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第 23-25 題 【甲】宋代有近百次的大規模傳染病發生。除了天然災害所引起的疫病,戰爭也使軍隊和邊境的疫病次數超越前代。此外,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引發的疫病也逐漸增多,例如淳熙5 年寧海縣的疫病,便是當地人食用海鰍所致。當疫病流行,政府通常令翰林院醫官、太醫局派人巡診賜藥,如紹興 26 年,臨安疫,宋高宗令醫官配製小柴胡湯醫治患者。改善環境衛生也是一項作為,如真德秀任職泉州時,見城內溝渠淤塞,蒸為癘疫,乃下令清理。為防止疫情擴散,政府也採取隔離病人的措施,如元祐 4 年,杭州因乾旱而發生大疫,蘇軾設立專門的「病坊」來收治患者。蘇軾在杭州的賑災抗疫,不僅蘇轍在其兄的墓誌銘有具體記載,明代醫書也說蘇軾以「聖散子」這帖藥方為滿城病患施救。後來,政府以「安濟坊」為名在各地設置這類病坊,持續推行「以病人輕重而異室處之,以防漸染」。(改寫自韓毅〈宋代政府應對疫病的歷史借鑒〉) 【乙】明年方春,即減價糶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公又多作饘粥、藥劑,遣吏挾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公曰:「杭,水陸之會,因疫病死比他處常多。」乃裒羨緡得二千,復發私橐得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蓄錢糧以待之。(蘇轍〈東坡先生墓誌銘〉)【丙】
5eb0c6118bcf5.jpg

23. 依據甲文,關於宋代防治傳染病的敘述,何者錯誤?
(A) 逐漸意識到公共衛生與疫病相關
(B) 翰林院醫官和太醫局多參與救治
(C) 加強邊境檢查以免疫病危及軍隊
(D) 透過隔離降低患者交互感染機率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