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朗恩對甲、乙、丙、丁四種未知溶液進行測試,結果如下表:已知四種未知溶液為稀硫酸、鹽酸、醋酸、硝酸,請根據實驗結果判斷甲、乙、丙、丁最可能為何?
(A)甲為硫酸
(B)乙為醋酸
(C)丙為鹽酸
(D)丁為硝酸。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取20公克的氫氧化鈉(NaOH)加100毫升水溶解後,加水至500毫升,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Na=23,O=16,H=1) (A)氫氧化鈉有0.5莫耳 (B)此溶液的莫耳濃度為0.5 M (C
- 四個白色粉末的藥品分別是硫酸鈣、碳酸鈣、碳酸氫鈉、碳酸鈉,任意標示為甲、乙、丙、丁,各取少許粉末進行了下列三個實驗:(1)將粉末加少許水溶解,發現甲、丁不太能溶解,而乙、丙能夠溶解;(2)在粉末
- 現有三種未標示的無色溶液甲、乙、丙,已知這三種液體分別為酸性、鹼性及酚酞指示劑。操作一、將甲溶液與乙溶液混合後,顏色呈紅色。操作二、將甲溶液或乙溶液與丙溶液混合均呈無色。操作三、甲溶液與丙溶液混合
- 下列有關「以硫酸滴定氫氧化鈣溶液」的敘述,何者錯誤? (A)須將硫酸溶液裝入滴定管中 (B)指示劑及氫氧化鈣溶液置於錐形瓶 (C)滴定過程錐形瓶中鈣離子的濃度逐漸減少 (D)滴定完成得到透明無色的
- 取等莫耳數的兩種酸HA、HB,分別加水配成等體積的甲、乙兩溶液,HA、HB解離後的示意圖如右,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HA屬於強酸,HB屬於弱酸 (B)溶液的H+濃度:甲=乙 (C)溶液的
- 在室溫下,下列關於溶液pH值與溶液體積(V)的關係圖何者正確? (A)圖一為鹽酸加水稀釋的過程 (B)圖二為氫氧化鈉加水稀釋的過程 (C)圖三為小蘇打加水稀釋的過程 (D)圖三為食鹽加水稀釋
- (2)= 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國一數學上第二次-107 年 - 2018臺南市市立歸仁國中七年級107 上學期數學第二次段考(期中考)康軒#96315討論私人筆記( 0 )最佳解!
- 甲溶液是由蒸餾水3 mL及1滴濃度為1 M的氫氧化鈉混合而成,乙溶液是由蒸餾水3 mL及1滴甲溶液混合而成,在常溫下,下列有關甲、乙兩溶液的pH值關係,何者正確? (A)甲>7,乙<(B)甲>
- 若欲檢驗白色的岩石是否含碳酸鈣的成分,可加入下列哪一種試劑檢驗?檢驗時有什麼現象產生? (A)以食鹽水檢驗,有氣泡產生 (B)以稀鹽酸檢驗,有氣泡產生 (C)以食鹽水檢驗,有沉澱產生 (D)以稀鹽
- 羅傑斯在實驗室中,根據下列步驟操作實驗:(甲)將濃硫酸稀釋,置於X燒杯中,另取一盛有氫氧化鈣水溶液的Y燒杯;(乙)將X、Y兩燒杯的溶液混合;(丙)過濾乙步驟所得到的混合液,將濾紙上的殘留物烘乾靜置
內容推薦
- 班納的爸爸去海邊釣魚,釣上來的漁貨就放入帶來的大水桶中,如果爸爸想讓班納吃到比較新鮮的漁貨,他該如何處理呢?(假設魚釣上來便立刻死亡) (A)釣上來的魚直接放入大水桶中 (B)釣上來的魚先放在岸
- 已知哈伯法製氨的化學反應式: ,有關此製氨的方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此反應的催化劑是高壓高溫 (B)加入鐵粉可以降低反應所需的溫度和壓力 (C)加入鐵粉可縮短反應時間 (D)加入鐵粉可節
- 石灰岩地形,形成石穴、石筍的反應式為 ,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甲)石灰岩的成分是Ca(HCO3)2;(乙)石穴的形成可能是因地下水含有酸性物質;(丙)石穴形成時,反應向左方進行;(丁)石筍形成時
- 取乾淨試管甲和乙,在甲試管中加入蒸餾水3 mL及1 M的HCl溶液1 mL,混合均勻。再從甲試管中取出1 mL溶液,與蒸餾水3 mL加入乙試管中,混合均勻。另取大小完全相同的鎂帶兩段,分別放入甲
- 甲、乙、丙三試管中加入等量的鹽酸溶液,但鹽酸溶液的pH值分別為5,若三個試管中加入顆粒大小相同的等重貝殼粉末,且三支試管中的鹽酸均過量,則三支試管的反應速率及二氧化碳最終產量大小關係為何
- 巴頓做了一個酵素反應的實驗,得到數據如下表。由此實驗結果推論,下列何者是使此實驗反應一分鐘後生成物質的質量增加之主要關鍵? (A)酵素的多寡 (B)作用溫度的高低 (C)反應前反應溶液的總體積
- 在 的平衡反應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達平衡後,加入少量稀硫酸會使反應向左移動 (B)達平衡後,正反應速率小於逆反應速率 (C)達平衡後,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會使溶液向右移動 (D)達平衡
