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下列哪一個概念,最適合解釋多元文化背景的學生,在不同文化體系間的社會化歷程?
(A)同化(assimilation)
(B)涵化(acculturation)
(C)調適(accommodation)
(D)示範作用(modeling)
(A)同化(assimilation)
(B)涵化(acculturation)
(C)調適(accommodation)
(D)示範作用(modeling)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63922
統計:A(331),B(4113),C(1724),D(27),E(0)
內容推薦
- 下列哪一項敘述並非青少年階段的發展特徵?(A)對同性別的角色學習較多(B)希望擺脫父母的約束而追求獨立(C)因歸屬感的需求使得從眾性較為明顯(D)家庭的影響力逐漸大於同儕間的影響力
- 青少年的腦部,掌管推理、決策及自制的部位是下列何者?(A)頂葉(B)顳葉(C)枕葉(D)前額葉
- 八年級甲班50人接受某測驗兩次施測,前後測都精熟者有14人,前測為精熟而後測為不精熟者有6人,前測為不精熟而後測為精熟者有26人,前後測都不精熟者有4人。請問百分比一致性指標為多少?(A)0.1
- 李老師在七年級新生入學時,想選擇一份智力測驗來瞭解班上同學未來可能的學習成就。下列哪一種效度應優先考量?(A)同時效度(B)預測效度(C)內容效度(D)輻合效度
- 賽爾門(R. Selman)社會認知論的主要概念是在下列哪一方面?(A)自我辨識(B)自我分化(C)觀點取替(D)角色試驗
- 十一年級的小婷生氣地告訴輔導老師:「倩倩又遲到了,她一定是不重視我。」經過老師以理情治療法開導後,小婷對老師說:「我想她是塞車才遲到的。」說完後便 開心地離開輔導室。下列敘述何者較為正確?(A)
- 近年來,臺灣各地常有土石流災害發生。除了地質脆弱、降雨強度大等因素外,土石流災害頻傳的原因,也和下列哪一項人為活動有關?ˉ(A)坡地不當利用 (B)沿海超抽地下水 (C)溼地開發為工業區(D)
- 臺灣地區大多數河流的流量變化極大,下列何者為其主要的原因?ˉ(A)地勢陡峭ˉ(B)降雨季節分布不均 (C)山脈南北走向 (D)山地分布於中央偏東。
- 下列哪一種測驗屬於「典型表現測驗」(typical performance test)?(A)智力測驗(B)興趣測驗(C)成就測驗(D)性向測驗
- 根據迦納(H.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論,下列何者與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發展最有相關?(A)內省智力(B)空間智力(C)存在智力(D)人際智力
內容推薦
- 在平面上 平行,∠ABC=130°、∠CDE=45°,如下圖: 問 ∠BCD 的度數為何?(A) 175°(B) 135°(C) 95°(D) 85°
- 下列哪一項不是基里艮(C. Gilligan)所提出的道德發展階段?(A)均等的道德 (B)個人良心的道德(C)個人生存的道德 (D)自我犧牲的道德
- 九年級的大雄有身材肥胖困擾的問題。(1)請舉出兩項大雄可能會面臨的心理或社會困擾。(4分)
- 下列何者最強調「學者專家所倡導的課程主張」?(A)知覺課程 (B)正式課程 (C)經驗課程 (D)理念課程
- 根據馬西亞(J. Marcia)對青少年自我辨識的觀點,下列哪一類型最具有實驗主義的特徵?(A)辨識混淆(identity diffusion)(B)辨識預定(identity foreclos
- (2)針對大雄身材肥胖的問題,請列舉三項教師輔導的具體作為。(6分)
- 王老師以追求轉型的公共知識分子自許,常常帶領學生討論社會公共議題,並時常撰文替弱勢發聲。請問,王老師這種取向較接近下列何者?(A)盧梭(J. Rousseau)的回歸自然說 (B)杜威(J. D
- 張老師計劃以「社會計量法」來安排學生座位時,會優先考量下列哪一方式?(A)按照學生的成績高低安排座位 (B)按照學生的身高大小安排座位(C)讓上課表現良好學生先選座位 (D)按照學生的同儕喜好安
