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民國成立之初,宋教仁聯合其他政黨和同盟會共組「國民黨」;梁啟超則組「進步黨」和國民黨相對抗。二人雖分屬不同的政黨,但二人均為何理想而組黨?
(A)為促進中國的現代化
(B)為實現以黨治國的政黨政治
(C)為促成民主政治中的政黨政治理想的實現
(D)為防制袁世凱權力和野心的擴張
(A)為促進中國的現代化
(B)為實現以黨治國的政黨政治
(C)為促成民主政治中的政黨政治理想的實現
(D)為防制袁世凱權力和野心的擴張
參考答案
答案:C[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2),D(1),E(0)
內容推薦
- 張之洞認為俄國「舉動闊大磊落」;劉坤一則認為俄國「信義素敦」、「為德於我更大」。他們兩人皆主張「以結強援」、「以結俄歡」。這兩人之所以強力主張「聯俄」的原因為何? (A)使俄國在鴉片戰爭時,保持中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南方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北洋新軍成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於是再度起用某人,先任其為湖廣總督,旋任其為內閣總理大臣。他一面以武力壓迫南方革命,另
- 清代中衰後,內憂外患頻仍。有一篇檄文如是寫道:「李自成至曲阜,不犯聖廟,張獻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粵匪焚郴州之學官,燬宣聖之木主,十哲兩廡,狼籍滿地……。」這是批評下列何者的罪行? (A)白蓮教之亂
- 自地理大發現以來,西人興起了重商主義,視海外貿易為富民強國的重要途徑。然而清朝對於中外貿易的看法如何? (A)熱衷;用以羈縻外人 (B)不熱衷;以利於朝貢制度 (C)熱衷;利於朝貢制度及互市 (D
- 民國學者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大綱》提到,在中國的現代化過程中,由於清廷陷於天朝上國的迷思,整個民族喪失二十年的光陰。請問:他所指的二十年時間應是下列何者? (A)馬戛爾尼→阿美士德 (B)鴉片戰爭
- 「和與戰怎能由人類來決定?這事只能取決於神的意志。神同人一般,具有需要愛情與睡眠的弱點。而除了飢餓與死亡外,凡是人類做的事,祂們都做,也都干涉。」下列哪一類人最可能持有這種觀念?(A)荷馬史時
- 考量【圖 8】之網路為主動(Active)電路時,下列哪一項表示轉移功率增益(Transfer PowerGain)GT之定義?
- 「教匪滋事,以官逼民反為詞。昨冬賊首王三槐解京,訊供亦有此語,聞之惻然……然州縣剝削小民,不盡自肥己橐,半奉上司;而督撫之勒索屬員,不盡安心貪默,無非交結和珅。是層層朘削,皆為和珅一人,而無窮之苦
- 這個民族自認與神有一種特殊的契約關係,將獲得祂的賜福,成為祂的選民。他們也認為全世界都在神的旨意下運作,歷史乃是神意的展現。請問文中的「他們」是指哪一民族?(A)羅馬人(B)猶太人(C)波斯人
- 下列哪一項波長屬於 X-Band 波長範圍?(A) 20 cm (B) 3 cm (C) 2 cm (D) 1 cm
內容推薦
- 1816年,英王喬治三世派遣阿美士德(Amherst)出使中國,卻與清朝發生「禮節之爭」。清朝要求英使依「天朝定制」,覲見皇帝時行「三跪九叩頭禮」,英使以跪叩禮「有傷英國尊嚴」,堅持僅行「免冠俯
- 晚清時鄭觀應說:「人見其士馬之強壯,船砲之堅利,器用之新奇,用以雄視宇內,不知其折衝禦侮,合眾志以成城,政治固有本也」。他的主旨是什麼? (A)仍是船堅砲利 (B)從器物層面轉到議會政治 (C)
- 孫中山在發動某一革命行動時曾發表如下的言論:「民國成立,六年於茲,而梟雄畔換,頻繁不已,文不能救,自念無以對我邦人兄弟。今者叛督倡亂,權奸竊柄,國會解散,元首遷廢。此誠勇夫志士發憤倡議之時也。而
- 「夫中國首也,胡虜足也;中國神州也,胡虜妖人也。中國名為神州者何?天父皇上帝真神也,天地山海,是其造成,故從前以神州名中國也。胡虜目為妖人者何?蛇魔『閻羅妖』邪鬼也,韃靼妖胡,惟此敬拜,故當今以
- 陳獨秀被毛澤東稱爲「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主要因爲他(A)最早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 (B)出任北大文科學長並直接領導了五四運動 (C)領導了新文化運動爲五四運動作了思想準備 (D)長期與胡適並
- 「袁世凱暗殺元勳,弁髦(輕忽漠視之意)約法,擅借鉅款……近復盛暑興師,蹂躪贛省,以兵威劫天下,視吾民若寇讎,實屬有負國民之委託。我國民宜亟起自衛,與天下共擊之。」上述文字的內容,是在呼籲國民從事
