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的河套平原,在乾燥的環境中創造了大片的農田景觀,其灌溉主要是引自下列哪種水源?
(A)地下水
(B)高山雪水
(C)青海湖湖水
(D)黃河河水。
(A)地下水
(B)高山雪水
(C)青海湖湖水
(D)黃河河水。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下列哪一個國家因位於板塊交界處,多地震、火山活動?(A)甲 (B)乙 (C)丙 (D)丁。
- 右圖(二)為某家旅行社的中國之旅路線。請問:若要給這段行程做介紹廣告,哪一詞句最適合﹖ (A)甘甜瓜果齒留香,維族姑娘裙飛揚 (B)走進黃河源頭,探訪世界屋脊(C)豪情塞上江南遊,高原風情威風鼓
- 下列關於地形、降水量和氣溫三者的關係的敘述,何者正確? (A) 阿安:「迎風坡比較多雨。」 (B)阿順:「背風坡比較多雨。」 (C) 阿任:「地勢愈高,氣溫愈高。」 (D)阿哲:「緯度愈低,氣
- 有關臺灣海岸類型與離島成因的敘述,請問下列何者正確? (A)大陸島形成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海水面下降的關係 (B)岩岸主要是因為山地與丘陵逼近海岸而形成 (C)火山島的形成主要是因為火山作用,臺灣
- 11一位學者指出:「19世紀第三個四分之一期間的社會大動盪,給中國一個喘息的機會,以作一些地區性的經濟調整,但就全國而言,基本的人口土地關係依然故我,變化很小。」以下關於這段論述的說明,何者最為恰當?
- 10康有為表示「布衣改制,事大駭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驚人,又可避禍。」由這段說法可知:「改制」 (A)是眾望所歸的行動 (B)必須避免保守派反彈 (C)是復古而不切實際的事 (D)將使國家陷入危機
- 7明清時期,政府允許普遍建立宗祠,要求族長依據家法管理族人及族產、主持祭典、教化和獎懲族眾、處理糾紛與爭端、監督完納賦稅等。請問:這些作為體現政府的用意為何? (A)貫徹圈地制度 (B)落實地方自治
- 8西元19世紀40至50年代,部分中國知識分子提出「制夷」的主張,其方法應該是下列何者? (A)製作槍砲 (B)發揚儒教 (C)君民共治 (D)改良官制。
- 9以下是一位學者對太平天國的評價:「太平天國……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而地主階級經過革命的打擊,不少人『視田業為畏途』,把部分資金投入工商業,成為民族資本的一個來源
- 6一本書的作者批評當時的社會現象,指出:世人喜歡利用祖先彰顯自己,例如王家已經遷居本地數代,但王某詩文集中卻仍標示百年前的祖籍,以證明家世顯赫。這本書最可能是 (A)漢朝《風俗通義》 (B)唐朝《氏族
內容推薦
- 中國「西部大開發」是希望將西部區域提升為現代的地區,其中包括四個重要工程,以下選項何者不屬於此工程建設? (A)南水北調 (B)京廣鐵路 (C)西氣東輸 (D)西電東送。
- 關於世界七大洲、三大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非洲的面積最大 (B)因紐特人是居住在南極的原住民(C)美洲與歐洲之間的海洋為印度洋 (D)大洋洲主要散布在太平洋上。
- 【題組】設 的距離可以是下列何者?(A) 0(B)2 (C)4 (D)6 (E)8 。
- 12下圖是出現於清代的某種證明文件,持有此文件的人最有可能是: (A)傳教士 (B)洋商 (C)地方生員 (D)朝廷漢官。
- 捷克在計畫經濟時期以軍火工業為主,後來更藉此優勢發展哪一類型的產業?(A)石化業(B)造船工業(C)高科技工業(D)汽車工業。
- 13史載某一軍種的特色是「各有宗派,故上下相親」、「將卒親睦,各護其長,其將死,其軍散,其將存,其軍完」。其軍,「兵為將有」,服從主帥一人,形成地方武方。請問:此軍種為下列何者? (A)太平軍 (B)
- 14戊戌變法的推動與義和團的興起有共同原因,此原因指的是: (A)帝國主義的持續侵略 (B)君主專制的日趨衰微 (C)保守分子的冥頑不靈 (D)排外思想的擴大發展。
