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甲、乙兩文後,回答第9題

    秦穆公謂伯樂日:「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日:「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經薪菜者,有九方皋,比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
    三月而反。報日:「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日:「何馬也?」對日:「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號。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日:「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日:「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泉之所親,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泉之相馬者,乃有貴乎馬者也。」
馬至,果天下之馬也〈列子說符〉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栗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鳴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韓愈〈雜說四馬說〉)
 9.關於甲、乙兩文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A)韓息認為千里馬之所以無法展現其才能,最主要的原因是鳴之不通其意
(B)甲文中秦穆公因九方皋說錯馬的性別與顏色而不信任他
(C)乙文「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此句感嘆人才被漠視而無法一展長才
(D)九方皋相馬在於牠的精神和內在素質,不在於他的形容筋骨等外相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