- 暴露在空氣中的汽油,並不會發生燃燒;但是以火源靠近時,卻馬上燃燒。造成此一現象的原因為下列何者? (A)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太少 (B)汽油中並未加有催化劑 (C)空氣中的氧氣和汽油分子沒有接觸 (
- 人類的唾液中含有澱粉酶,可以把澱粉分解為麥芽糖。此原理與下列何者較為相近? (A)黃金因為不易與氧反應,所以被用來製成戒指 (B)鐵粉較鐵塊容易氧化 (C)藍墨水在熱水中擴散速率較快 (D)在雙
- 如右圖,在定溫下,將水倒入玻璃杯內,並以玻璃片蓋住。靜置一段時間後,發現玻璃杯底部的水量減少,但到一定程度就不再變化,這是為什麼呢? (A)水蒸發速率大於水蒸氣凝結速率 (B)水蒸發速率小於水
- 下列關於反應速率的比較因素何者錯誤? (A)夏天食物容易腐敗,放入冰箱則能延長保存期限,是因為反應物的本性 (B)烤肉時常把木炭打碎利用是因為表面積大小 (C)硫代硫酸鈉溶液加濃鹽酸後的反應速率
- 如右圖,將貝殼與稀鹽酸放入錐形瓶中,並以橡皮塞密封。剛開始會產生氣泡,靜置一段時間後,錐形瓶內不再產生氣泡,此時拔開橡皮塞,又可看見氣泡從溶液中冒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錐形瓶中的化學反
- 下列關於化學反應的敘述,何者正確? (A)催化劑既不是反應物,也不是生成物,因此催化劑並未參與反應 (B)化學平衡是指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濃度相等,反應停止 (C)在2 K2CrO4(黃色)+H2S
- 常溫、常壓下,某一反應從開始反應至達到平衡,其生成物的莫耳數與反應時間之關係如右圖所示。在相同的條件下,加入使反應加快的催化劑再做一次實驗,所得到生成物的莫耳數與反應時間關係圖,最可能為下列哪一
- 奎爾想了解影響反應快慢的因素,於是在甲、乙、丙、丁四支試管內先裝入相同質量的大理石,然後在此四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0 mL不同濃度的鹽酸水溶液,觀察反應時產生氣泡的情形,如下表。這四支試管中氣泡產
- 下列關於有機化合物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有機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只要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就稱為有機化合物 (B)將有機物(如木材、竹筷)隔絕空氣加熱,使其成分中含有的有機化合物分解的過程,
- 索爾、洛基兩兄弟從實驗室取來三瓶無色的液體,藥品名稱標籤已剝落但標示有A、B、C,老師說這三瓶為乙酸、乙醇及乙酸乙酯;索爾以手搧一搧後說:「A聞起來有香味、B有酒味、C有酸味」。洛基正好感冒鼻塞
- 下列哪一種方法可以確認麵粉是否為有機化合物? (A)將麵粉溶於水後加本氏液隔水加熱,觀察顏色是否變色 (B)滴加碘液檢測看顏色是否呈藍黑色 (C)將麵粉泡在澄清石灰水中,看石灰水是否變混濁 (D
- 下列有關有機化合物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有機化合物都是可以吃的,不會危害人體 (B)蔬菜只含有機化合物,不含無機化合物 (C)人體內只需要有機化合物就能保持健康 (D)烹飪用的食用油含有機化
- 代表氫原子、 代表碳原子,而右圖是甲、乙兩分子的分子模型,則對於甲、乙兩分子的敘述何者錯誤? (A)甲的分子式為CH乙的分子式為C3H(B)甲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乙是液化石油氣的主要
- 下列有機化合物的分類,何者正確? (甲) CH4;(乙) C2H6;(丙) C2H4;(丁) C3H7OH;(戊) C2H5COOH;(己) CH3COOH;(庚) CH3OH;(辛) CH3O
- 每莫耳酒精(C2H5OH)燃燒可產生2莫耳CO2和3莫耳H2O,當酒精在足量氧中燃燒產生4莫耳CO2時,可得到H2O多少公克?(H=O=C=12) (A) 36公克 (B) 54公克
- 帕克依下列流程進行檢驗有機化合物的實驗,並觀察實驗結果:(1)將米飯與氧化銅粉末充分混合;(2)將混合物倒入試管內,並如右圖裝置且加熱之;(3)觀察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成混濁。下列對於此實驗的敘述,
- 下列有關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的敘述,何者正確? (A)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乙烷 (C)兩者都是混合物 (D)兩者都具有顏色和臭味。
- 【題組】小勞勃·道尼想要在羅素兄弟發現之前將溶液恢復原狀,哪一種做法較為可行? (A)在時間寶石溶液中緩緩添加食鹽 (B)在空間寶石溶液中倒入一些石灰水 (C)用力搖晃心靈寶石溶液 (D)將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