- 15辛亥武昌起事,並進而締造中華民國,雖然事起倉促,但一擊而中,這中間最重要的關鍵是在: (A)清廷昏庸腐敗,不堪一擊 (B)孫中山卓越的領導能力 (C)外國勢力的介入 (D)溫和改革派人士對立憲失望
- 16戊戌變法時,推動改革的譚嗣同表示:「京居既久,始知所願者皆虛(指難以落實),一無可冀(冀,期望)。慨念橫目,徒具深悲。平時所學,至此竟茫無可倚。」這是因為:(A)國君不支持改革 (B)改革派無政治
- 17資料:「聖庫的物資來源,約有以下五方面:一是起義初期持上帝全會眾交給聖庫的銀糧衣物;二是打敗清軍或攻克城鎮繳獲的戰利品;三是各處城鄉人民的貢獻和對富戶派大捐、打先鋒所得的財物;四是『科派』、田賦與
- 18有關中國歷史上賦役制度的演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從繳納錢幣為主,轉變為繳納實物為主;田賦逐漸轉換為力役,力役逐漸成為人民主要的賦稅負擔 (B)從繳納錢幣為主,轉變為繳納實物為主;力役逐漸折價
- 20日本文部省於1905年11月2日公布了一種「關於許清國人入學之公私立學校之規程」,規定中國留學生須接受「校外之取締」,以及「曾在他校以性行不良之故被命退學者,不得復令入學」。中國留學生認為此舉不獨
- 19有一處市區,外地的富商大賈攜帶重資而來,有的多達白銀數十萬兩,其次有數萬兩,少的也有一萬兩,他們在這座城市購買大批的絲織品,然後運輸到全國各地去銷售。請問:這座城市應是: (A)漢代的長安城 (B
- 21《喻世明言》中有則故事,描述一個新諺語:「一品官,二品賈。」《二刻拍案驚奇》記載:「徽州風俗比商賈為第一等生業,科第反在次著。」請問:這兩本書中所反映的是哪一時代的社會現象? (A)漢代 (B)唐
- 24唐宋變革期,中國在各方面都產生劇烈的變化,在對外貿易也有明顯的轉變。唐代中葉以前,對外交通貿易以西北絲綢之路為主。唐代中葉以後,則轉為以東南海路貿易為主。造成如此明顯的轉變,原因為何?(A)大航海
- 22比較洪秀全與孫中山,二者的「反清」事業有何共同之處? (A)策略上,都積極爭取西方國家的支持 (B)思想上,都以民族主義為起事的動力 (C)制度上,都主張建立共和體制的國家 (D)理念上,都強調建
- 小明在地理雜誌上看到中國某一地形區成因的介紹,如右圖(三)。請問:該雜誌最可能是在介紹哪個地形區? (A)內蒙古高原 (B)河西走廊 (C)河套平原 (D)柴達木盆地。
- 23請問:戊戌變法中主要學習西方文明之哪一部分?(A)器物船艦 (B)法度政令 (C)社會思潮 (D)軍隊戰術。
- 25清光緒年間,譚嗣同在死前寫下一首絕筆詩,傳誦至今:「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隨即被送至法場斬首,死後名列「戊戌六君子」之一。請問:依照你的歷史知識,應如何正確解釋此一事件?(A)這是清末
- 27西元17世紀,某位歐洲軍官有感而發的說:「中國國王能夠用來自祕魯的銀條建造一座宮殿!」由此應可聯想到下列哪一正確史實? (A)將大量白銀運到中國的媒介是西班牙人 (B)這是一條由泉州經馬尼拉到墨西
- 26司馬光謂:「古之取士以郡國戶口多少為率(準也)。今或數路中全無一人及第,請貢院逐路取人。」歐陽脩非之,謂:「國家取士,推才是擇。東南俗好文,故進士多。」兩人這番爭論,透露什麼訊息? (A)推廣學校
- 28清末知識分子認為:「天下積弱之本,必自婦人不學始。」他們主張「興女學」,呼籲婦女應受教育,因為幼兒教育倚賴母教,女子教育的好壞實為國家強弱的依據。這時期士人鼓吹女學的主要背景為: (A)認同國際社
- 29明代萬曆年間成書的《東夷圖像》一書,是文獻中所見最早描繪歐洲人形象的書籍,圖中所繪佛朗機應是指西方哪一國人? (A)荷蘭人 (B)葡萄牙人 (C)英國人 (D)西班牙人。
- 目前地球上主要的氣候帶分為三區,分別為熱帶、溫帶、寒帶地區。請問:畫分這些氣候帶的主要依據為何? (A)緯度 (B)經度 (C)時區 (D)距海遠近。
- 30從宋代的「蘇常熟,天下足」,到明代的「湖廣熟,天下足」,傳統的農村經濟呈現了什麼樣的趨勢? (A)湖廣地區的農業生產技術遠勝江南地區 (B)人口增加迅速,江南地區的糧食生產已無法負擔全國需求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