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明朝的海洋政策,不能簡單理解為閉關鎖國,而是開放與防禦的結合。明朝初期的海禁政策維護了政權的穩定,後來的開放政策造就了領先世界的鄭和船隊,並帶來各國之間的物質與文化交流。明朝中期強硬的海禁政策,雖然對沿海居民的生活有一些副作用,但這一政策的成功,最終規範了對外貿易的準則,維護了海上貿易秩序。中國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海外貿易長期處於順差,與這一政策有著很大的關係。海禁政策成功後,明代後期,誕生了以鄭芝龍為代表的梟雄,足以威懾無法無天的歐洲列強。十七世紀鄭芝龍勢力最強大的時候,荷蘭人每年向鄭芝龍繳納十二萬法郎,才能保證東印度公司在西太平洋的海上安全。鄭芝龍船隊的旗幟,在西太平洋暢通無阻,使得當時的歐洲列強不得不放棄壟斷對中國貿易的念頭。明朝的對外開放政策,大大改變了我們今天的生活。許多與我們今日生活密切相關的農產品都是在明朝引進的,例如: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煙草等。雖然花生、煙草等植物,中國很早就有,但是這些植物成為大宗經濟作物,都是在明朝引進美洲品種之後。這些農作物的普及,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中國人口因此大幅增長。(改寫自劉仰〈明朝對外開放的成果〉)
26. 依據上文,下列何者最適合描述明朝的海洋政策?
(A) 始終堅持強硬的海禁政策
(B) 海禁政策與開放政策相輔相成
(C) 因歐洲列強入侵而不得不採開放政策
(D) 海禁政策阻止歐洲列強對中國貿易的壟斷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