- 八國聯軍之役期間,一些地方大吏,與列強簽訂東南互保章程,使東南各省免於戰禍,也說明太平天國平定後出現的那一現象? (A)漢人督撫已成為清季地方督撫的主體 (B)清季已將外交權下放至地方 (C)中
- 1923年,在北京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推廣識字教育,主張「以文藝教育救愚,以生計教育救窮,以衛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司徒雷登長期擔任他的顧問。請問:「他」是誰? (A)陶知行 (
- 一份文獻記錄乾隆年間一群西方人在北京的經歷,提到朝廷禮儀繁重,但使人感受到宗教式的肅靜。沒有人在典禮進行時竊竊私語,「這種肅靜莊嚴是東方的特色,歐洲文明還沒有達到這點。」這份文獻最可能是由以下何
- 孫中山曾致電某人,內容指出:「幸得清帝遜位,民國確定,維持北方各部統一,此實惟公一人是賴。」文中所稱的「公」,最可能為何人?(A)蔣中正 (B)黎元洪 (C)袁世凱 (D)宋教仁
- 甲午戰前,英國在中國的利益遍於南北。甲午戰後,情勢大為不同:東北與長城內外、黃河流域、西南和福建分別為俄、德、法和日本的勢力範圍。此時出現「門戶開放政策」,主張列強開放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大家利益
- 這是一段介紹某位革命志士的文字:「……留學日本……擅長演說,詞鋒無敵,著革命軍一書,發揮革命精義,提出建國主張,文辭犀銳,感情澎湃,轟動海內外,實為辛亥前極偉大之革命動力……,惜因蘇報案被捕,病
- 近代的變法改革中,從制度層面到思想層面的改革指的是哪兩次? (A)自強運動→百日維新 (B)百日維新→新文化運動 (C)自強運動→新文化運動 (D)百日維新→新文化運動
- 下列有關自強運動的敘述,何者正確? (A)自強運動的重心以國防外交為主,不涉及民主和教育的議題 (B)自強運動徹底從根本去改革,扭轉了傳統舊格局 (C)自強運動期間全國上下一致從事改革 (D)不
- 辛丑條約的那一條款,造成國都門戶大開?(A)賠款四億五千萬兩 (B)懲辦禍首 (C)各國可以駐軍於北京、天津和山海關間 (D)各國可以駐軍於中國各地
- 清末知識分子認為:「天下積弱之本,必自婦人不學始。」他們主張「興女學」,呼籲婦女應受教育,因為幼兒教育倚賴母教,女子教育的好壞實為國家強弱的依據。這時期士人鼓吹女學的主要背景為:(A)認同國際社
- 有位史學家說:「科舉制度的實行,用統一的標準來選拔社會上的優秀分子,使之參與國家的政治。」清末維新人士則認為:「科舉制度錮智慧、壞心術、滋游手,造成了破壞人才、國家貧弱的後果。」關於這兩種看法何
- 一個近代中國城市,其繁榮應該歸功於外國人的工商活動,外國資本是該城經濟結構的基礎,外國商人和資本家因而成為該城的貴族階級,住在該城的人都得向洋人低頭。這些洋人有他們的生活圈子,他們住在富麗幽邃的
- 「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今求一藝之末,而又奉夷人為師,無論夷人詭譎,未必傳其精巧……。何必夷人?何必師事夷人!」這段文字是清代一位士大夫反對朝廷推動一連串運動所
- 胡適將國史上某個文體的出現,與但丁以後的義大利文學、喬叟以後的英國文學及路德以後的德國文學相比擬,並稱之為中國的文藝復興。這個文體是(A)八股文 (B)白話文 (C)駢體文 (D)古文
- 戊戌維新之前,主張維新的人,發表各自意見。嚴復在上皇帝萬言書請皇帝「結百姓之心」方法是「親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縱民嵩呼,瞻識共主。」譚嗣同在仁學中說:「君也者,為民辦事者也。事不辦而易其人,亦
- 白崇禧曾說:「上海自我軍占領之後,工人就組織糾察隊封鎖租界。他們有自己的武器,有自己的指揮系統,不服從軍事長官的指揮。他們要衝入租界,占領租界。現在外國領事團已經提出嚴重警告,黃浦江上布滿了外國
- 一群愛國學生從北平天安門出發遊行示威,他們手持小白旗,上面書寫著:「取消二十一條」、「誓死力爭」、「保護主權」、「勿作五分鐘愛國心」、「爭回青島方罷休」、「寧為玉碎,勿為瓦全」、「頭可斷、青島不
- 在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布的《憲法大綱》草案中,內容共二十三條,其中分為兩部分:一為關於君上大權,共十四條;一為關於臣民權利義務,共九條。我們可以從這樣的分配,看出令人民失望的原因為何? (A)規定君
- 1 依據我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食品添加物及其原料之容器或外包裝,應明顯標示事項,不包括下列何者?(A)原產地(國) (B)淨重、容量或數量(C)含基因改造食品添加物之原料 (D)健康風險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