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佔40分,共兩題,每題20分)壹、閱讀寫作(20分)說明:1.閱讀下列資料,綜合各則要點,重新組織,以〈再生紙〉為題,撰寫一篇四百字(含標點,不必抄題)以內的白話短文,以發揮資料中的觀念。2.務必寫在答案卷「壹」的部分,違者不予計分。▲「環保」這個話題,近年來在全世界引起廣大的迴響,多年來人類罔顧「環境倫理」,對大自然任意破壞,已導致了地球生態環境的失調。……以被稱為「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為例,平均每一秒鐘就有一個足球場大小面積的森林被砍伐,而其砍伐的速度卻遠超過樹木的生長速度,面對此種情形,消失中的森林已逐漸成為世界共同的隱憂!▲「再生紙」廣義而言就是把廢紙回收處理後再製成的紙。其中又分工業用再生紙及文化用再生紙。……就紙漿來源來看,雖然國內一九八九年廢紙回收量高達45%,居世界第一,但每年仍必須自國外進口大量廢紙,其原因不外乎國內廢紙回收沒有分類,或者是分類不合乎紙廠處理條件而導致了資源的浪費。如果能將國內廢紙妥善回收,則可節省每年進口紙張的鉅額外匯,更可減少垃圾產量及延長垃圾場使用年限,可說是一舉數得,故在廢紙回收的流程中,分類是一個極重要的關鍵!▲廢紙再生過程較原木製漿可減少75%的空氣污染、35%的水污染。除此之外,省略了漂白處理的原色再生紙,對環境的污染可降到最低點。基於以上的環境保育觀念,「再生紙」在歐美、日本早已大行其道,例如西德已採用「再生紙」做為電腦報表紙,比例達37.1%。美國政府立法規定新聞用紙、化妝面紙須摻入一定比例的「再生紙」。日本東京都政府下令,所有影印用紙一律使用「再生紙」。甚至森林資源豐富的北歐瑞典,「再生紙」的使用也極為普遍。▲森林是生命之源,近年來溫室效應逐漸導致了全球性的氣候轉變;森林的大量伐採也使得土壤流失,水循環被破壞。而造紙卻是森林的主要用途之一,紙張的消耗量更成了衡量人民生活水準的指標。在此種惡性循環下,自然原則被破壞,人類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所以多一個人使用「再生紙」就可多救活一棵樹,多救活一棵樹就可以讓地球更雄壯的呼吸!▲「沒有任何一棵樹,因為你手中這本書而倒下。」在您看完此篇文章,希望您也能夠響應再生紙的使用,讓下一代依然能有一個美麗而青翠的地球!(以上節錄楊婉儀、陳惠芬、陳雪芬〈二十一世紀的良心用紙──再生紙〉)▲從環境成本的角度來看,再生紙是相當經濟的。根據台北市政府的調查,台北市垃圾中廢紙佔35.6%,換算後每日有高達一千公噸以上的廢紙送入掩埋場;回收廢紙再製可直接減少掩埋場的容積壓力。▲若從社會成本的觀點來看再生紙,那它的成效更是驚人。目前國內一噸垃圾的運輸費用大約是二千多元,而一公斤垃圾的焚化費用,約是五至七元,而廢紙的回收量一年為一百八十萬公噸。換言之,再生紙的推出不但達到垃圾減量的目的,一年更節省了一百四十多億元的成本。(以上節錄施榮華〈再生紙環保嗎〉)▲生產一噸紙張,約需高度八公尺長、直徑十六公分之原木二十棵。一棵用於製漿之樹木,平均須經二十年到四十年的風吹雨打,才能成長到可供使用。如果只寫幾個字就被丟棄實在是暴殄天物,能加以回收利用,發揮樹木更多的生命價值,那就是功德了。若以目前國內每個月約兩萬噸的模造紙市場,也就是每年至少需要砍伐四百八十萬棵樹。如果能夠以再生紙取代,則不但垃圾可以減量;森林也會因為減少砍伐,而對資源水土之保育,及環境生態之平衡產生更大助益。(節錄黃修志〈再生紙的推廣〉)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沒有任何制度是完美的,即使民主政治至今被視為是最理想的制度,但在施行上,仍會遭遇到困境與限制。有關施行民主政治的限制,包括下列哪些? (甲)缺乏理性溝通的多數決造成了多數暴力,形成主流意見宰制一
