A) 僱用保全人員之保全公司得申請購置警銬 (B) 廠商得申請售賣警銬(C) 未僱用警衛之金銀珠寶業者,其負責人得申請購置防暴網(
- 警察人員依法執行取締、盤查勤務之法定程序,「警械使用條例」有相關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 如有必要得命其停止舉動或高舉雙手 (B) 如有必要得檢查是否有凶器(C) 如遭受脅迫時,得使用警
- 依「警械許可定製售賣持有管理辦法」 ,關於組織購置「拋射式」電擊器之規定,何者正確?(A) 保全公司購置供運送保全人員之用(B) 民間守望相助組織購置供巡守人員之用(C) 學校購置供警衛巡邏之
- 依「警察機關配備警械種類及規格表」及其他相關管理法令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 民間守望相助組織得申請購置防暴網(B) 衛生稽查員所屬機關不得申請購置警銬(C) 擊昏槍屬「其他器械」之「電
- 「警察人員使用槍械規範(104)」規定,警察人員執行職務使用槍械,應就現場所認知之全般情況審酌相關情形綜合判斷,關於審酌範圍,下列何者有誤?(A) 使用對象有無使用酒類或毒品(B) 現
- 關於「警察人員使用警械致人傷亡財產損失醫療費慰撫金補償金喪葬費支給標準」之規定,警察人員使用警械造成之傷亡或財損事件,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 賠償與補償,均採同一標準支給 (B) 受傷事件支
- 行政執行分署執行拍賣、鑑價、估價、查詢、登報、保管等費用,依行政執行法及該法施行細則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移送機關應代為預納 (B) 由行政執行分署編列預算支應(C) 均屬代履行費用
- 下列有關直接強制之敘述何者有誤?(A) 實施直接強制前須先經書面告誡程序(B) 直接強制之啟動不以執行對象有違反義務為前提(C) 經間接強制不能達成執行目的,為轉換為直接強制之要件之一(D)
- 有關行政執行法之怠金制度,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怠金之額度有一定之限制 (B) 處怠金前無須告誡程序(C) 怠金之科處權專屬於行政執行分署 (D) 怠金為直接強制之執行方法
- 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事件,第三人就執行標的物認有足以排除執行之權利,得於執行程序終結前,依強制執行法第十五條規定,向管轄法院提起下列何種救濟?(A) 民事訴訟「賠償之訴」 (B) 民事訴訟
- 有關行政執行法之代履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代履行為直接強制方法之一(B) 代履行不得委託第三人為之(C) 代履行費用逾期未繳納者,移送行政執行分署執行之(D) 代履行費用由執行機關代為
- 行政執行法第 17 條關於「拘提」與「暫予留置」二者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 均屬對義務人人身自由之剝奪 (B) 包含訊問時間,均不得逾 24 小時(C) 均由行政執行分署(或由其派員
- 依行政執行法第 17 條之 1「義務人為自然人,其滯欠合計達一定金額,已發現之財產不足清償其所負義務,且生活逾越一般人通常程度者」,主管機關得依職權或依申請對其核發相關禁止命令,下列敘述,何者
- 行政執行法第 9 條「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對執行命令、執行方法、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之聲明異議,關於其法定相關程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應於執行程序開始前,向執行機關聲明異議
- 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18 條之 1,公司、有限合夥或商業之負責人、代表人、受雇人或其他從業人員,因執行業務而犯特定之罪,經判決有期徒刑以上之刑者,得處該公司、有限合夥或商業勒令歇業。所謂「特定
- 關於社會秩序維護法所稱「裁處確定」之敘述, 下列何者有誤?(A) 捨棄聲明異議權案件,其裁處於捨棄書狀到達受理機關或原裁處機關時確定(B) 地方法院普通庭關於抗告案件之裁定,於裁定宣示或送達時
- 下列何者尚未構成社會秩序維護法「妨害公務」之要件?(A) 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以顯然不當之言詞相加,尚未達強暴脅迫或侮辱之程度者(B) 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聚眾喧嘩,致礙公務進行者(C
- 「在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意圖媒合性交易而拉客」之行為,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規定,其法定罰為:(A) 處拘留併處罰鍰 (B) 處拘留或罰鍰 (C) 專處罰鍰 (D) 專處拘留
-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多次處罰,應如何執行?(A) 分別執行 (B) 合併執行(C) 分別執行為原則,合併執行為例外 (D) 合併執行為原則,分別執行為例外
- 對於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沒入物品之處理,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警察機關對於沒入物品,應每六個月處分一次(B)沒入物品,其為易腐壞者,得不經拍賣程序,依職權變賣之。(C)沒入物品拍賣者,應預
- 依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規定,下列何者無減輕處罰之規定?(A) 違反本法合乎自首要件者 (B) 違反本法行為出於過失者(C) 利用他人實施違反本法之行為者 (D) 幫助他人實施違反本法之行為者
- 依拘留所設置管理辦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 拘留所應分內外二區(B) 拘留所應配置員警三人至十人,但必要時,得視實際需要酌予增減(C) 被拘留人請求攜帶已滿三歲之子女入所者,得准許之(D)
- 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八條規定,警察依法攔停後,並得檢查交通工具之法定要件為何?(A) 合理懷疑駕駛人將有危害行為者 (B) 合理懷疑其已經違反交通規則者(C) 駕駛人不配合酒測檢定者 (D) 有
- 警察依警察職權行使法攔停已發生危害之交通工具後,得採行之措施,下列何者不屬之?(A) 要求駕駛人出示相關證件或查證其身分 (B) 要求乘客出示相關證件或查證其身分(C) 要求駕駛人接受酒精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