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社會」與「國家」之間,有相似處也有相異處,而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國家有固定的疆域;社會則無
(B)國家的目的是特定的;社會團體的目的是普遍性的
(C)國家有統治權,具強制力;社會則無
(D)國家的位階在社會之上;社會不能直接管理國家。
(A)國家有固定的疆域;社會則無
(B)國家的目的是特定的;社會團體的目的是普遍性的
(C)國家有統治權,具強制力;社會則無
(D)國家的位階在社會之上;社會不能直接管理國家。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375
統計:A(0),B(7),C(6),D(1),E(0)
內容推薦
- 可以讓現代國家的人民,聽見不同的聲音、想法和政治立場,讓人民有機會透過投票來選擇及裁判的機制是什麼? (A)責任政治 (B)公民投票 (C)政黨競爭 (D)住民自決。
- 幸福國舉行國會大選,選舉結果卻沒有任何一個政黨的得票率超過半數,因此乃由得票合計過半的二個政黨組成聯合政府。這個國家最可能是實施下列何種政府體制? (A)內閣制 (B)委員制 (C)總統制 (D
- 國家權力的行使必須具備正當性(legitimacy),而所謂「正當性」,其概念為何? (A)國家權力的行使是否符合該國憲法的規定 (B)國家的統治權力應以聯合國的同意為基礎 (C)國家權力的行使是
- 一、試述目前鱸鰻苗蓄養育成率偏低原因及如何提升其育成率?(25 分)
- 承上題,如果人身安全維護是僱用保全公司來維護,則屬於哪一種領域的活動? (A)國家 (B)市場 (C)社會 (D)宗教。B解析:如果以治安維護為例子,可以發現如果是由政府來做,就是派駐警
- 「古典民主理論」是指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葉的理論家對民主政治的看法,下列何者為是? (A)積極參與政治可培養、增強公民的政治美德與能力 (B)民主國家的決策者為菁英分子,一般大眾的政治知識不足且
- 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國會通過《權利法案》,確立國會為最高立法機關,行政決策權轉移到國會中多數議員所支持的閣揆及內閣手中,國王不再參與內閣會議。因此英諺有云:「國王不能為非。」其意為元首本身
- 下列有關我國國家體制與政府體制的敘述,何者正確? (A)「民主」是我國的國體 (B)「混合制」是我國的政府體制 (C)「單一國」是我國的政府體制 (D)「虛位元首」是我國政府體制的特徵。
- 「只要國家最高權力屬於人民,不管人民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行使此一權力,都可以稱為民主政治。」由上述可以判斷下列哪一個國家實施「民主政治」? (A)甲國人民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唯一的前提是不得批評政
- 人類群體生活裡可以將各種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活動,透過國家、市場、社會這三個領域來進行;好比國防事務由國家提供,日常消費買賣透過市場交換,情感聯繫與信仰透過民間社會完成。請問:若以群體生活裡的人
內容推薦
- 沒有任何制度是完美的,即使民主政治至今被視為是最理想的制度,但在施行上,仍會遭遇到困境與限制。有關施行民主政治的限制,包括下列哪些? (甲)缺乏理性溝通的多數決造成了多數暴力,形成主流意見宰制一
- 立法院審議法案必須遵循議事規則,其中法律案須經過三讀通過才可送請總統公布施行。請問:無論法律案的急迫性與否均須經過三讀審議,否則將被視為不正當。這顯示民主政治強調何者的重要性? (A)強民主 (
-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佔40分,共兩題,每題20分)壹、閱讀寫作(20分)說明:閱讀下列資料,綜合各則要點,重新組織,以〈再生紙〉為題,撰寫一篇四百字(含標點,不必抄題)以內的白話短文,以發揮資料中
- 法國為了改進第三、第四共和時期內閣不穩定與政府無能的缺點,而在第五共和憲法中加入強化總統職權、維持內閣制的基本架構。1962年總統改為公民直選,賦予總統民意基礎,在戴高樂總統的強勢作為下,內閣總
- 我國制定通過的《遊說法》於2008年8月8日正式上路,該法明文規定遊說者與被遊說者的資格,未來進行遊說將採強制揭露,不僅遊說者必須登記,被遊說者也有提醒登記的義務,違者將處以罰鍰。請問《遊說法》
