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以下是一位學者對太平天國的評價:「太平天國……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而地主階級經過革命的打擊,不少人『視田業為畏途』,把部分資金投入工商業,成為民族資本的一個來源。太平天國革命沉重地衝擊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促進了民族資本近代工業的出現。」這段評論最能反映下列何者的立場?
(A) 1890年代的中國政府
(B) 1930年代的國民政府
(C) 1950年代的中共政權
(D) 1970年代的臺灣政府。
(A) 1890年代的中國政府
(B) 1930年代的國民政府
(C) 1950年代的中共政權
(D) 1970年代的臺灣政府。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5此一時期,君權高張,對於大臣、高官並不尊重。官員如觸怒天子,可能當眾遭到責罰,甚至押到午門外杖刑,年紀大的官員往往死於杖下。這本不是當時法典規範的刑罰,皇帝卻藉此樹立威望,壓抑大臣。這場景應發生於何
- 4幾位同學討論某一主題時,各自發表意見如下: (甲)中國皇帝權力來自上天,不受監督與制衡 (乙)時代愈晚,相權愈輕,皇帝直接掌理朝政 (丙)中央政府設有言官,提出建言,針砭朝政 (丁)地方長官有一定任
- 2明太祖曾經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廟。《孟子》一書中哪一句話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對孟子的不滿? (A)「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B)「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
- 3某一本歷史著作有如下的敘述:「在萬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學士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對其中一人諮詢較為頻繁,但從名義上說,他和另外的幾位大學士仍處於平等的地位。這以後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張居正名為首輔或
- 下列哪一項地理條件不是促成西歐河運發達的原因?(A)鄰近海洋,氣候濕潤,河川流量穩定(B)地勢平坦,河川流速和緩(C)河道間有東西向運河聯繫(D)地勢南高北低,多冰河地形。
- 下表為臺灣東、西部海岸的比較,其中何者正確?
- 電流為每秒通過單位截面積的電量,故下列何者為電流的單位? (A)安培/秒 (B)庫侖‧秒 (C)秒/伏特 (D)庫侖/秒
- 丞懋某天的日記內容如下:「屋外的綿綿細雨已經下了兩個星期,討厭的鋒面不知道還要滯留多久?明天雖然放假,看樣子又無法跟同學一起去吃雞排了。」請問:這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天的日記? (A)1 月 10
- 卡通「北海小英雄」,敘述一群在北海地區謀生的維京人,利用峽灣海岸形成的天然良港發展相關海上活動。右側哪一張圖與維京人家鄉的景色最相似?(A)甲 (B)乙 (C)丙 (D)丁。
- 下列關於世界氣候類型與降雨季節的配對,何者錯誤?(A)熱帶沙漠:終年少雨 (B)溫帶海洋氣候:全年有雨 (C)熱帶雨林氣候:全年有雨 (D)溫帶地中海型氣候:夏雨冬乾。
內容推薦
- 7明清時期,政府允許普遍建立宗祠,要求族長依據家法管理族人及族產、主持祭典、教化和獎懲族眾、處理糾紛與爭端、監督完納賦稅等。請問:這些作為體現政府的用意為何? (A)貫徹圈地制度 (B)落實地方自治
- 10康有為表示「布衣改制,事大駭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驚人,又可避禍。」由這段說法可知:「改制」 (A)是眾望所歸的行動 (B)必須避免保守派反彈 (C)是復古而不切實際的事 (D)將使國家陷入危機
- 11一位學者指出:「19世紀第三個四分之一期間的社會大動盪,給中國一個喘息的機會,以作一些地區性的經濟調整,但就全國而言,基本的人口土地關係依然故我,變化很小。」以下關於這段論述的說明,何者最為恰當?
