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相迎不道遠」的「相」並不是互相的意思,而是詞頭兼有稱代作用,可稱代第一、二、三人稱。如「相迎」就是「迎你」的意思。下列各文句中的「相」字,請判斷是否為稱代作用的詞頭(甲)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乙)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丙)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飲馬長城窟行)(丁)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戊)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迴燈重開宴。
(A)乙丁
(B)甲戊
(C)甲乙丙
(D)乙丙戊
(A)乙丁
(B)甲戊
(C)甲乙丙
(D)乙丙戊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5
統計:A(1),B(4),C(3),D(9),E(0)
內容推薦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意謂: (A)生於憂患時代,而死於安樂環境 (B)生存由憂患中奮鬥得來,死亡則來自安樂怠忽 (C)生時憂患,不足慮;死時安樂,適足貴 (D)死生憂樂,仁者俱不縈懷。
- 請依循下列選項中文字敘述,找出適當的配對小說(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乙)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丙)功名富貴無憑據
-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所言之「三樂」,下列何者不屬之? (A)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B)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C)善與人同,舍己從人 (D)父母俱存,兄弟無故。
- 下列選項,何者沒有錯別字 (A)洪蘭教授批評大學生因循待惰,缺乏敬業精神(B)為了達成出國旅行的夢想,即使索費不貲也在所不惜 (C)他效法范仲淹先憂後樂的理想,宵衣旰食,案牘勞形,只求天下蒼生之福
- 「側面烘托法」是詩歌當中常用的手法,如〈陌上桑〉以「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來描寫羅敷的美貌,下列詩句何者也是採用相同手法 (A)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
- 「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句中「終身之憂」乃指君子憂的是: (A)老之將至,而一事無成 (B)橫逆之突來,使人措手不及 (C)為人做事,無法盡心竭力 (D)修德立業,不如堯、舜聖賢。
- 下列選項中,有關文意的敘述,正確的是:(甲)「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前者指粗絃聲低沉嘈雜,後者指細絃聲輕微細長。(乙)「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
- 舜和盜蹠之分在於: (A)好善與求利 (B)求名與求利 (C)自省與自反 (D)求諸己與求諸人。
- 景春曰:「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乃在說明: (A)為政者之威儀 (B)大丈夫無憂無懼 (C)大人一呼四應 (D)縱橫家之縱橫捭闔
- 孟子對於出處去就,辭受取予的分際,拿捏得很嚴;他曾說過:「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其意指: (A)君子在判斷是否接受或拒絕他人致贈財貨時,應以合乎義為準則 (B)君子於送往迎來之間,必須注重物品
內容推薦
-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公明儀此言乃指責執政者:(A)苦民所苦 (B)先憂後樂 (C)為德不卒 (D)治國無能。
- 《病毒的故事》一書有論述「天花」病毒傳染如何改變世界歷史,歷史老師摘錄片段製作為閱讀-填空題(如下),給同學練習:「西元2世紀,羅馬帝國與安息作戰,不幸就把中亞流行的天花帶回羅馬,根據當時名醫
- 「代言」為古今詩文常用的體裁,即作者配合這些女性,摹寫她們的心情,揣摩她們的言談舉止,然後用美麗的文辭表達出來,如〈長干行〉即是男性作者以長干女的自述口吻,書寫她對丈夫殷切的思念。請在以下各選項
- 下列關於孟子論涵養之說明,何者正確? (A)孟子所謂「大丈夫」之表現,即「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B)「君子有終身之憂」,乃指君子擔憂突來的橫逆 (C)「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乃
-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乃言公孫衍、張儀: (A)居仁由義,誠大丈夫 (B)柔媚事君,竊取權勢 (C)因時制宜,反求諸己 (D)自暴自棄,不可與言。
- 關於下引文字,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
- 「君子之言,不下帶而道存焉。」意謂君子之言: (A)言近旨遠 (B)大智若愚 (C)信而有徵 (D)言出必行。
- 以下孟子思想的敘述,何者錯誤?(A)孟子認為,言行有不得,不可責望於人,當反己而正身,盡其在我,也就是「反求諸己」 (B)孟子回答陳臻接受餽贈與否的問題時,表達君子推辭與接受都要合乎「義」
- 下列各組文句「」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甲)「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乙)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
- 期末考將至,同學們認真的討論著孟子學說,哪一位同學所說的是錯誤的?(A)威豪:文天祥〈正氣歌〉所言的「正氣」和孟子的浩然之氣相似 (B)智宇:成語「自暴自棄」、「揠苗助長」都是出自於《孟子》一書
- 孟子曰:「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孟子所言之邪說、詖行、淫辭主要是指:(A)楊朱、墨翟之言(B)老、莊之論 (C)荀子之說 (D)戎、狄之行。
- 下列文句,語譯不正確的選項是:(A)「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逐客愁人會集於此觀賞景物的心情,難道能不同嗎?(B)「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唉!我
- 下列各組文句「」內的詞語,前後意義相異的選項是:(甲)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千里關塞遠,雁陣不來,猶把「闌干」倚。(乙)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丙)
- 下列各組文句「」內的字, 意義相同的選項是:(甲)「薄」暮冥冥,虎嘯猿啼〈岳陽樓記)/但以劉日「薄」西山(李密.陳情表)(乙)「景」翳翳以將入〈陶淵明.歸去來辭〉/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岳陽
- 司馬遷云:「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阨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這是司馬遷對
-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相同的選項是:(A)「毗」連/「紕」漏 (B)「洚」水/「絳」帳 (C)「庖」廚/「皰」疹 (D)馬「廄」/「既」望。
- 維基百科(Wikipedia)對某一個名詞,作如下的解說(摘錄)──這應是指什麼?「這種機構,就目前所知,最早出現於古埃及神廟。希臘人走進Asclepius的廟,禮敬之後,在此入睡作夢以得神的指
- 「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句中「孳孳」意謂: (A)按部就班 (B)用意深遠 (C)勤勉不息 (D)專心一致。
- 6泰戈爾《愛貽集》第一首詩的節錄:「沙加汗啊,你容許你帝王的權力消失,你卻願望著一滴愛之淚珠,永恆不滅。/『時間』不憐憫人的心,只嘲笑它可悲的記憶之掙扎。/你用美麗去引誘他,把他俘獲,用不滅的形,冠戴
- 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詞,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A)未若柳絮「因」風起/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B)「乃」奮臂以指撥眥/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C)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 關於樂府詩和古體詩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古體詩由樂府詩演變而來,故多為長短句 (B) 「樂府詩」本指樂府官署所採集製作的樂歌,而宋詞、元曲因為配樂,有時也稱樂府 (C) 五言古詩的正式成
- 下列選項中有關文法與修辭的判定,正確的是:(甲)軍售弊案,上層推得「一乾二淨」/選情熾熱,政府「三令五申」不得賄選-夸飾(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獨「親」其親,不獨「子
- 關於孟子的「義利之辨」,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從「將有以利吾國乎?」可知孟子告訴梁惠王「利」是富國強兵的方法 (B) 從「王何必曰利?」孟子告訴梁惠王若無重視利益,國家將無法振興 (C) 從
- 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泰姬陵的建築章法,(甲)卻也像冥冥中的昭示(乙)毫無缺憾的完美畢竟是不可能的罷(丙)自內到外從鉅到細無一處不講究對稱均衡之美(丁)這最後一記敗筆實在是既諷刺又無
- 英國傳教士合信(氏)(Benjamin Hobson, 1816~1873)來華醫療傳教(1839~1859),對中國傳統醫療有所觀察與批評,他曾指出阻礙西方醫學引進中國的4個因素,摘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