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 早期漢人移民多在清康熙到嘉慶年間來臺,使臺灣人口從十多萬增加到近兩百萬,其中泉州人居沿海平原,漳州人居內陸平原,客家移民居丘陵,這些來臺移民的分布有何特性?
(A)大多聚居於南部
(B)同鄉聚居的現象明顯
(C)北部出現移民潮
(D)山區一帶尚未有居民。
(A)大多聚居於南部
(B)同鄉聚居的現象明顯
(C)北部出現移民潮
(D)山區一帶尚未有居民。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清領前期,多數閩南人來到臺灣後,如果他們想居住與原鄉環境差不多的地區,那他最有可能選擇何處居住? (A)西部平原 (B)東部山谷 (C)中部高山 (D)北部丘陵。
- 若一項測驗的考生有 30 萬人,設此測驗的分數 X~N (30,100),則分數介在 40 到 50 分的人數最接近以下何者? 註: P ( Z<−1) 0.1587 , (Z<
- 下列何者為有價證券評等選用之指標?(A)資本結構(B)每股盈餘(C)股價穩定性(D)選項A、B、C皆是
- 南州公司的本益比為 15 倍,權益報酬率為 12%,則其市價淨值比為:(A)0.2 (B)0.9 (C)5 (D)8
- 某公司相關資料如下:流動負債 20 億元、非流動負債 50 億元、流動資產 50 億元、非流動資產 50億元,則該公司的負債比率為何?(A)50% (B)60% (C)70% (D)80%
- 編製合併報表時,母公司持有子公司發行之特別股視為:(A)長期投資減少 (B)收回特別股(C)負債減少 (D)資本公積減少
- 股票發行之溢價應列入:(A)股本 (B)資本公積 (C)保留盈餘 (D)其他綜合損益
- 應付公司債溢價之攤銷,將:(A)增加利息收入(B)減少利息收入(C)減少利息費用(D)增加利息費用
- 應付公司債折價與應付公司債溢價:(A)皆為遞延借項(B)屬於損益項目(C)兩者皆屬於負債類項目(D)前者為資產項目,後者為負債項目
- 在公司營業呈穩定狀況下,應收帳款週轉天數減少,則下列哪一項最有可能?(A)公司實施降價促銷措施(B)公司給予客戶較長的折扣期間及賒欠期限(C)公司之營業額減少(D)公司授信政策轉嚴
內容推薦
- 臺灣歷史上有所謂的「閩、粵械鬥」與「漳、泉械鬥」,這種民間衝突主要是以何者作為分類依據? (A)祖籍 (B)姓氏 (C)職業 (D)貧富。
- 清領時期,臺灣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的說法。而下表是當時所發生的三大民變,若依其發生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 課本116頁寫著「主事者領導的會黨勢力龐大,其成員四處滋事,官府決定查緝。地方官員在查緝過程中被殺,主事者趁機率眾攻入彰化城,變亂於是擴大,歷時三年之久,是清領時期歷時最久的抗官事件。」請問:此
- 早期移民臺灣的漢人會因為不同祖籍而祭祀不同的神明,但也有大家共同的信仰。請問:下列何者是大家共同信奉的神明? (A)媽祖 (B)三山國王 (C)保生大帝 (D)開漳聖王。
- 由於漢人移民大多渡海來臺,且臺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海上守護神成為臺灣人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請問:這位海上守護神是下列何者? (A)武聖關公 (B)土地公 (C)有應公 (D)媽祖。
- 埔心鄉有一霖鳳宮,主祭三山國王,在埔心鄉也看不到保生大帝與開漳聖王的廟宇,由此可推論埔心鄉是以哪一個族群為主?(A)潮州人 (B)泉州人 (C)漳州人 (D)平埔族。
- 埔心鄉有一忠義廟,這是清乾隆年間台灣民變,埔心鄉的居民對抗民變而戰死之人,清政府建廟祭祀而成。此事變是清領時期影響範圍最大的一次,清政府動員眾多部隊來台才得以平定。請問:此事件是指何?(A)朱
