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 下列作品中的作者與故事內容之敘述,何者正確?
(A)〈枕中記〉/沈既濟/豪俠之士淳于棼醉後夢入大槐安國,官任槐安太守,二十年享盡榮華富貴,未料醒來時只是虚夢一場。淳于棼深感人生如夢,於是棄富貴而學道。
(B)《繡襦記》/徐霖/鄭元和奉父命赴京趕考,遇名妓李亞仙一見鍾情。床頭金盡後,遭鴇母設計,其父恨子敗壞家門,以家法杖至昏厥,棄於荒郊。後遇亞仙憐其遭遇,洗盡鉛華,伴其讀書而求得功名。
(C)〈琵琶記》鄭光祖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婚後,蔡父嚴命其赴京應試,蔡伯喈高中後被丞相招為婿。在家鄉的雙親因飢荒而雙雙餓死,五娘抱琵琶上京尋夫,一路彈唱行乞,最後終於找到丈夫,團圓收場。
(D)〈紫釵記〉/湯顯祖/李益與霍小玉兩人一見傾心,喜結良緣。後李益對小玉始亂終棄,另娶鳳閣侍郎盧誌之女。小玉得知事實悲憤而死。死後化為厲鬼,使李益夫妻不和而休妻。
(A)〈枕中記〉/沈既濟/豪俠之士淳于棼醉後夢入大槐安國,官任槐安太守,二十年享盡榮華富貴,未料醒來時只是虚夢一場。淳于棼深感人生如夢,於是棄富貴而學道。
(B)《繡襦記》/徐霖/鄭元和奉父命赴京趕考,遇名妓李亞仙一見鍾情。床頭金盡後,遭鴇母設計,其父恨子敗壞家門,以家法杖至昏厥,棄於荒郊。後遇亞仙憐其遭遇,洗盡鉛華,伴其讀書而求得功名。
(C)〈琵琶記》鄭光祖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婚後,蔡父嚴命其赴京應試,蔡伯喈高中後被丞相招為婿。在家鄉的雙親因飢荒而雙雙餓死,五娘抱琵琶上京尋夫,一路彈唱行乞,最後終於找到丈夫,團圓收場。
(D)〈紫釵記〉/湯顯祖/李益與霍小玉兩人一見傾心,喜結良緣。後李益對小玉始亂終棄,另娶鳳閣侍郎盧誌之女。小玉得知事實悲憤而死。死後化為厲鬼,使李益夫妻不和而休妻。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下列選項為典出歷史人物的成語,何者指涉的人物前後均屬同一朝代?(A)風聲鶴唳/學富五車(B)汗牛充棟/擲地金石 (C)逢人說項/軒然大波 (D)傾國傾城/詠絮之才
- 「資料蒐集」是學術研究的重要步驟,下列關於書籍的說明,有幾項正確? 甲、《資治通鑑》,原名《通志》,是自春秋迄於五代的編年通史,若想了解孔子、蕭何、李白的生平事蹟,可翻找這本書。 乙、《錄鬼簿》作
- 下列關於漢字演變的資料,何者敘述無誤?(A)甲骨文是商朝人占卜時刻在獸骨、龜甲上的文字,所以稱為卜辭,又因為用契刀所刻,亦稱契文。筆畫纖細且多圓轉,類似圖畫, 構已具六書原則。透過甲骨文可以修正
- 下列選項中的句子,何者錯字最多?(A)竇憲北伐,勒銘焉然山而返,這是值得被讚誦的,史官俯案疾書,要將這份功積記於青史,傳於後世。 (B)林沖遭流放到滄州,陸虞候依然落井下石,其手段教人不恥,林沖只
- 中國實施經濟改革開放後,陸續在東南沿海設立經濟特區,此區因具備哪些優勢,能吸引外商投資,成功帶動經濟發展? (甲)廉價勞工 (乙)便利交通 (丙)管理經驗 (丁)華僑故鄉 (戊)豐富礦產 (A)
- 請判斷下列詩文的作者為誰,並依照生卒年代從古至今排列,選出正確的選項: 甲、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乙、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丙、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丁、無冥冥之志者
- 海南島成為中國最適合種植熱帶作物的地區,與何項地理環境最相關? (A)經度 (B)季風 (C)緯度 (D)地形。