- 由於德國實施的是「內閣制」,1933年納粹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該黨黨揆希特勒依法出任德國總理,該國同時也有民選的總統。請問:下列何者屬於「德國」所可能表現的政治制度特徵? (A)集體負責與制衡制
- 「社會」與「國家」之間,有相似處也有相異處,而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國家有固定的疆域;社會則無 (B)國家的目的是特定的;社會團體的目的是普遍性的 (C)國家有統治權,具強制力;社會則無
- 為了解決多數暴力問題,民主國家對於重大議題上會採取特別多數的規定,以臺灣為例,下列何者屬於特別多數? (A)立法院提不信任案 (B)立法院審核預算案 (C)立法院同意人事案 (D)立法院提總統罷
- 可以讓現代國家的人民,聽見不同的聲音、想法和政治立場,讓人民有機會透過投票來選擇及裁判的機制是什麼? (A)責任政治 (B)公民投票 (C)政黨競爭 (D)住民自決。
- 幸福國舉行國會大選,選舉結果卻沒有任何一個政黨的得票率超過半數,因此乃由得票合計過半的二個政黨組成聯合政府。這個國家最可能是實施下列何種政府體制? (A)內閣制 (B)委員制 (C)總統制 (D
- 國家權力的行使必須具備正當性(legitimacy),而所謂「正當性」,其概念為何? (A)國家權力的行使是否符合該國憲法的規定 (B)國家的統治權力應以聯合國的同意為基礎 (C)國家權力的行使是
- 一、試述目前鱸鰻苗蓄養育成率偏低原因及如何提升其育成率?(25 分)
- 承上題,如果人身安全維護是僱用保全公司來維護,則屬於哪一種領域的活動? (A)國家 (B)市場 (C)社會 (D)宗教。B解析:如果以治安維護為例子,可以發現如果是由政府來做,就是派駐警
- 「古典民主理論」是指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葉的理論家對民主政治的看法,下列何者為是? (A)積極參與政治可培養、增強公民的政治美德與能力 (B)民主國家的決策者為菁英分子,一般大眾的政治知識不足且
內容推薦
- 我國制定通過的《遊說法》於2008年8月8日正式上路,該法明文規定遊說者與被遊說者的資格,未來進行遊說將採強制揭露,不僅遊說者必須登記,被遊說者也有提醒登記的義務,違者將處以罰鍰。請問《遊說法》
- 近代實施立憲的國家多採政府分權的設計,此種作法是基於下列何種考量? (A)對掌權者的信任與尊重 (B)使人民得以分享統治權 (C)不同部門相互節制,可以避免腐化 (D)紓解人事任用壓力,增加就業
- 實施內閣制的國家,國會選舉的勝負,決定了內閣的組成,而內閣的施政又必須向國會負責,可見國會是全國政治的核心。但是在下列何種情況下,元首可以解散國會? (A)國會對內閣舉行不信任投票通過後 (B)
- 對神經細胞而言,閾值的高低代表什麼意義? (A)閾值高,表示神經衝動傳遞的過程失誤率低 (B)閾值低,表示神經衝動傳遞的速度快 (C)閾值高,表示刺激程度較大才可以產生神經衝動 (D)閾值低,表示
- 實施總統制的國家,分立與制衡的精神在於對權力的節制,各部門的權力運作彼此制衡。因此,國會可以透過法案議決和預算審核來牽制總統;當總統對國會所通過的議案不同意時,可以使用哪一種權,將議案送回國會再
- 「清鄉」運動是怎樣性質的工作或活動? (A)日治時代,清查戶口的工作 (B)光復初期,國民政府清查人口的調查 (C)二二八事件後,國府到各地進行清查、整肅的工作 (D)日治時代,在各鄉鎮進行清
- 一、立法院於民國 97 年 4 月 25 日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 70 條及第 71 條之 1 作了那些修正?該修正對黨團協商有何影響?請分別加以說明。(25 分)
- 實施雙首長制的國家,如果發生兩位行政首長分別屬於不同政黨且共同治理國家的情形時,我們稱之為「左右共治」。所謂「左右共治」是指下列哪兩種職位分屬不同政黨? (A)總統、閣揆 (B)總理、閣揆 (C