- 現今臺中地區有一座劉氏大祠堂,是由東勢一帶的劉姓漢人共同捐款興建,裡面供奉的是開墾廣東的始祖劉開七。因為這些捐獻者其實彼此並無血緣關係,所以這應該是屬於哪個類型的宗族組織? (A)唐山祖 (B
- 清領臺灣前期,住在偏遠地區的原住民,如果想要就近就學,可以選擇何種學校入學? (A)私塾 (B)儒學 (C)書院 (D)社學。
- 清領時期,臺灣社會由祭祀「唐山祖」漸轉為祭祀「開臺祖」,有關此一轉變的意義為何? (A)祖籍意識超越地方信仰 (B)不同祖籍的移民,供奉不同的神明 (C)來臺移民日久,逐漸形成認同臺灣鄉土的意
- 埔心鄉曾出過一武舉人黃耀南先生,其家中至今仍保有當初練武之大刀與石鎖,堪稱地方士紳。舉人是通過鄉試才予以獲得。請問:黃耀南是到何處參與鄉試?(A)台灣府 (B)台北府 (C)福州府 (D)漳州
- 下列哪一個組織的性質與其他不同?(A)儒學 (B)書院 (C)私塾 (D)會館。
- 「陳佛照於清乾隆年間從原鄉漳州遷來今南投縣竹山鎮,在該地墾荒拓殖。他育有六子,死後留下公產三甲做為祭祀公業,由六房輪流耕作。輪值耕作公田者,負責該年祭祀祖先之費用。」請問:有關以上所描述的祭祀
- 「西元1781年(清乾隆46年)成立『陳五八祭祀公業』,由三十五名祖籍漳州府平和縣的陳姓移民共同出資組成,供奉他們在漳州的祖先陳五八。」請問:有關以上所描述的祭祀團體,何者正確?(A)這是開台
- 西元一八六○年代,臺灣被迫開港通商,外國人在臺灣設立領事館與洋行。請問:當時是開放下列哪些港口? (A)雞籠、淡水、安平、艋舺 (B)淡水、安平、雞籠、打狗 (C)艋舺、淡水、鹿港、打狗 (D
- 台灣開港後,國際貿易蓬勃發展,主要出口品有三項,號稱「台灣三寶」。請問:下列何項並不屬於其中?(A)稻米 (B)蔗糖 (C)茶葉 (D)樟腦。
- 臺灣開港通商前,艋舺曾是臺灣貿易興盛的港口之一。到了清領後期,艋舺逐漸沒落,繼之而起的是臺北大稻埕的興盛。請問:大稻埕的崛起,與下列哪項產品有著密切的關係? (A)鴉片 (B)茶葉 (C)稻米
- 有關臺灣開港通商後所出現的景象,下列何者錯誤? (A)外商紛紛在臺灣設立洋行,大量進口鴉片 (B)西洋傳教士到臺灣傳教,設教堂、立學校 (C)械鬥事件因有外國人加入而更加嚴重 (D)臺灣對外貿
- 「這項作物產於西南部,起初多由打狗或安平出口到國外,而後由打狗出口者逐漸增多,其出口總值約占臺灣當時36%,排名第二。」請問:這項作物應為下列何者? (A)稻米 (B)蔗糖 (C)樟腦 (D)
- 台灣在1878年起開始呈現「出超」的現象,這說明了什麼事實?(A)台灣經濟需要中央政府挹注支援(B)台灣出口量遠遜於進口量(C)台灣開始可以和外國貿易(D)台灣出口值開始大於進口值
- 清領後期,台灣哪一項產品的產量曾居世界第一?(A)稻米 (B)蔗糖 (C)茶葉 (D)樟腦。
- 十九世紀中期以後,淡水地區開始出現傳教士,此種轉變與下列何者有關?(A)英法聯軍後,清開放淡水為通商口岸(B)清廷廢除渡台禁令後,允許外國人來台(C)牡丹社事件後,英國為保護在台英商而強占該地
- 他是第一位來台從事醫療工作的傳教士,他以台南、高雄地區為主要傳教範圍,對基督教在南台灣的傳播極有貢獻。請問:他是指誰?(A)馬偕 (B)蘭大衛 (C)馬雅各 (D)甘為霖。
- 馬偕鑒於臺灣婦女地位低落、知識閉塞,於西元1884年時在何處設立了臺灣第一所女學堂,開創了女子教育之先河? (A)安平 (B)打狗 (C)淡水 (D)大稻埕。
- 現在屏東海生館附近有一座「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人墓」的墓碑遺跡,這是日治時期日人為罹難琉球人所設立的墓碑,請問:此一歷史事件指下列何者? (A)郭懷一事件 (B)牡丹社事件 (C)林爽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