- 有關臺灣海岸類型與離島成因的敘述,請問下列何者正確? (A)大陸島形成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海水面下降的關係 (B)岩岸主要是因為山地與丘陵逼近海岸而形成 (C)火山島的形成主要是因為火山作用,臺灣
- 下列關於地形、降水量和氣溫三者的關係的敘述,何者正確? (A) 阿安:「迎風坡比較多雨。」 (B)阿順:「背風坡比較多雨。」 (C) 阿任:「地勢愈高,氣溫愈高。」 (D)阿哲:「緯度愈低,氣
- 右圖(二)為某家旅行社的中國之旅路線。請問:若要給這段行程做介紹廣告,哪一詞句最適合﹖ (A)甘甜瓜果齒留香,維族姑娘裙飛揚 (B)走進黃河源頭,探訪世界屋脊(C)豪情塞上江南遊,高原風情威風鼓
- 下列哪一個國家因位於板塊交界處,多地震、火山活動?(A)甲 (B)乙 (C)丙 (D)丁。
- 坎井工程的設計有暗渠、豎井等,其主要考慮的因素為何? (A)順應當地複雜的地形(B)防止水分蒸發的損失 (C)防止牲畜掉入坎井 (D)增加灌溉的安全性。
- 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的河套平原,在乾燥的環境中創造了大片的農田景觀,其灌溉主要是引自下列哪種水源? (A)地下水 (B)高山雪水 (C)青海湖湖水 (D)黃河河水。
- 「……為中國最高的盆地,毫無水氣,難以發展農業,但因天然資源十分豐富,如石油、池鹽、煤等,因此成為人們口中的聚寶盆。」上述這段話是在描述哪個盆地?(A)準噶爾盆地 (B)哈密盆地 (C)柴達木盆
- 中國「西部大開發」是希望將西部區域提升為現代的地區,其中包括四個重要工程,以下選項何者不屬於此工程建設? (A)南水北調 (B)京廣鐵路 (C)西氣東輸 (D)西電東送。
- 關於世界七大洲、三大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非洲的面積最大 (B)因紐特人是居住在南極的原住民(C)美洲與歐洲之間的海洋為印度洋 (D)大洋洲主要散布在太平洋上。
- 【題組】設 的距離可以是下列何者?(A) 0(B)2 (C)4 (D)6 (E)8 。
- 12下圖是出現於清代的某種證明文件,持有此文件的人最有可能是: (A)傳教士 (B)洋商 (C)地方生員 (D)朝廷漢官。
- 捷克在計畫經濟時期以軍火工業為主,後來更藉此優勢發展哪一類型的產業?(A)石化業(B)造船工業(C)高科技工業(D)汽車工業。
- 13史載某一軍種的特色是「各有宗派,故上下相親」、「將卒親睦,各護其長,其將死,其軍散,其將存,其軍完」。其軍,「兵為將有」,服從主帥一人,形成地方武方。請問:此軍種為下列何者? (A)太平軍 (B)
- 14戊戌變法的推動與義和團的興起有共同原因,此原因指的是: (A)帝國主義的持續侵略 (B)君主專制的日趨衰微 (C)保守分子的冥頑不靈 (D)排外思想的擴大發展。
- 15辛亥武昌起事,並進而締造中華民國,雖然事起倉促,但一擊而中,這中間最重要的關鍵是在: (A)清廷昏庸腐敗,不堪一擊 (B)孫中山卓越的領導能力 (C)外國勢力的介入 (D)溫和改革派人士對立憲失望
- 16戊戌變法時,推動改革的譚嗣同表示:「京居既久,始知所願者皆虛(指難以落實),一無可冀(冀,期望)。慨念橫目,徒具深悲。平時所學,至此竟茫無可倚。」這是因為:(A)國君不支持改革 (B)改革派無政治
- 17資料:「聖庫的物資來源,約有以下五方面:一是起義初期持上帝全會眾交給聖庫的銀糧衣物;二是打敗清軍或攻克城鎮繳獲的戰利品;三是各處城鄉人民的貢獻和對富戶派大捐、打先鋒所得的財物;四是『科派』、田賦與
- 18有關中國歷史上賦役制度的演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從繳納錢幣為主,轉變為繳納實物為主;田賦逐漸轉換為力役,力役逐漸成為人民主要的賦稅負擔 (B)從繳納錢幣為主,轉變為繳納實物為主;力役逐漸折價
- 20日本文部省於1905年11月2日公布了一種「關於許清國人入學之公私立學校之規程」,規定中國留學生須接受「校外之取締」,以及「曾在他校以性行不良之故被命退學者,不得復令入學」。中國留學生認為此舉不獨
- 19有一處市區,外地的富商大賈攜帶重資而來,有的多達白銀數十萬兩,其次有數萬兩,少的也有一萬兩,他們在這座城市購買大批的絲織品,然後運輸到全國各地去銷售。請問:這座城市應是: (A)漢代的長安城 (B
- 21《喻世明言》中有則故事,描述一個新諺語:「一品官,二品賈。」《二刻拍案驚奇》記載:「徽州風俗比商賈為第一等生業,科第反在次著。」請問:這兩本書中所反映的是哪一時代的社會現象? (A)漢代 (B)唐
- 24唐宋變革期,中國在各方面都產生劇烈的變化,在對外貿易也有明顯的轉變。唐代中葉以前,對外交通貿易以西北絲綢之路為主。唐代中葉以後,則轉為以東南海路貿易為主。造成如此明顯的轉變,原因為何?(A)大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