- 近代實施立憲的國家多採政府分權的設計,此種作法是基於下列何種考量? (A)對掌權者的信任與尊重 (B)使人民得以分享統治權 (C)不同部門相互節制,可以避免腐化 (D)紓解人事任用壓力,增加就業
- 實施內閣制的國家,國會選舉的勝負,決定了內閣的組成,而內閣的施政又必須向國會負責,可見國會是全國政治的核心。但是在下列何種情況下,元首可以解散國會? (A)國會對內閣舉行不信任投票通過後 (B)
- 對神經細胞而言,閾值的高低代表什麼意義? (A)閾值高,表示神經衝動傳遞的過程失誤率低 (B)閾值低,表示神經衝動傳遞的速度快 (C)閾值高,表示刺激程度較大才可以產生神經衝動 (D)閾值低,表示
- 實施總統制的國家,分立與制衡的精神在於對權力的節制,各部門的權力運作彼此制衡。因此,國會可以透過法案議決和預算審核來牽制總統;當總統對國會所通過的議案不同意時,可以使用哪一種權,將議案送回國會再
- 「清鄉」運動是怎樣性質的工作或活動? (A)日治時代,清查戶口的工作 (B)光復初期,國民政府清查人口的調查 (C)二二八事件後,國府到各地進行清查、整肅的工作 (D)日治時代,在各鄉鎮進行清
- 一、立法院於民國 97 年 4 月 25 日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 70 條及第 71 條之 1 作了那些修正?該修正對黨團協商有何影響?請分別加以說明。(25 分)
- 實施雙首長制的國家,如果發生兩位行政首長分別屬於不同政黨且共同治理國家的情形時,我們稱之為「左右共治」。所謂「左右共治」是指下列哪兩種職位分屬不同政黨? (A)總統、閣揆 (B)總理、閣揆 (C
- 下列關係著臺灣政黨政治發展的重大事件:(甲)美麗島事件(乙)民主進步黨成立(丙)中壢事件(丁)雷震案。其正確的時間排列順序為何?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 國共內戰使中美關係陷於低迷,直至何事發生,中美關係始漸改善? (A)韓戰 (B)越戰 (C)八二三金門炮戰 (D)退出聯合國。
- 臺灣歷史上第一次舉行的民主選舉是在何時? (A) 1885 年 (B) 1935 年 (C) 1945 年 (D)1996 年。
- 「混合制」的政府體制也有人稱它為「半總統制」。請問:下列何者是它類似於「總統制」的特色? (A)國會可以對總理提出不信任案 (B)總統公布法令需要總理或有關部會首長副署 (C)總理由總統直接任命
- 民國 60 年代起,陳映真、黃春明、王禎和、楊青矗等人帶動了鄉土文學的風潮,於是在文壇上掀起了討論寫作方向和路線的熱潮,官方文藝作家彭歌、余光中為文點名批判陳映真、王拓、尉天聰等鄉土文學作家,
- 請問在哪一年修正的「臨時條款」中,制定定期改選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制度,開啟本土政治菁英參與中央事務的固定管道,並補強政府的民意基礎? (A)民國 37 年 (B)民國 49 年 (C)民國 6
- 行憲後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於民國 36 年年底選出後,至何時才結束最後一年的任期,而使臺灣中央民意代表邁向定期改選的新紀元? (A)民國 61 年 (B)民國 68 年 (C)民國 75 年 (
- 日治時期體制內的政治抗爭於何時落幕? (A)歐戰後,同化政策推動之時 (B)中日戰爭爆發後,地方自治聯盟解散 (C) 1927 年臺灣文化協會分裂時 (D) 1931 年臺灣民眾黨被禁時。
- 請從下列針對『內閣制:總統制:雙首長制』的類比敘述,選出「不正確」的組合選項: (A)國會主治:總統主治:雙元首長 (B)虛位元首:實權元首:元首民選 (C)由多數黨組閣:總統任命官員,官員向總
- 民國 70 年代開始出現「新電影」,年輕導演們創作出《兒子的大玩偶》、《風櫃來的人》等新風格的影片,它們彰顯出 (A)對祖國大陸的眷戀情懷 (B)健康寫實道德教化的價值內涵 (C)本土人文的關
- 下列何事之後,「組黨」成為臺灣政壇的禁忌? (A)雷震案 (B)中壢事件 (C)美麗島事件 (D)二二八事件。
- 某位美國總統曾發表聲明:「……臺灣若落入共產主義者手中,將直接影響到太平洋地區的安全。……臺灣將來的地位,必須等到太平洋的安全恢復,及對日本的和平條約成立後,或者聯合國予以考慮,才能確定。」請
- 「我連署,因為我支持!」從第七次「請願」開始,連署書改為一人一張、單獨簽名的格式,以擴大連署人數,爭取各階層民眾的支持;請問這樣的行動出現於下列哪一個時段? (A) 1895 ~ 191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