- 根據我國現行的〈性別平等教育法〉,教師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者,應向學校及當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多久?(A)24小時內(B)48小時內(C)7
- 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其中「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的核心素養項目,屬於下列哪一面向?(A)溝通互動 (B)自主行動 (C)終身學習 (D)社會參與
- 29-30 為題組閱讀下文後,回答 29-30 題。張老師安排四至五個學生為一組,並且各組均有高中低程度的學生;上課時老師先說明基本概念,再提供學習任務由小組共同討論,然後各組分享討論的結果。
- 黃老師認為課程宜開放給教師進行教學探究,可透過教育行動研究改進課程。請問,黃老師的課程觀點較接近下列何者?(A)課程即目標 (B)課程即經驗 (C)課程即科目 (D)課程即假設
- 游老師進行班級經營時,學生累積滿十個笑臉章,可選擇兌換第一等級的獎品,或可選擇不兌換,將十個笑臉章轉換成一張榮譽卡,每累積五張榮譽卡,則可兌換學生更喜歡的高一級獎品;依此類推。游老師此一學習獎勵
- 閱讀下文後,回答29-30題。七年級的小美進入青春期後,第二性徵開始出現,社交方面也有所改變。下列何者與刺激女性荷爾蒙分泌較有關聯?(A)甲狀腺、下視丘 (B)松果腺、腦下垂體(C)腦下
- 張老師在學校的課程發展委員會中主張,學校本位課程的內容應該做原則性的規範就好,不需要做太詳細的設計,以便教師實施時能因應各班情形進行修改。此種主張較符合下列哪一種課程實施觀?(A)調適觀 (B)忠
- 此一教學設計最強調的學習觀點為何?(A)學習是訊息處理策略的應用 (B)學習是需要經過練習而精熟(C)學習是教師專業知識的傳授 (D)學習是透過社會互動而建構
- 某校決定依據泰勒(R. Tyler)模式設計環境教育。請問,該校首應採取下列哪一項作法?(A)以系統方式制定環境教育的課程目標(B)教導學生省思教科書潛藏的環境偏見(C)進行行動研究以找出學生的
- 下列有關實作評量與檔案評量的敘述,何者正確?(A)實作評量需要評分規準,但檔案評量不需要(B)實作評量可做為檔案,但檔案評量不需實作(C)檔案評量與實作評量可包含受評量者的省思(D)檔案評量與實
- 小美的朋友皆為同性別,只有死黨中最活潑的友人與異性互有交往。請問小美的朋友聚群較屬於下列哪一期?(A)前聚群期(the precrowd stage)(B)初聚群期(the beginn
- 劉老師為能掌控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安排ㄇ字型學生座位,上課時採異質分組,進行小組討論與學習。除課本內容外,劉老師還編製許多加深加廣的教材,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與課後複習。請問,劉老師的教學較偏向何種教
- 教師宜採取哪些教學策略以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請列舉五項。
- 老師帶學生到植物園進行戶外教學途中,恰巧遇到一群為失業問題而示威的群眾。學生得知示威活動者的言論、所張貼的標語以及群眾的激憤。學生回校後上網了解臺灣的失業問題,並在臉書上張貼弱勢族群的就業問題,
- 七年級的大明,第一次段考全班同學的各科成績均呈現常態分配。全班的國文成績平均 85 分,標準差 3 分;全班英文成績平均 75 分,標準差 5 分。大明的國文成績為88 分,英文成績為 80 分
- 七年級的阿哲沉迷於線上遊戲,被醫師診斷有「網路成癮」的傾向。請舉出五項阿哲 可能顯現的症狀。(10分)
- 林老師得知班上某些同學,常在校園人跡較少的角落聚集。負責該角落整潔工作的同學也向林老師報告,打掃時常要清理一堆錫箔紙、奇怪的罐子、針頭及紙捲。林老師懷疑班上同學可能涉及藥物濫用的問題。請問,林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