-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曾於 1624~1662 年間占領臺灣,建立殖民政權。到了 1662 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建立鄭氏政權。請問上述兩個政權經營臺灣時,有何相似之處? (A)皆重視國際貿易,與
- 下列是一段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適當的選項:「乘騎者皆賤驟而貴馬。夫 甲、跑之以恩,任其然而不然,迫之以威使之然 乙、而愈不然,行止出於其心,而堅不可拔者 丙、世之所謂貴者也,然則馬賤而
- 華南地區由於山多田少,加上多天然良港方便出海,故有「僑鄉」之稱。請問:其海岸類型與臺灣何處海岸較為相似? (A)花東海岸 (B)西部海岸 (C)南部海岸 (D)北部海岸。
內容推薦
- 請閱讀文章,判斷下列選項的敘述何者為非: 萬曆己卯高中允主南京試出題舜亦以命禹一時試者以非素所擬皆閣筆遂惡語詈主司謂用禪受事媚江陵因而籍籍。 至甲申言官遂劾高謂江陵謀不軌而高從之削其職仍追毁誥
- 故書籍之浩浩,著述者之眾,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盡飲也。要在慎擇焉而已。余既自度其不逮,乃擇古今聖哲三十餘人,命兒子紀澤圖其遺像,都為一卷,藏之家塾。後嗣有志讀書,取足於此,不必廣心博騖,而斯文之傳
- 【題組】下列有關本文文意,敘述正確的是:(A)曾國藩因受到武梁祠、魯靈光殿和《列女傳》皆繪製偉人圖像顯示其偉大事蹟的啟發,而命兒子紀澤繪三十二聖哲畫像。 (B)由「昔在漢世,若武梁祠、魯靈光殿,
- 【題組】下列在文章中用《一》、《二》、《三》、《四》標示為相關典籍,其說明何者正確?(A)《一》的內容乃記古代官制,但未能與周代實際官制相合,僅為理想中的官制。(B)《二》原本應屬《四庫全書》
- 15 古代漢語中,與「方位」相關的詞語,常有其特定用法與涵義,請判斷下列引號中詞語,何者敘述正確?(A)古時主位在「西」,賓位在「東」,所以為了尊崇老師,便稱呼家塾老師為「西席」。 (B)根據陰陽五行
- 16 吳敬梓《儒林外史》寫盡讀書人追求求功名利祿的醜態,另一方面,其實也突顯科舉考試影響明清士人之深遠,請閱讀下面的段落,判斷敘述不正確的答案: (劉政)己卯以《春秋》發解京闈第一,時國步孔艱,試題
- 上蔡先生云:「透得名利關,方是小歇處。今之士大夫何足道,真能言之鸚鵡也!」朱文公曰:「今時秀才,教他說『廉』,直是會說『廉』;教他說『義』,直是會說『義』,及到做來,只是不廉不義!」此即能言鸚鵡也。夫
- 下列有關古典小說發展的敘述, _處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古典小說淵源甚早,如水經注 雖為地理名著,卻保存不少先秦的神話傳說。晉朝干寶的《搜神記》為以傳奇體裁寫成的志怪小說。唐人小說已具完整結構,多
- 【題組】下列何者最能代表文章中「能言鸚鵡」的形象:(A)人云亦云,上下相賊。 (B)貪慕富貴,爭名奪利。 (C)蠅營狗苟,巧言令色。(D)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 下列選項關於詩人的敘述與其所屬的新詩派別,何者正確:(A)洛夫:善於運用超現實筆法,刻畫現實人生的悲劇本質。九零年代後,針對台灣鄉鎮生活、生命問題進行批判。退休後,在網路上開拓數位詩的實驗/創世
- 下列詩句皆與傳統節令有關,請判別前後兩首,找出季節相同的選項: (A)誰家見月能坐?何處聞燈不看來/紙亭燒盡還澆酒,又把胭脂屋上拋。 (B)遠信初逢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四野便應枯草綠,九重
- 下列關於不同時期的文學評論,何者說明正確?(A)及口口之徒,能勢瓌聲,模山範水,字必魚貫,所謂詩人麗則而約言,辭人麗淫而繁句也——評論漢賦,口口應填入「長卿」。 (B)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
