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8. 「使學生將所學之有系統的經驗和觀念應用於日常生活中。」這是指赫爾巴特(J. F. Herbart)階段教學法的哪一個步驟?
(A)明瞭
(B)聯合
(C)系統
(D)方法
(A)明瞭
(B)聯合
(C)系統
(D)方法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5226
統計:A(163),B(1916),C(1381),D(6610),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公路的服務水準、赫爾巴特就任哲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P.8 赫爾巴特五段學習法
內容推薦
- 以下哪一個選項不屬於客觀評量的題型?(A)選擇題 (B)問答題 (C)立克特的五點量表 (D)配合題
- 根據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進行學習評鑑是學校的權責(B)建立並實施課程評鑑機制是地方政府的權責(C)建立各學習領域的學習能力指標是中央的權責(D)課程評鑑
- 根據國民教育法(民國 100 年 11 月 30 日修正)第13 條之規定,學生之成績應予評量,其評量內容、方式、原則、處理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下列何者定之?(A)教育部 (B)直轄市、縣
- 通常我們從測量中所獲得的觀察分數 (observed score),是包括___________ 與 ___________(A)分數與波動的情形 (B)真實分數與誤差(C)可靠的分數與有效的分數 (
- 下列何者是活動課程較可能面臨的問題?(A)缺乏彈性(B)忽略學生的需要(C)忽略知識的系統性(D)忽略知識以外的學習內容
- 下列哪一個問題屬於擴散性思考?(A)戰國七雄包括哪些國家 (B)詩詞與音樂有何關連(C)法國的首都在哪裡 (D)2X-Y=5,X+Y=7,X=
- 教育行政理論之科學實證時期的代表學派有三,請問下列關於各學派代表人物配對之選項,何者正確?(A)科學管理學派-費堯(H. Fayol) (B)行政管理學派-葛立克(L. Gulick)(C)科
- 如果測驗编製者以未來的效標作為評估測驗效度的指標,以這種方法所評估的效度稱為(A)預測效度 (B)同時效度 (C)區別效度 (D)結構效度
- 地面電車之路權係屬何種路權?(A)A型路權(B)B型路權(C)C型路權(D)D型路權
- 根據國民教育法(民國 100 年 11 月 30 日修正)第7 條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課程,應以什麼為中心?(A)愛國精神教育及公民道德教育 (B)民族精神教育及國民生活教育(C)博愛精
內容推薦
- 蘇格拉底使用的教學方法稱為下列何者?(A)雄辯術(B)詰問法(C)設計教學法(D)發表教學法
- 進行創造思考教學時,教師要求學生改造書包,首先將其特徵詳細列出來,再改善其不適當的部分。這是屬於下列何者?(A)類比法(B)屬性列舉法(C)腦力激盪法(D)型態綜合思考術
- 黃老師請同學列舉厚紙板的功用,有一組同學舉出最多例子,代表這組同學在下列何者的能力較佳?(A)獨創性(B)變通性(C)流暢性(D)精密性
- 柏拉圖(Plato)曾用「洞穴」的寓言來說明知識、真理不能靠表象的感官經驗,其知識論立場是屬於下列何種理論?(A)唯實主義(realism) (B)觀念論(idealism) (C)實用主義(
- 下列敘述何者符合教學的價值性規準?(A)教學內容應合乎事實(B)教學意圖能為學生所理解(C)教學活動能達成預期學習結果(D)教學結果應具有意義及道德作用
- 100. 進行討論教學時,為了提供不同思考向度,以瞭解及解決爭議性問題,請二、三人對主題深入研究並做報告,其他成員則自由回應意見。這是屬於下列何種討論類型?(A)討論會(B)腦力激盪(C)飛利浦66
- 主張透過師生相互間的對話,可以讓學生瞭解自身不當行為、問題行為的癥結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並且讓學生學習決自己的問題行為,請問這是何種班級經營模式? (A)行為改變模式 (B)獨斷訓練模式 (C
- 課程改革爭執的焦點如果是科目、時數與課程內容,這類的爭論,主要是秉持那一種課程觀? (A)課程即經驗 (B)課程即目標 (C)課程即學科 (D)課程即計畫。
-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較適合用來說明下列哪一項教學原則?(A)自動原則 (B)類化原則 (C)同時學習原則 (D)個別適應原則
- 下列哪一個沒有錯別字?(A)個性火爆又孤癖(B)壟罩在一片哀愁中(C)千萬不可以讓船隻梢梢靠近(D)妹妹不厭其煩地逗弄蟋蟀
- 下列刑事訴訟案件,何者非屬於二審終結?(A)簡易判決之案件(B)刑事訴訟法第三七六條之案件(C)內亂罪外患罪高等法院管轄之一審案件(D)刑事簡易程序之認罪案件
- 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目的,下列何者為「非」? (A)增進教師專業 (B)提升教學品質 (C)作為績效考核 (D)增進學習成效。
- 「個人不是社會的主體,社會才是個人的主宰」,提出集體意識與社會連帶的概念,請問是哪位教育家的主張? (A)孔德 (B)杜威 (C)涂爾幹 (D)邊沁。
- 所謂的「揠苗助長」是指在教養過程中忽略下列何種因素? (A)環境 (B)遺傳 (C)成熟 (D)學習。
- 下列有關直接教學法的敘述,何者正確?(A)學生自己掌控學習速度 (B)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依據(C)安排教學情境使學生發現教材的結構 (D)透過行為塑造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
- We teach subjects(學科教材), not children。以上命題是屬於 (A)重釋明性輕覺知性 (B)重覺知性輕釋明性 (C)釋明性與覺知性並重 (D)以上皆非 的教學方法
- 信度係數的可能數值恆介於下列哪一個範圍? (A)0.00~00之間 (B)-00~0.00之間 (C)-00~00之間 (D)任何數值皆可。
- 下列何者教育視導模式,主要目的在於透過視導人員與教師的直接互動,激發教師尋求不斷的專業成長,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增進教學效果? (A)現場本位視導 (B)臨床視導 (C)發展性視導 (D)同
- 九年一貫課程中,哪一個學習領域的課程時數配置百分比最多? (A)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B)數學學習領域 (C)語文學習領域 (D)社會學習領域。
- 使學生能學習到如何應用注意、編碼、記憶、回憶和思考的能力,這是屬於蓋聶(R. M. Gagné)提出的哪一項學習結果?(A)心智技能(B)認知策略(C)語文訊息(D)動作技能
- 學好是學,學不好也是學;教好是教,教不好就不是教,以上命題是強調教學的 (A)認知性 (B)價值性 (C)自願性 (D)以上皆非 的教學規準。
- 兒童身心發展的過程,依循著下列哪一種順序? (A)籠統→統整→分化 (B)分化→籠統→統整 (C)統整→籠統→分化 (D)籠統→分化→統整。
- 下列何者「不是」組織衝突的深層原因? (A)情緒上的干擾 (B)價值觀的差異 (C)認知的歧異 (D)利益的衝突。
- 小瑩因得到讚美而努力用功讀書,但是後來老師的讚美越來越少,甚至沒有。結果小瑩努力用功唸書的行為也逐漸減少,此現象稱為: (A)類化 (B)塑造 (C)消弱 (D)辨別。
- 教師問學生:「你覺得偷藥救妻是好的行為?還是不好的行為?」這屬於下列哪一種問題類型?(A)評鑑性問題(B)詮釋性問題(C)事實性問題(D)創造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