- 下列關係著臺灣政黨政治發展的重大事件:(甲)美麗島事件(乙)民主進步黨成立(丙)中壢事件(丁)雷震案。其正確的時間排列順序為何?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 國共內戰使中美關係陷於低迷,直至何事發生,中美關係始漸改善? (A)韓戰 (B)越戰 (C)八二三金門炮戰 (D)退出聯合國。
- 臺灣歷史上第一次舉行的民主選舉是在何時? (A) 1885 年 (B) 1935 年 (C) 1945 年 (D)1996 年。
- 「混合制」的政府體制也有人稱它為「半總統制」。請問:下列何者是它類似於「總統制」的特色? (A)國會可以對總理提出不信任案 (B)總統公布法令需要總理或有關部會首長副署 (C)總理由總統直接任命
- 民國 60 年代起,陳映真、黃春明、王禎和、楊青矗等人帶動了鄉土文學的風潮,於是在文壇上掀起了討論寫作方向和路線的熱潮,官方文藝作家彭歌、余光中為文點名批判陳映真、王拓、尉天聰等鄉土文學作家,
- 請問在哪一年修正的「臨時條款」中,制定定期改選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制度,開啟本土政治菁英參與中央事務的固定管道,並補強政府的民意基礎? (A)民國 37 年 (B)民國 49 年 (C)民國 6
- 行憲後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於民國 36 年年底選出後,至何時才結束最後一年的任期,而使臺灣中央民意代表邁向定期改選的新紀元? (A)民國 61 年 (B)民國 68 年 (C)民國 75 年 (
- 日治時期體制內的政治抗爭於何時落幕? (A)歐戰後,同化政策推動之時 (B)中日戰爭爆發後,地方自治聯盟解散 (C) 1927 年臺灣文化協會分裂時 (D) 1931 年臺灣民眾黨被禁時。
- 請從下列針對『內閣制:總統制:雙首長制』的類比敘述,選出「不正確」的組合選項: (A)國會主治:總統主治:雙元首長 (B)虛位元首:實權元首:元首民選 (C)由多數黨組閣:總統任命官員,官員向總
- 民國 70 年代開始出現「新電影」,年輕導演們創作出《兒子的大玩偶》、《風櫃來的人》等新風格的影片,它們彰顯出 (A)對祖國大陸的眷戀情懷 (B)健康寫實道德教化的價值內涵 (C)本土人文的關
- 下列何事之後,「組黨」成為臺灣政壇的禁忌? (A)雷震案 (B)中壢事件 (C)美麗島事件 (D)二二八事件。
- 某位美國總統曾發表聲明:「……臺灣若落入共產主義者手中,將直接影響到太平洋地區的安全。……臺灣將來的地位,必須等到太平洋的安全恢復,及對日本的和平條約成立後,或者聯合國予以考慮,才能確定。」請
- 「我連署,因為我支持!」從第七次「請願」開始,連署書改為一人一張、單獨簽名的格式,以擴大連署人數,爭取各階層民眾的支持;請問這樣的行動出現於下列哪一個時段? (A) 1895 ~ 1910年代
- 歷經七次修憲,我國中央政府體制已產生重大變化,就目前運行的憲政體制而言,我國的政體究竟是傾向「總統制」或「內閣制」,下列討論,何者較為適當? (A)行政院長由立法院同意產生,所以偏向「內閣制」
- 有一作曲家因反對一味崇尚西洋音樂而致力於鄉土音樂創作,留下〈望春風〉、〈雨夜花〉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歌謠,也反映時代心聲。請問該作曲家是何人? (A)江文也 (B)鄧雨賢 (C)羅文聰 (D)李臨
- 民國 60 年聯合國允許中共入會之原因為 (A)中共實行四個現代化,經濟有所改善 (B)我未遵守〈聯合國憲章〉 (C)美國企圖拉攏中共以制衡蘇聯 (D)中共提供廣大的貿易市場。
- 關於「臺灣海峽中立化」政策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何項歷史事件所造成的? (A)民國 39 年韓戰的爆發 (B)民國 62 年越南停戰協議的生效 (C)民國 85 年首次總統民選時提出 (D)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