- 古代學者研究古文字時,歸納出來的條例,稱為「六書」,下列關於六書的敘述,何者正確?(A)象形:許慎《說文解字》的定義是「畫成其物,隨體詰詘」,屬於象形的字有:泉、琴、鼎。(B)指事:許慎〈說文
- 下列對於文學評論相關作品的敘述,正確的是: 甲、(A):「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說明不同文體各有其特點、標準,為中國文學創作的理論專文。 乙、《詩品》:(B)之詩,其源出於《國風》。骨
- 依據本文,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 小娥,姓謝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歲,喪母。嫁歷陽俠士段居貞。居貞負氣重義,交遊豪俊。小娥父[畜]巨產,隱名商賈間,常與段婿同舟貨,往來江湖。時小娥年
- 下列有關文法知識的敘述,何者正確:(A)「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皆為假設複句。 (B)「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
- 下列關於《四書》的說明,何者正確:(A)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子書,並為之作注,合稱《四書集注》。由於闡發條理分明,廣為流傳,在元代被列入科舉考試範圍,明清科舉考試
- 下列有關理學的敘述,何者有誤?(A)理學又稱為道學、新儒學,是以儒學為基礎,探討儒家經傳中關於性命、義理的一門學問。狹義的理學指程朱學派,廣義的理學則包含程朱學派及陸王學派。(B)周敦頤為宋代理
- 〈臺灣通史序〉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足見史書的重要性。下列關於史書的說明,何者有誤? (A)司馬遷《史記》首創紀傳體,為紀傳體之祖,其後班固《漢書》也採紀傳體的方式撰寫,因此紀傳體都是正史
- 紅樓夢寫著大家族的興衰與紛雜的人物關係,請問以下人物所使用的的題辭或書信用語正確的是:(A)黛玉想到年節將至,寫信問侯賈雨村,提稱語可用「函丈」、「文席」、「尊鑒」。(B)為祝賀巧姐的出生,大
- 下列歌詠的對象,正確的是:(A)從來不問他的歌/留在哪片雲上/只管唱過,只管飛揚/黑的天,輕的翅膀。——蜻蜓 (B)住在裡面的男人/努力檢閱風霜與陽光/住在裡面的女人/用淚水灌溉/青春的枯井/
- 下列那些選項文句「 」中的數字,與「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中的「三」字用法相同?(A)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B)「三」折肱知為良醫。 (C)從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繪單衣,立大巫後
- 下列關於先秦各家思想,與作者配對,正確的選項:(A)人主之道,靜退以為寶。不自操事而知拙與巧,不自計慮而知福與咎。一老子 (B)天子者,天下之窮貴也,天下之窮富也。故於富且貴者,當天意而不可不順
- 下列有關韻文作法、體制與格律的敘述,正確的是:(A)詩經在作法上有赋、比、興的方式,其中「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為「賦」的手法。 (B)近體詩可分為絕句、律詩與排律,偶數句必須
- 下列有關古文派別與作家的說明,敘述正確的是:(A)建安七子文學各有所長,作品內容充實,語言古樸自然,筆力剛健,風格悲凉慷慨,被後世譽為「建安風骨」。其中曹植有「七子之冠冕」的美稱。 (B)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